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一次all in 市值型勝率贏定期定額嗎?
以下所有內容都擷取自 YT 周教授上節目受訪的片段
經 NotebookLM 整理而成
----------------------------------------------------------
「請你用周冠男教授的第一人稱的口吻,說明單筆 All in 或定期定額比較好?」
這個問題,真的是被問到有點膩了啦。
我必須開宗明義地講,單筆 All in (單筆投入) 在長期的勝率是比較高的。
這不是什麼需要聽「好聽的故事」來安慰自己的事情,
而是學術界的實證數據清清楚楚告訴你的鐵律
但為什麼多數的「韭菜」和「小白」們還是喜歡定期定額?
答案很簡單,就是人性的「心魔」難以克服。
以下我就根據學術理論和實際計算,來跟大家解析這兩種投資方式的優劣,
讓各位知道為什麼要打破自己的心理偏誤:
---
觀點一:單筆投入的學術鐵證——單筆勝率高達七成
根據國外的學術研究機構(例如先鋒集團 Vanguard)所做的回測,
將一筆資金進行單筆投入,與分攤成 12 個月定期定額投入相比,
單筆投入的勝率大約是七成(約 68% 到 70%)。
換句話說,你如果做 100 次模擬,單筆投入會有 70 次贏過定期定額。
這是一個鐵打的事實。
為什麼單筆會贏?因為你拖越久,損失越大!
這件事情「非常違反直覺」,但數據就是數據,不是憑空說的「好聽的故事」。
為什麼單筆會贏?
原因很簡單,就是股市長期一定是往上的。
這個道理很簡單,但「人就是看不到那麼長」。
我們投資的是市場的長期趨勢,而只要人類經濟持續進步,股市長期就必定上漲
我們投資看的是 20 年、30 年的長期趨勢,就像巴菲特(Warren Buffett)講的,
你需要「夠長的跑道」和「足夠的雪量」(持續投入)來滾出一個大雪球。
如果你延後進場,就是在損失「貨幣的時間價值」。
你越晚讓錢進到市場,你的資金能享受複利的時間就越短。
數字與計算範例:八年翻一倍的威力
讓我用一個簡單的「國中數學」來算給你們聽。
我們利用「72 法則」來估算資產翻倍的時間。
假設大盤的年平均報酬率是 9%(台股過去平均約 9% 到 10%):
72 \ 9 = 8 年
這代表你的資產平均每八年會翻一倍。
現在,來看看單筆與定期定額的差異:
很多「韭菜」會跟我說:「周教授,現在市場在高點啊,我不敢單筆 All in。」
好,假設你手上有100 萬的閒錢,現在市場在高點,你「心魔」發作,不敢一次 All in。
於是你決定採取定期定額,每個月投入 1 萬元。
1. 投入時間:100 萬元 / 1 萬元/月 = 100 個月。
2. 時間長度:100 個月約等於 8 年又 4 個月。
問題來了:
當你還在用 8 年又 4 個月分批投完這 100 萬時,市場上的 100 萬早就應該翻一倍了
在正常市場趨勢下,你還沒投完,市場上的 100 萬早就已經翻了一倍變成 200 萬了。
但你這 8 年多才分批投完的 100 萬,頂多變成 150 萬。
你因為害怕眼前的「高點」而選擇分批進場,結果在這個資產翻倍的過程中,你至少損失
了一半的潛在報酬。
你只是在隨機地繳入場費,
而我什麼都不動,光是省下的稅費和手續費,就已經贏你一大截了。
結論是:
你因為害怕高點而選擇分批進場,結果損失了至少 0.5 倍的潛在報酬。
當你還在場外「看後照鏡開車」時,市場已經揚長而去了。
所以,你還在問哪個好?有閒錢,就該單筆 All in 就對了!
任何時候都是投資的好時機
---
觀點二:定期定額的真正價值——自制力的工具
既然單筆投入績效比較好,為什麼我還常常勸「小白」們做定期定額呢?
