Re: [問題] 關於溶解DNA

看板Biotech (生命科學)作者 (屁啦)時間19年前 (2006/04/20 15: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linzhengzhan (研究所:碩士班vs博士班)》之銘言: : ※ 引述《ppqu4 (屁啦)》之銘言: : : 請問DNA在用酒精濃縮後 : : 有些protocal說可用TE buffer 溶解 : TE buffer 利於長期何保存DNA (因為tris為good buffer,EDTA為metal的螯合劑) : 可避免pH值的劇烈變化,亦可保護DNA不受DNase破壞。 : : 也有的說可以用二次水 (有的說室溫也有的說4度C) : ddH2O可用於短期的回溶;如果想溶的又好又快,可以用ddH2O,但不利於長期保存。 : 回溶的溫度 (我的經驗) : →in Room Temperture,30min~overnight →store in 4℃ : →in 37℃,1~1.5hr →操作實驗 : →in 4℃,沒試過;我用4℃是用於保存DNA的 : : 不曉得這三者有何差別? : : 而且有的還會建議說 : : 用TE buffer溶的可以37度C加熱數分鐘幫助溶解 : : 用二次水溶的可用56度C幫助溶解 : 只要DNA不denatur的話,高於常溫,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重點是不要破壞DNA) : 溫度的高低,只是回溶的效果與時間上的關係,只要時間夠,自然就能夠回溶完全。 : : 請問為何會有溫度上的差別呢?? : : 想知道原因是什麼? : : 懇請解惑 XD : : 謝謝 謝謝你的回答~ 我查到書上的說明的確也是像你說的用TEbuffer加熱37℃助溶 不過問過實驗室的人幾乎全都是用ddH2O回溶然後直接冰4℃ 甚至-20℃ 卻沒聽他們說有發生不良的情況 所以才覺得很好奇... 而且學長說加熱56℃幫助回溶的原因 與最一開始加buffer到組織中加熱56℃的理由一樣 不過我不懂的地方是 如果是要使proteinase K反應的話 37℃就夠了 為何需要加熱到56℃(許多實驗室甚至加熱到65℃) 是為了破菌或是抑制DNase的反應嗎? 我聽說有些人在使用primer之前也會先加熱到56℃ 不曉得是否也是同樣的道理? 另外 不曉得大家是否有發生過酒精倒掉後倒扣overnight卻還不乾的情況 我查過書也問過其他實驗室的做法 有的是直接用speedvac 有的直接拿去加熱蒸乾 還有的是再離心一次直接用pipet把剩下的水吸出來 而書上是建議用毛細吸管不然就是用真空乾燥器或冷凍乾燥器 不過書上有特別說明即使離心過DNA還是不會緊附在離心管壁上 所以直接用pipet吸剩下水的方式是不是很不保險阿 (尤其狀況很差的情況下) XD 但如果沒有speedvac也沒有毛細吸管的話該怎麼辦... 雖然有人是說擺了兩三天還是不乾就直接加水回溶保存算了 恩..以上是一些蠻細節的小問題啦 每種方法都有人做..而做的人也都說好像沒差 但我還是想了解這之中是否會有些原理上的差別 我查過的書是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還有 gene cloning and DNA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都沒看到關於這些細部的解釋 至於聖經molecular clone也是找不到 是否可以指點一下哪裡可以查到這些方法步驟的原理說明呢? 謝謝囉~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58.72 ※ 編輯: ppqu4 來自: 140.112.58.72 (04/20 15:55) ※ 編輯: ppqu4 來自: 59.104.9.66 (04/20 22:48)
文章代碼(AID): #14HpF2-M (Biotech)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HpF2-M (Bio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