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何要讀財工?
看板CFAiafeFSA (精算師/基金經理人/銀行家)作者purpleviva (紫 )時間14年前 (2011/04/27 19:55)推噓9(9推 0噓 4→)留言13則, 9人參與討論串4/7 (看更多)
推 subpop:P大 您指的"實際經驗"是什麼樣的經驗 04/27 09:42
→ subpop:這才是大家想知道的吧 拉業務的經驗? 對帳單的績效? 04/27 09:42
→ subpop:與各大法人/公司IR的人脈關係? 04/27 09:43
→ RonaldFisher:PMP的實際經驗 04/27 14:24
→ slowtakumi:國內外皆然? 請解釋一下. 我見過的PM至少上百個了... 04/27 17:42
→ slowtakumi:沒有一個像你講的這樣. 我根本連sales都不想見. 04/27 17:43
→ slowtakumi:sales大都只會說故事...根本不能跟PM相提並論. 04/27 17:44
純粹個人分享個人經驗 ^^
我在當基金經理人的朋友,大多分兩種,一種就是很正規的,
碩士學歷,=> 研究員 => 資深研究員 => 基金經理人 or 創投經理人
到這邊大多是在跑公司,菜鳥研究員大都跑不到什麼真正有用的資料,
因為沒有門路,
總不可能聽聽法說會,去拜訪個公司,所謂公司高層出來說兩句漂亮話
你就相信她說的"資料"吧!
等很資深之後才大多能,找到這些門路得到真正有用的資料.
薪水也就可以爬到5萬甚至更高,
另外就是要研究產業的運作方式跟獲利模式
一個人在利害也不太可能懂所有產業,
而通常一間公司研究員也沒這麼多人,每個人要負責的產業通常都一堆
所以在跑產業的時候,很多時候每一個產業要搞懂,就得花上很多時間.
比如你今天跑面板產業,跟太陽能產業,可能裡面的獲利模式就截然不同.
要看的重點也不同.
接下來是否升為 基金經理人,就是從研究員 裡面來找
研究員 要提供 基金經理人 資料,
但是有的很資深的研究員 其實 對產業懂得根本就比經理人還多.
另外程度不錯的研究員也可能被挖腳去其他公司擔任基金經理人或者創投經理人.
有的也需要提出你的操作模型,說服的了老闆,就有得到這基金經理人職位的機會
我之前接觸過幾家英國大型基金的就是這樣運作,
(在世界基金博覽會上也是,尤其你面對那種學術型的老闆,他會狂跟你講學術理論
再不然就喝醉了,講講怎麼騎馬, = 口 =)
有一些外資投資銀行體系裡面也會這樣.
台灣,中國跟香港,一定要求投資模型的我自己覺得相對少.
中國那邊更是幾乎什麼都不要求.
中國當地反而真正走正規管道出身的基金經理人,比例相對低很多,
他們很多是績效為王,
(在歐美體系的話這種正規體系通常更為明顯,像goldman,
他們每年就是長春藤名校的抓一抓,還沒畢業就先去實習,表現優秀的在留下來
(我堂弟就是)
在這種公司的面試體系下,你的基本學歷沒有長春藤就幾乎不用想了
像goldman他們非常看學歷,也看家世
(或者應該說,非我族類,不用想進來,在裡面,
你的隨便一個同事可能家裡都是某大公司老闆的小孩)
但是除此之外,我也有些朋友他可能本來是做 承銷
甚至是基層的營業員,理專
但是他在業界關係很好,比如像 承銷,也是一天到晚得跟上市公司"博暖"
這種深厚的關係,自然就取得了我所說的"管道"
有這些管道,你自然才可能真正搞懂公司在幹嘛.或者有沒有新的case甚至內線
那當有這樣的管道跟關係,自然就有大老闆願意延攬過來操作基金或者創投基金.
說到底,你要能說服出資的老闆.
另外,也有 像張松允,之類,很多時候被找去當所為董事長或者基金經理人
那大多是想借他的名,吸引更多投資人.
不然你說張松允有什麼學歷跟研究員資歷嗎??
