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台灣房子到底是資產或是消耗品

看板home-sale (房屋交易)作者 (Sea)時間2小時前 (2025/09/17 00:0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引述《Jadechen (Jade)》之銘言: : 大家聽到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住40-50老公寓,而這些公寓要是無法順利都更的話,形同 : 有行無市, 好幾個朋友家談都跟談了十幾年到現在完全沒著落。 : 那年輕人現在都買新房子,可是20年或30年或40年後也會變成大家口中的老房子,再加上 : 現在的房子幾乎都是13樓或是25樓,這以後要都更是困難吧?? : 所以台灣房子到底是資產或是消耗品? 那大家都如何處理手上30年以上的房子? 只能出 : 租了嗎? 台灣的房子分兩塊。 建築物本身當然是消耗品,這個你看房屋稅就知道了。 有折舊問題。 土地則是增值品,你同樣看抽稅的邏輯就知道了,地價稅長年就是上漲。 差別只在你覺得地價稅也漲沒多少,怎麼實際價格土地 / 房價漲翻天而已。 房屋本身的實際價值,還取決於你蓋房的成本 (土地之外), 所以雖然房屋會折舊,但蓋房成本上升,實際價值是上升或下降很清楚。 我們講的折舊是依政府公告的現值去課稅,我們講的成本上升是實際反映到價格。 順便題外話講一下,之前看過不少人在那邊抱怨老屋房屋稅很少繳得比汽車還少, 原因很簡單啊,車子課的是 "牌照稅",不是 "車子稅",牌照沒有折舊問題,懂了沒? 你的車牌是要折舊個鳥毛? 房屋稅也不是課 "門牌稅",否則課 "門牌稅",估計這個也不會有折舊問題。 講回你說的,現在的新房 30 年後也都是老屋,所以呢? 根據現在主流的說法,要住新房的主要原因除了有電梯外,最主要就是符合 當前防震 / 消防 / 逃生法規,簡單的說就是更安全。 如果這點成立,那 30 年後這房子理應還是比 70-80 年的老公寓更安全才是, 30 年後有甚麼一定需要拆掉這間 30 年的房子重蓋的理由? 但現在談的都更,適用對象大多指 30-40 年以上的老屋,當時後的建築法規不全, 防震 / 消防 / 逃生等設計也不若現在完善,所以政府才會長年來一直給都更利多, 目的就是打除這些 30-40 年以上的老屋潛在安全性問題。 你現在買的新房,30年後你該思考的是,那個區域還會有發展性還是會沒落。 而且不需要 30 年,當你住個 10 幾年發現苗頭不對,你就該跑了。 從世界各先進國家的案例來看,最終都是都心回歸。 你如果是買在郊區鬼地方,得稍微注意未來該區域的每年變化狀況,如此而已。 當然如果你的論點是重劃區大起,然後台北市之類的被淹沒吃屎之類的看法, 也沒啥問題。 這一直都是每個人的投資 / 置產判斷而已,很久沒說這句話了: 下手離手~盈虧自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199.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58038616.A.2BB.html
文章代碼(AID): #1eoOfOAx (home-sale)
文章代碼(AID): #1eoOfOAx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