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社會] 碩博士 十年劇增4倍

看板AfterPhD (博士後)作者 (ggg)時間15年前 (2010/03/16 23:43), 編輯推噓1(1012)
留言1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14 (看更多)
※ 引述《Faji (...)》之銘言: : ※ 引述《happybuggy (happybug)》之銘言: : : 只能說如果不自己有一個學習生涯規畫的策略,只跟著教育部錯誤政策(教育部 : : 很多做法都是蛋頭學者不負責任的意見與地方政治勢力介入的產物),吃虧是你 : : 自己,再回頭已是百年身ㄚ : : 訓練出一堆碩博士結果他們在做的工作是大學生程度就可以做的. 事實上我覺得這 : 也是一個財務黑洞. 20年前的土碩士是工研院, 中科院研發新產品的主力, 是做那些大部份 台灣還不知道該如何做的東西, 都要獨自摸索居多. 大學生一直停在要 有人帶著做, 跟著做的習慣. 至於土博士多數都進入教職, 除了工研院, 資策會延生出來的公司或在 職進修的外, 進入產業者不多. 主因還是台灣的產業在 20 年前, 還不認為需要大量用到土博士, 而多 數洋博教師帶出的土博偏高端理論, 因國外回來跟產業關係本就不密切, 對於博生實務經驗或落實實作, 則因發paper之速成要求而變得更加脫 離, 使得土博多數不肯也不敢到產業界. 學產雙方一脫節, 產業上不去 就步入外移, 依靠便宜人力製造. 隨之而來的學校情況, 就是擴張大學數量, 塞土博士進教職, 連國高中 教師都波及成為高學歷. 博士進校涉及研究升等壓力, 就擴研究所招研 究生. 這一個交叉失誤, 就變成碩博士滿街跑, 碩士變成做大學生程度 就可以做的工作. 博生找不到教職則是近幾年隨少子化突顯. : 同樣25-29歲碩博士的比例,美國那麼先進的國家也不過6%. 當然人家的"質"很好, : 畢竟他們的高等教育是出了名用錢堆出來了. : http://www.census.gov/population/socdemo/education/cps2008/Table1-01.xls : : 不知道我們政府的想法是覺得可以用人海戰術跟國際一較高下嗎. 美國6%. 我們給他10% : . 兩個臭皮匠總可以對人家一個諸葛亮這樣是吧. 用100多所大學去戰人家的MIT這樣. : 如果真打得過,倒也是不錯的一招啦. 但我看來恐怕兩個臭皮匠上去還是被人家一個諸葛 : 亮電爆. 臭皮匠只好認命地每天加班到十一點,周末也加班. 用勞力,用成本,勉強餬口飯 : 吃.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這是20-30年前鼓舞研發人員的說法. 以前的研發 不管是新產品還是自製武器都缺有經驗的博士專家來帶, 幾個土碩士就得頂上去 找出可行的方案, 只能集眾智而成, 其實就是引頸盼著能人博士來一起打拼. 窮 的時代那能盼回真正能幹活的能人, 而躲回學校的洋博更是造出一堆只能躲在學 校的土博, 後果就是產業的科技能力無從提升, 反而被後來量產稀釋的碩士學士 拉下來, 就變成靠移到大陸, 以大陸的低薪工程師求存. 早期電腦與電子資訊人才缺很大, 又找不出能人, 李國鼎時代曾被學校戲稱是灑 綠豆孚豆芽政策, 那時想用人海還海不起來冽! 台灣一直迷信精英博士理論, 數paper, 掛博士帽, 還曾上至總統下至五院院長都 是博士. 不管真刀實槍, 只要博士高學歷就是能人就是人才. 如果這是正確無誤, 博碩士滿街跑, 科技產業競爭力怎會不如人? 怎會薪水所得上不去? : : 話說回來隔壁只有國中畢業的小明在巷口賣雞排,不用加班. 可能家裡雙B也都買兩台了. : : : ※ 編輯: Faji 來自: 114.37.139.96 (03/16 14:09) : → dos792:實際上在美攻博的可能有一半是歪果仁,而那些歪果仁有部分 03/16 14:51 : → dos792:會回故鄉。所以算法上不會有6%這麼多 03/16 14:52 : → jack5756:人數不是問題,後面的制度與資源才是 03/16 19:14 : → jack5756:台灣的資源不足以支持這樣的人海戰術,而教育系統和 03/16 19:15 : → jack5756:現在的評鑑機制對研究方向與模式上也有影響.... 03/16 19:16 跟社會產業需要的人才脫節,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抓不到老鼠的貓, 沒有 多少個國家養得起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4.12