因為「單筆投入非常違反人性」。人總想「擇時進出」,抓低點買進、抓高點賣出,
但學術研究一再顯示,連專業經理人都沒有這種擇時能力。
我們研究行為財務學這麼多年,知道人有嚴重的「過度自信」和「短視近利」的偏誤。
你總想著要擇時進出,
但你猜不贏那些每天花 17 個小時研究股市的、或是那些科班出身的操盤手
因為他們都是我的學生,
--如果你隨隨隨便都可以贏他們,那表示我教不好、失職,也不用混了
當市場創歷史新高時,你不敢單筆 All in;
當市場大跌,血流成河時,你又怕它繼續跌,也不敢進場。
結果就是「永遠在場外觀望」。
定期定額的真正功能:
定期定額最大的好處,是作為你自制力的工具。
人缺乏自制力。手頭太鬆,就會「亂花錢」。
很多小資族跟我哭訴說月薪三四萬擠不出錢投資,
結果一個晚上唱 KTV、吃大餐,三五千塊就噴掉了。
要怎麼辦?把自己的手腳綁起來!
針對領月薪的族群,我的建議是:一定要做定期定額,
而且要把扣款日設定在「發薪水的當天」
這樣你就會覺得自己很「窮」,手頭很緊,自然就不敢亂花錢。
這是克服人性惰性最好的方式。
至於很多人相信定期定額能做到「平均成本法」(股價低時多買一點,高時少買一點)
,我可以告訴你,這只是「誤導的迷思」。它沒有學理基礎
但它可以讓你穩定、安心,達到「自制」的效果。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安慰劑效應
如果這個「好聽的故事」能讓你堅持下去,那就去用它吧!
---
觀點三:我的混合投資策略——單筆與定額的結合
我從來沒有說要你完全不動,畢竟我也是人,也有「人性」的問題
我也知道「人是短視近利」的
我的建議是,根據你的資金來源,採取不同的做法
因此,我的建議是採取一種結合策略:
1. 月薪/固定收入:
必須採定期定額,這是自制力的底線。且要持續投入,不要半途而廢。
2. 一次性收入/閒錢:
如果是年終獎金、紅包或意外收入等大筆閒錢,應當考慮單筆投入。
3. 逢低加碼的「機會財」:
雖然我說不用擇時,但遇到市場「打折」時,你當然應該「買爆它」。
我常開玩笑說,你買包包、鞋子都喜歡在打折的時候買,為什麼股票打折
(如大跌 3% 或 5%)你反而不敢買呢?
我自己的做法是,沒有很頻繁地買賣,但如果市場大跌個一兩百點,我有錢就會加碼。
實證研究指出:
低檔投資(逢低加碼 + 定期定額)的長期報酬率,會比單純定期定額高 1.6 倍。
透過設定機制(例如,過去 60 天跌 20% 就重加碼),配合定期定額,
最終報酬率會比單純定期定額多 1.6 倍
例如,原本 10% 的年化報酬率,就可以衝到 16%。
總結來說,對於一般的「股巿小白」和「散戶」而言,
不要妄想用「業餘選手」的資源去跟我的學生(專業操盤手)對做。
記住,對絕大多數沒有資訊、沒有時間、沒有技術的散戶而言,正確的投資方法,
就是「躺在指數的道路上耍廢」,
將資產分散到市值型 ETF(如 0050 或 006208)中,然後讓時間和複利為你工作。
你現在不開始,什麼時候開始? 別再當那種「跑來跑去只會變瘦」的投資人了,
讓你的錢「坐著不動,它才會變胖」
投資跟種樹一樣
請大家記住我的名言:
「最好的投資時機是 20 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4.152.7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63831293.A.410.html
※ 編輯: RungTai (61.224.152.71 臺灣), 11/23/2025 01:18:08
推
11/23 01:18,
1小時前
, 1F
11/23 01:18, 1F
所有內容都擷取自 YT 周教授上節目受訪的片段,透過 AI 整理
所以應該沒有版權問題
※ 編輯: RungTai (61.224.152.71 臺灣), 11/23/2025 01:26:28
推
11/23 01:27,
1小時前
, 2F
11/23 01:27, 2F
→
11/23 01:27,
1小時前
, 3F
11/23 01:27, 3F
推
11/23 01:28,
1小時前
, 4F
11/23 01:28, 4F
→
11/23 01:28,
1小時前
, 5F
11/23 01:28, 5F
→
11/23 01:28,
1小時前
, 6F
11/23 01:28, 6F
推
11/23 01:28,
1小時前
, 7F
11/23 01:28, 7F
→
11/23 01:28,
1小時前
, 8F
11/23 01:28, 8F
→
11/23 01:29,
1小時前
, 9F
11/23 01:29, 9F
→
11/23 01:29,
1小時前
, 10F
11/23 01:29, 10F
→
11/23 01:29,
1小時前
, 11F
11/23 01:29, 11F
※ 編輯: RungTai (61.224.152.71 臺灣), 11/23/2025 01:31:45
→
11/23 01:31,
1小時前
, 12F
