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教部研擬彈薪專案 留住優秀教師
※ 引述《kjuang (默言)》之銘言:
: ※ 引述《jack5756 (Dilbert)》之銘言:
: : 台灣的制度中,POST DOC的重要性被貶低,也沒有明顯的教學與研究分軌的人事晉用機制
: ^^^^^^^^^^^^^^^^^^^^^^^^^^^^^^^^^^^^^^^^^^^^^^^^^^^^^^^^^^^^^^^^
: 這是重點。Postdoc與高年級的研究生,才是大學實驗室裡最主要的貢獻者。扣掉
: 老闆必須要找經費這種貢獻,實際上我覺得九成以上的研究產出都來自於這兩種身
: 分。然而就我自身postdoc的例子,除了每個月的薪水與停車證是教職員以外,我
: 並不覺得我的待遇和博班學生有何不同。有次在系上的會客室用自動咖啡機端了杯
: 咖啡,隔天門上就多了張紙條寫著"學生請勿進入"。當然可能只是誤會一場(誤以
: 為我是學生或是根本就不是針對我),但是想到系上一堆賣命五六七八年的博班學
: 弟,連跟自己系上討杯咖啡提神都可能被下逐客令,我心裡就是一整個心酸。貢獻
: 最多身份卻最卑微,在台灣唸博士真的是慈善事業。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些錢最後大概不少會進了在人力結構金字塔上的既得利益者,
大家也都清楚,大部份的學術戰力其實多養賴金字塔底層的人力的 "獨立" 研究居多。
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把一定比例的錢(真的不能太稀少)往下撒,才會是最有效益。
對於如何把錢往下扎根,我倒是覺得國內可以成立多一些 research farm,
(這只是一個例子與觀點)
吸收過多的年輕博士人才,給個三年到五年的合約(之後在適度延長到最多七年等),
讓他們獨立去搞些東西,不管是純學術的還是應用的,把這些戰力釋放出來;
時間到了,就一定得走人。
Research farm 的另一個功能是快速吸收國內過多的人才,
讓人才能有一個臨時的跳板,不會因為整個就業市場的嚴重飽和,就讓人才閒置在那裡。
一個社會,如果真的不去成就自己的年輕一代,
我實在不太了解這個社會還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這樣的單位,在美國這我也看到蠻多的,
只不過,在美國這邊的 research farm 型式還蠻多元的。
這裡所說的,只是一種觀點而已。對於一個結構性的問題,要做的恐怕更甚於此。
其實,我也真得不期待台灣社會還能給年輕人什麼了
自己想辦法活下去比較實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253.200.118
推
12/26 02:17, , 1F
12/26 02:17, 1F
推
12/26 03:00, , 2F
12/26 03:00, 2F
→
12/26 03:03, , 3F
12/26 03:03, 3F
推
12/26 09:15, , 4F
12/26 09:15, 4F
推
12/26 09:23, , 5F
12/26 09:23, 5F
→
12/26 10:15, , 6F
12/26 10:15, 6F
→
12/26 13:18, , 7F
12/26 13:18, 7F
推
12/26 14:37, , 8F
12/26 14:37, 8F
→
12/26 14:38, , 9F
12/26 14:38, 9F
推
12/26 17:59, , 10F
12/26 17:59, 10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AfterPhD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4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