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美國欠債33兆鎂 難道不會進一步推升通膨?
※ 引述《newbrain ()》之銘言:
: 現在眾所皆知美國政府欠債33兆鎂(約1000兆新台幣)
: 然後美國政府一年大概要付6630億鎂的利息
: 而最近又繼續升息或是高息要維持很久
: 那我覺得就怪了
: 假如說美國維持高息-->利息高-->美國政府印新債還舊債?
: -->愈欠愈多錢-->錢變多就變薄-->推升通膨
: 我不是很懂真實的運作
: 有沒有高人能指點一點一下我的思想謬誤在哪? 謝謝
單就這條線性思考是沒錯的;但貨幣和經濟體系是複雜的,我試著簡化我理解的,
或許也會不夠完善和諸多缺失,再請大家鞭斥指教。
影響通膨的因素很多,若今天假設供給面和需求面是永久平衡的,
也就是把變因侷限於通貨和商品的比例。
那這個變因中的通貨是甚麼呢? 可能性最大和佔比最多的應該是
家庭個人的收入 和 家庭和個人舉債能力
回到原PO的問題 其實以 BEA 的 A091RC1Q027SBEA 這數據 上一季度年化季調後
聯邦政府每年要為利息支出9095億 這些利息支出會大量影響 家庭個人的支出嗎?
考量銀行系統裡的商業銀行貨幣總量M2 當前約是20.8兆 今年因為 這兩年因為QT 和高利
導致 新貸款成長低落 而新貸款就是使 "M2增量" 提升的主因 過往十數年 美國M2增量約是
7%/年 (可能不甚準確) 也就是銀行系統裡的商業銀行貨幣總量M2 以過往年增 該是1.45兆
那是怎樣的錢 會轉化為 家庭個人的部分呢? 就是M2裡的部分 關於薪資的存入和個人貸款
而 企業貸款 和 住房貸款也會經由更多環節的途徑 成為企業獲利 再變成 個人薪資
而非銀行系統裡的錢 像是 隔夜逆回購 則是很難轉化為個人薪資 和 負債能力的
而 TGA (財政部存在FED裡的錢) 也是 非銀行系統裡的錢 也會以一定的速度流入銀行系統 再經由
長途徑轉化為家庭和個人收入
即便簡化,這系統還是非常複雜的。這些利息支出有些會流接流入銀行系統,有些會經由TGA
慢一點流入,有些是不會流入的。但,無論如何,現在M2還是年減的狀況,在高利率和QT的環境中
這9095億的利息在體量上仍然遠低於 以過往年增率的M2該有的 "增量" 1.45兆 所以對於
個人薪資收入 以及高利率 對於 個人家庭貸款能力 的 增量影響 是非常小的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17.1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96478043.A.5AA.html
※ 編輯: dabih (223.136.17.131 臺灣), 10/05/2023 11:55:14
推
10/05 12:08,
1年前
, 1F
10/05 12:08, 1F
→
10/05 12:16,
1年前
, 2F
10/05 12:16, 2F
→
10/05 12:19,
1年前
, 3F
10/05 12:19, 3F
→
10/05 12:19,
1年前
, 4F
10/05 12:19, 4F
推
10/05 12:19,
1年前
, 5F
10/05 12:19, 5F
→
10/05 12:21,
1年前
, 6F
10/05 12:21, 6F
推
10/05 12:44,
1年前
, 7F
10/05 12:44, 7F
推
10/05 12:54,
1年前
, 8F
10/05 12:54, 8F
推
10/05 13:08,
1年前
, 9F
10/05 13:08, 9F
推
10/05 13:28,
1年前
, 10F
10/05 13:28, 10F
推
10/05 13:30,
1年前
, 11F
10/05 13:30, 11F
原PO的這樣理解的思路,我試著再說得更接近您的思考一點
在供需平衡穩定的狀況下,影響通膨的是 個人家庭所得 和 舉債能力
M2的增量 和 個人家庭所得 以及舉債能力是正相關的 (但不是完全正相關)
發達經濟體大約都有著 M2增量>政策利率(若實質中性利率為正)>薪資增長~通膨率>定存利率的關係
而現在的高利率環境 和 QT 讓央行貨幣 和 商業銀行貨幣的貸款 的增量 減少 的影響
大於 國債利息 對於 M2的增加的影響
也會影響薪資增長的增加 和 降低個人家庭舉債的能力 所以通膨會受到壓制
推
10/05 13:33,
1年前
, 12F
10/05 13:33, 12F
推
10/05 13:37,
1年前
, 13F
10/05 13:37, 13F
推
10/05 14:05,
1年前
, 14F
10/05 14:05, 14F
→
10/05 14:05,
1年前
, 15F
10/05 14:05, 15F
→
10/05 14:05,
1年前
, 16F
10/05 14:05, 16F
→
10/05 14:05,
1年前
, 17F
10/05 14:05, 17F
→
10/05 14:17,
1年前
, 18F
10/05 14:17, 18F
推
10/05 14:52,
1年前
, 19F
10/05 14:52, 19F
→
10/05 14:52,
1年前
, 20F
10/05 14:52, 20F
→
10/05 15:07,
1年前
, 21F
10/05 15:07, 21F
→
10/05 15:08,
1年前
, 22F
10/05 15:08, 22F
→
10/05 15:21,
1年前
, 23F
10/05 15:21, 23F
→
10/05 16:09,
1年前
, 24F
10/05 16:09, 24F
→
10/05 16:09,
1年前
, 25F
10/05 16:09, 25F
→
10/05 17:30,
1年前
, 26F
10/05 17:30, 26F
※ 編輯: dabih (114.136.110.186 臺灣), 10/05/2023 17:54:45
推
10/05 18:25,
1年前
, 27F
10/05 18:25, 27F
→
10/05 18:25,
1年前
, 28F
10/05 18:25, 28F
美債總體量縮減的預期,我覺得是很渺茫的
可以參照今年的預算書
https://tinyurl.com/8jp38zmp
大概是124頁的部分 聯邦政府規劃上 未來10年每年都有1~2兆的財政赤字需要舉新債
大體上的規劃是每年度的財政赤字 能夠維持再 GDP的 4.6%左右
https://i.imgur.com/mCu9Cs1.png

※ 編輯: dabih (114.136.110.186 臺灣), 10/05/2023 18:43:50
→
10/06 00:35,
1年前
, 29F
10/06 00:35, 29F
→
10/06 00:36,
1年前
, 30F
10/06 00:36, 30F
→
10/06 00:37,
1年前
, 31F
10/06 00:37, 31F
→
10/06 00:37,
1年前
, 32F
10/06 00:37, 32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Stock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