11/23 01:31, 12F
→
11/23 01:31,
1小時前
, 13F
11/23 01:31, 13F
→
11/23 01:31,
1小時前
, 14F
11/23 01:31, 14F
※ 編輯: RungTai (61.224.152.71 臺灣), 11/23/2025 01:37:50
※ 編輯: RungTai (61.224.152.71 臺灣), 11/23/2025 01:42:31
噓
11/23 01:44,
47分鐘前
, 15F
11/23 01:44, 15F
→
11/23 01:44,
47分鐘前
, 16F
11/23 01:44, 16F
推
11/23 01:45,
46分鐘前
, 17F
11/23 01:45, 17F
推
11/23 01:48,
43分鐘前
, 18F
11/23 01:48, 18F
→
11/23 01:48,
43分鐘前
, 19F
11/23 01:48, 19F
→
11/23 01:48,
43分鐘前
, 20F
11/23 01:48, 20F
當然也可以用清流君一句話版本:
「他奶奶的 All in 就對了」
「全倉幹入」
但只有一句話直接跳到結論比較無法服人,所以才需要周這種讀書人來講道理
※ 編輯: RungTai (61.224.152.71 臺灣), 11/23/2025 01:54:07
→
11/23 02:05,
26分鐘前
, 21F
11/23 02:05, 21F
→
11/23 02:06,
25分鐘前
, 22F
11/23 02:06, 22F
推
11/23 02:07,
24分鐘前
, 23F
11/23 02:07, 23F
→
11/23 02:08,
23分鐘前
, 24F
11/23 02:08, 24F
→
11/23 02:09,
22分鐘前
, 25F
11/23 02:09, 25F
→
11/23 02:09,
22分鐘前
, 26F
11/23 02:09, 26F
→
11/23 02:10,
21分鐘前
, 27F
11/23 02:10, 27F
→
11/23 02:10,
21分鐘前
, 28F
11/23 02:10, 28F
→
11/23 02:10,
21分鐘前
, 29F
11/23 02:10, 29F
→
11/23 02:10,
21分鐘前
, 30F
11/23 02:10, 30F
→
11/23 02:10,
21分鐘前
, 31F
11/23 02:10, 31F
→
11/23 02:11,
20分鐘前
, 32F
11/23 02:11, 32F
→
11/23 02:11,
20分鐘前
, 33F
11/23 02:11, 33F
→
11/23 02:12,
19分鐘前
, 34F
11/23 02:12, 34F
→
11/23 02:12,
19分鐘前
, 35F
11/23 02:12, 35F
→
11/23 02:12,
19分鐘前
, 36F
11/23 02:12, 36F
→
11/23 02:12,
19分鐘前
, 37F
11/23 02:12, 37F
→
11/23 02:12,
19分鐘前
, 38F
11/23 02:12, 38F
→
11/23 02:13,
18分鐘前
, 39F
11/23 02:13, 39F
→
11/23 02:13,
18分鐘前
, 40F
11/23 02:13, 40F
→
11/23 02:13,
18分鐘前
, 41F
11/23 02:13, 41F
→
11/23 02:14,
17分鐘前
, 42F
11/23 02:14, 42F
→
11/23 02:14,
17分鐘前
, 43F
11/23 02:14, 43F
→
11/23 02:14,
17分鐘前
, 44F
11/23 02:14, 44F
→
11/23 02:15,
16分鐘前
, 45F
11/23 02:15, 45F
→
11/23 02:15,
16分鐘前
, 46F
11/23 02:15, 46F
→
11/23 02:16,
15分鐘前
, 47F
11/23 02:16, 47F
→
11/23 02:16,
15分鐘前
, 48F
11/23 02:16, 48F
→
11/23 02:16,
15分鐘前
, 49F
11/23 02:16, 49F
→
11/23 02:16,
15分鐘前
, 50F
11/23 02:16, 50F
→
11/23 02:17,
14分鐘前
, 51F
11/23 02:17, 51F
→
11/23 02:17,
14分鐘前
, 52F
11/23 02:17, 52F
→
11/23 02:17,
14分鐘前
, 53F
11/23 02:17, 53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9 篇):
Stock 近期熱門文章
147
260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