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一問

看板Patent (專利)作者 (肥胖宅 ( ̄﹁ ̄))時間9年前 (2015/12/25 14:48), 9年前編輯推噓6(608)
留言14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小的最近在K基準,有點困惑,故來請教一下先進們,請不吝指教。 首先。專施第 47 條: 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條及第一百二十六條所稱所屬技藝領域中 具有通常知識者,指具有申請時該設計所屬技藝領域之一般 知識及普通技能之人。 審查基準2-1-7: 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係一虛擬之人,指 具有申請時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知識(general know ledge)及普通技能 (ordinary skill)之人,且能理解、 利用先前技術。申請時指申請日,於依專利法第 28 條第 1 項或第 30 條第 1 項規定主張優先權者,指該優先權日。 據此,可假設(a)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下稱真強者)理應已知悉申請當 天世上該領域的所有(包含各種外語)的已公開文獻之內容。又,審查基準中有以下 一段: 『說明書的內容應包含申請專利之發明的必要技術特徵,使 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無須參考任何文獻 的情況下,即得以瞭解 其內容,並可據以實現。因此,引 述先前技術文獻時,應考量該文獻所 載之內容是否會影響 可據以實現之判斷,若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 者未參考該文獻之內容,即無法瞭解申請專利之發明並據以 實現,則應於說明書中詳細記載文獻之內容,不得僅引述文 獻之名稱。』 若(a)為真,則申請人即使不用引述文獻之名稱,真強者就應該本來就知道申請人 的發明在說什麼而無需參考該等文獻,根本不會發生(未參考…即無法)的狀況,所以 就邏輯而言, 假設(b)申請人未引述文獻/僅引述文獻之名稱,真強者都能據以實現該發明才對? 假設(b)為真。若申請人在專利申請日於某乙網站以阿拉伯文上傳有該發明之說明, 又於專利說明書中僅以『請參酌某乙阿拉伯文網站之全文,即能理解本發明,不於 此贅述。』來說明,由於真強者得悉申請日及其以前公開的文獻,其自然可以據以 實施,即使該文獻是沒幾個台灣人看得懂的阿拉伯文亦然(c)。是這樣嗎? 而若(c) 為真,又未見有乙網站以外的其他引證,本案應準予專利(d)? 不好意思字有點多 結論怪怪的,請教先進們,我這邏輯到底錯在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0.167.2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atent/M.1451026120.A.259.html

12/25 15:38, , 1F
明年加油
12/25 15:38, 1F

12/25 15:54, , 2F
上面寫通常知識者是一般知識及普通技能阿 為什麼你解讀是全
12/25 15:54, 2F

12/25 15:54, , 3F
部都懂呢
12/25 15:54, 3F
回x大 引審查基準之記載: 一般知識,指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知識,包括習知或普遍 使用的資訊以及教科書或工具書內所載之資訊,或從經驗法則所瞭解的 事項。 一般知識 = 領域中已知的知識或經驗;按此定義,任何公開文獻均應落入。請指教 ※ 編輯: piglauhk (42.70.167.213), 12/25/2015 16:39:24

12/25 20:22, , 4F
好像真的是這樣呢 但在一般實務上 在審查時之通常知識者為
12/25 20:22, 4F

12/25 20:27, , 5F
全能者
12/25 20:27, 5F

12/25 20:30, , 6F
但實際上為了使一般公眾可以運用,大多假定三年工作經驗之
12/25 20:30, 6F

12/25 20:31, , 7F
之工作者
12/25 20:31, 7F

12/25 20:35, , 8F
若需要詳細資料 再來信詢問
12/25 20:35, 8F

12/27 13:08, , 9F
個人覺得是寫好看的,你的通常知識者和我的通常知識者
12/27 13:08, 9F

12/27 13:10, , 10F
並沒有一樣阿,不管在申復還是其他狀況根本各說各的
12/27 13:10, 10F

12/28 09:14, , 11F
一般知識與普通技能應該沒有包含''所有''的先前技術
12/28 09:14, 11F

12/28 09:15, , 12F
或者說一般知識與普通技能是所有先前技術的一部分(win
12/28 09:15, 12F

12/28 09:16, , 13F
(wink) 被咖掉了…
12/28 09:16, 13F

12/28 22:32, , 14F
設計與發明不一樣,可以看一下法院判例。
12/28 22:32, 14F
文章代碼(AID): #1MVER89P (Patent)
文章代碼(AID): #1MVER89P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