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中興生化所的那篇Cell

看板Biotech (生命科學)作者 (..)時間19年前 (2006/11/22 18:4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8/52 (看更多)
我覺得提出質疑的人 要sign本名吧而不是在網路放話 Cell是最龜毛的期刊 能被接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靜待Cell調查就好 ※ 引述《guyspy (堅實勁道豬排蓋飯)》之銘言: : 大家好,這是我在這個版的首PO,我是台大分子與細胞所的研究生。 : 今天從同學這裡聽到這個消息,也將照片拿來仔細的分析過, : 我們也都發現一些需要作者出面說明的疑點。 : 和幾位同學討論過後,決定要將我們的分析方法和結果分享給大家參考。 : 同時我們也用較貴論壇網上證據圖片為精細的方式,將希望結果呈現呈現清楚, : 並讓大多數人看懂利用photoshop進行分析比較的方法。 : 首先我也是希望,就此打住,我們靜待Cell的官方說明就好了。 : 畢竟一篇paper能通過Cell的審核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 既然已經通過審核,我想我們應該多少尊重Cell編審團隊的專業能力。 : 誠如上述幾位板友所說,科學的爭論就讓科學來解決, : 我們也希望靜待別的實驗團隊來repeat這項研究成果。 : 回想這篇paper被accept的時候,我們那時打從心底佩服雀躍與有榮焉的心情, : 尤其是由中興大學所獨立完成發表,更顯不易, : 現在這篇paper的data被疑有造假的可能,自是有意親自查證,誠心希望流言是假的。 : 然而很遺憾,有一些數位修圖的痕跡經過強化表現之後十分明顯, : 就事論事而言,應當要讓大家知道我們看到的東西是什麼,並且一起來評估它的真偽。 : 空口說圖有問題,當然要拿出清楚的證據; : 要證明圖沒問題,自然要對他進行嚴格的考驗。 : 以下就是我們所呈現的: : http://homepage.ntu.edu.tw/~d95b43002/fig1b-01.jpg
: 照片是否經過拼湊剪貼,只要使用對比調整,或是photoshop的色階調整, : 就能清楚呈現。 : 因為被數位修除的像素點,會呈現255,255,255的完美白色,不含任何帶灰階度的雜點 : 因此經過色階調整之後,將原本的白底置換為灰底, : 被切割的邊緣就會銳利的呈現出來。 : 上半圖是一張我隨便下載的膠圖,經過同樣的色階調整處理並局部放大 : 和這篇paper的Fig. 1B做比較 : 可以發現Fig. 1B的確有剪貼的痕跡。 : 而且剪貼的區域不止lane與lane之間,也包括lane的內部。 : 而被修過內部的那兩lane,剩餘部份的區域之"pixel pattern"和左兩lane極為類似 : 並不似自然跑膠時所會呈現的狀況。 : 至於大家爭議最大的Fig. 2C : http://homepage.ntu.edu.tw/~d95b43002/fig2c-01.jpg
: 我們取中間六lane的局部放大圖來看, : 發現"pixel pattern"是極為類似的。 : 對岸的論壇網站上有網友將lane割圖下來調成半透明來做疊合,發現是吻合的, : 和我們的局部觀察結果一致。 : 而利用色階調整,我們進一步發現lane的下半部和上半部中間出現橫截線 : (紅色線段標示處), : 承上述,這樣的橫截線並不似自然產生的。 : 關於所謂"pixel pattern 一致,故為複製貼上" 這樣的觀察結論, : 我們對自己提出反駁: : "雖然大部份一樣,但最細部的像素點分布是不同的" : 的確,但之後我們模擬了數位製圖程序,發現這樣的差異可以在之後的過程中產生。 : 因為在圖形轉檔成GIF的過程中,會有失真的現象,造成細部的隨機差異。 : http://homepage.ntu.edu.tw/~d95b43002/vert2gif.jpg
: 此為小弟自己跑的一條lane,經過複製後的結果 : 轉成灰階GIF存檔後再度開啟,放大至500%細看, : 的確細部的像素分布情形發生隨機變化。 : 很遺憾,我們仍無法為這篇paper辯解。 : 最後,Fig. 2C中間六個lane出現有明顯的橫截線(紅色標記) : http://homepage.ntu.edu.tw/~d95b43002/fig2c-02.jpg
: 這次的橫截線是灰-灰相接的,因此無法用色階調整的方式凸顯 : 但不需要特別調整色階,原始圖中一條完美水平的截面逕自呈現出來。 : 同樣不似自然發生的。 : 比較這幾個lane的pattern,我們suggest最右方是原始的複製對象, : 因為左方數lane都含有橫截線,而且橫截線以上的部分都和最右lane有相同pattern : (唯右二那條lane的橫截線並不明顯,我不敢明確斷言右二亦是修圖結果。) : 類似的疑似人為修圖痕跡還有在Figure 2B和Figure 4B中發現 : 再此恕無時間一一詳細呈現。 : 很遺憾 : 目前這些觀察都對原作者不利。 : 在沒有翻案性的其他證據下,我們必須結論,這篇paper的圖確實經過人為拼湊修改。 : 而目前為止,我們也只能下這樣的結論, : 至於是學術騙局,或是對岸同胞指教的那些指稱, : 目前都是過度詮釋證據了。 : 靜待Cell的官方說明,以及中興方面的說明吧。 : 我們不應該也沒有權利說多於數據所說的話,其餘部分, : 大家拿出科學人的素養,對數據沒說的部份,保持沉默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0.136.153

11/22 22:24, , 1F
我很同意你的看法.又不是PNAS~爛Paper的出現率比較高~~
11/22 22:24, 1F
文章代碼(AID): #15P2eJyP (Biotech)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P2eJyP (Bio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