另外像一些公司的"基金經理人",就像我前文說得,
真的就只是掛個名,上面還有個投資長,根本沒實權只能下下單
台灣香港大陸 (包括台灣去香港,大陸,開的)都有 歐美有些公司也是這樣,
公司人數可能也不多,董事長,投資長,基金經理,sales
就像之前就有人討論過,很多 基金經理人根本被 投信 當成免洗的
因為私底下怎麼投資 就 投 權值 跟 指數 相當就好,
甚至幾家投信怎麼串,
另外也有板友提到,搶第一名是很重要的,因為在排行榜上大家只會記得第一的基金
所以 有沒有拿到第一,獎金差超多.
而 公司很多重點是再怎麼 行銷 還有 業務 怎麼賣,才有管理費收入
賠錢的時候,怎麼讓客戶不把錢贖回.變成公司獲利的重點在於sales的能力.
自然也就對基金經理人不尊重. 也才會在業界被稱為免洗.更不用說那些幾乎只是掛名的
也常聽朋友說阿,"都幹到這位置了,跟小弟好像沒什麼分別"
甚至會有sales對經理人嗆阿,"沒有我們找資金,你以為你能做什麼?"
(講是講sales,很多頭銜可是掛副總裁,不少都是外資機構私人銀行都這樣玩,
而實際上他們也的確超重要,幾乎都是靠挖角的,也會掌實權)
這也是事實,很多經理人都覺得我會賺錢功勞都是我的,我最大,但真的是如此嗎?
(雖然在歐美很多經理人都自以為自己最屌其他人都是垃圾)
至於說像對帳單的績效,我很年輕的時候,也面對過這個問題
不管是代操,自營部,基金,如果你做的是 比較 股市型 非 創投型
很多都會說不然你績效拿來看看
但是實際上呢??你拿績效跟我信任你根本是兩回事,
就算你這邊績效超漂亮也不代表我就會信任你,就給你操作資金
另外可能就開始看你有多少年的資歷,在什麼機構待過,
5年前,國內某大保險龍頭我就談過,而且還要看老闆是誰??我說的是真正的老闆
比如這個投資機構只是隸屬在某金控底下,
那我問你,這個投資機構的人,是這個投資機構董事長決定,還是金控老闆決定??
如果金控老闆說要,這個投資機構的董事長也不敢說不要.很多董事長也都是掛名的老臣.
(所以千萬別自以為股票自己玩玩做了一兩倍覺得自己很行,那些老闆都是老江湖了)
創投型的也是阿,很多都是你可能之前投過哪個case賺了5~10倍,建立了信用
所以說到底最重要的是 信用 跟 信任
你要怎麼去達成這件事情.
不過就像我說的,我自己接觸的,歐美的投資機構,他們會非常去講就你的理論根據跟模型
然後提出之後他們會再就你的操作跟模型去進行計算.
相對亞洲這邊就沒這麼完全吃這套.
簡單說我個人覺得啦,說服的方式不同.
你跟亞洲人跟中國人要用這一套,對歐美人又是另外一套
除此之外,懂產業 跟 懂在市場賺錢 其實某個角度來講根本是兩回事.
所以..呵!
當然這只是我自己在業界打滾的經驗分享,也許也有不同的經驗,還請不吝分享^^
還請多多指教壓~^^
--
/\\ /\/\
( ^^)( ^^ )
╰(_ _) (_ _ )╯
------------------
糖是甜 唇是紅 誰是奇蹟
看懂了 然後尋覓尋覓另一種價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102.166
推
04/27 20:15, , 1F
04/27 20:15, 1F
推
04/27 20:42, , 2F
04/27 20:42, 2F
推
04/27 21:08, , 3F
04/27 21:08, 3F
推
04/27 21:46, , 4F
04/27 21:46, 4F
推
04/27 21:52, , 5F
04/27 21:52, 5F
推
04/27 21:59, , 6F
04/27 21:59, 6F
推
04/27 22:03, , 7F
04/27 22:03, 7F
→
04/27 22:59, , 8F
04/27 22:59, 8F
推
04/27 23:01, , 9F
04/27 23:01, 9F
→
04/27 23:02, , 10F
04/27 23:02, 10F
推
04/28 00:00, , 11F
04/28 00:00, 11F
→
04/28 00:01, , 12F
04/28 00:01, 12F
→
04/28 00:02, , 13F
04/28 00:02, 13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CFAiafeFSA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