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教部研擬彈薪專案 留住優秀教師
看板AfterPhD (博士後)作者phdman (Nothing to lose..)時間16年前 (2009/12/25 10:52)推噓4(4推 0噓 2→)留言6則, 4人參與討論串5/7 (看更多)
※ 引述《governance ( )》之銘言:
: 坦白說,我個人覺得台灣的問題縱然有餅不夠大與制度面的問題,
: 但制度底下的人,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 我想即使彈性調薪了,受益的也絕對不會是最底層的助理教授。
: 首先、很多大牌教授只要出一張嘴,下面助理教授就要克盡其力為他賣命,
: 說好聽是幫助助理教授拿資源,帶助理教授作研究,
: 講難聽一點也是靠這些新進助理教授或博士生來擴張他的學術領域與版圖,
: 但成果又算是那些大牌教授的,當然帳面上的績效與錢還是會滾到大牌教授身上,
: 我的意思是,薪資變彈性了,但學界倫理並沒有變彈性,
: 那薪資的彈性也不會彈性到最底層的助理教授,
: 頂多就是有資源搜刮能力的教授吃肉,底下的助理教授喝點肉湯罷了。
: 如果是這樣,助理教授的研究誘因勢必少很多吧。
: 再者、現在大牌教授退休佔用私立學校缺的狀況仍舊普遍,
: 新進人員的空間根本就被嚴重的壓縮,沒有舞台的狀況下,
: 薪資再彈性又有什麼用呢?
: 總是覺得教育部還是要先有那個魄力改變學界的風氣與結構,
: 薪資彈性化的效果才能創造助理教授的研究誘因。
我倒認為人才流失是必然的
拿新加坡來說好了
如果不是被公費綁架, 畢業後一定得回學校服務
在國外留學的優秀人才, 在他們可以選擇的情況下
回國多半不是首選..
原因很簡單, 新加坡聘本國人的薪資不高也不彈性
infrastructure也沒有像美國那麼健全
在這方面, 他們的問題其實和台灣沒啥兩樣
如同我前面說的, 新加坡把他們的彈性放在聘請"空降部隊"
簡單地說, 就像球團聘請洋將一樣, 薪資要夠高才能和大聯盟或是日職抗衡
但在高薪的同時, 對洋將也會有很高的期待
而要滿足你的期待(像是一年轟出30支全壘打)當然也要給他上場的機會
如果沒有優於本土球員, 那和你約滿之後就會毫不留情地跟你說再見..
而洋將當然也心知肚明這點所以各有各的盤算
有些赫赫有名的老洋將就來這裡創造事業第二春, 或是技術轉移, 光榮退休
比較年輕的小伙子就想辦法打出成績, 看看有沒機會往更高殿堂發展..
(基本上去國外當洋將的壓力遠遠大過在家鄉打球, 而且沒有親友沒有保障)
不過, 當薪資很明顯和國外有差距時
能聘得到的洋將貨色自然也很有限了
相對來說, 本土球員除了那些從小就是耀眼的球星外
薪資大概就是那樣, 可能從上場代打代跑開始, 爭取上場機會
然後慢慢嶄露頭角, 時間要花得比較久
雖然機會不多, 優秀的人還是有旅外的機會
問題在於當他要旅外的時候, 本土球團可以開出怎樣的條件慰留?
而即使慰留了, 為何這些球星還是想要一圓大聯盟之夢?
必須要說的是, 不管台灣還是新加坡
現階段相較歐美仍屬於比較封閉的市場
提升基本薪資, 如果本土球員素質和觀念沒有改變, 仍然無法和歐美抗衡
彈性使用高薪&合約限制聘請潛力or知名洋將, 並且提供資源
帶進一些新觀念, 建立起infrastructure後
雖然還是沒辦法阻止旅外夢, 至少本土環境好了
也能在某些專精的領域有不錯的成就
看似下猛藥炒短線, 但在經費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這是比較權宜的作法囉
話說回來, 我會覺得香港和新加坡的作法很值得參考
畢竟同屬東亞華人圈, 資源和經費也都很有限, 和台灣類似
但也感覺到政府官員&教授們的想法過於斷章取義
沒能深切了解他們整體環境, 所以做出的決策, 多少有些不倫不類吧
--
原本以為我可以將回憶妥善打包,但到頭來卻發現我能攜走的只有虛無
但願這彩虹的兩端,足以跨過海洋,連結我和妳
《海角七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87.86.114
推
12/25 11:33, , 1F
12/25 11:33, 1F
推
12/25 11:38, , 2F
12/25 11:38, 2F
→
12/25 11:39, , 3F
12/25 11:39, 3F
推
12/25 20:05, , 4F
12/25 20:05, 4F
→
12/25 20:06, , 5F
12/25 20:06, 5F
推
12/26 14:44, , 6F
12/26 14:44, 6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AfterPhD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4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