03/16 23:55, , 1F
學術並不鼓勵學者務實,學者開公司環境會對他指指點點
03/16 23:55, 1F

03/16 23:56, , 2F
學者去外面兼差更是不務正業的行為,學者根本就沒看過世界
03/16 23:56, 2F

03/16 23:56, , 3F
教育他的下一代他自已幻想出來的世界,所以他的下一代的
03/16 23:56, 3F

03/16 23:57, , 4F
職場技能跟幻想也差不多.
03/16 23:57, 4F

03/16 23:58, , 5F
少數機會一些畢業校友回來建議,這些建言也被當廢言
03/16 23:58, 5F

03/17 00:00, , 6F
學者覺得業者笨,業者覺得學者虛幻
03/17 00:00, 6F

03/17 00:03, , 7F
學術的怪現象:看到世界上的實例,理論行不通,還是一樣教
03/17 00:03, 7F

03/17 00:04, , 8F
反正照課本、跟學派就是對的。千萬別獨立思考
03/17 00:04, 8F
學術界的人並不需要去開公司, 也不用在外兼差, 但專業的學者可不能不 知道同領域產業的狀況與需求. 做研究的可以號稱這是將來10-20年後要用 到的知識與技術, 但沒有人會說這是沒有人要的研究. 所謂脫節就是跟供應學校資源的社會與產業不再密切相關, 學校總是得培養 出人才進入社會, 總不能讓進來學習的學生沒有出路與前程, 不為社會所需, 那這學校的資源將從何而來? 而幫不上社會眾人, 貧窮的社會也無法支撐夠 份量的學術資源. 若理論行不通無法解釋現實, 那是一天到晚會被質疑挑戰的. 新領域是創新 也是未知的, 對未知領域的想法或構思是假設, 是一種說詞, 並不是已成為 知識的理論, 若得不到證實, 幾年後就被拋棄了. 這樣的東西不會是新知, 不僅無法教學給學生也不會是5-10年後社會想要知道想要利用的知識. 如山的 paper 很多是會被修正與改善的, 也有很多是會被拋棄的, 但這並 不是學術不務實的理由, 反而就是得服從於事實真理. 若只能發表被拋棄的 paper, 那這種知識何來價值可言? 產業當然是很實際 的, 要的當然是最終堪用的知識與方法, 或許產業不該急功近利, 但學術界 也不可能永遠是虛幻不管用的, 那培養出來的學生誰敢要?

03/17 00:56, , 9F
你講的可能是台灣才有的現象吧. 美國教授開公司很正常,有的
03/17 00:56, 9F

03/17 00:56, , 10F
還純粹是為了節稅而開的. 也都不用躲躲藏藏
03/17 00:56, 10F

03/17 01:06, , 11F
另外美國有實力的教授,研究生很多. 你看到的很多科技,產品
03/17 01:06, 11F

03/17 01:07, , 12F
技術..很多都是他們學校搞出來的. 沒有說甚麼學術跟實務脫節
03/17 01:07, 12F
台灣是窮, 又見不得別人好, 所以會有那種教授不該接觸公司做實務的 攻擊性說法. 問題是教的人若不知實況, 如何教出正確的方法與人才? 以前是窮, 沒設備沒實驗工具材料, 所以是紙上談兵, 教師與學生都摸不 著邊. 現在則是挪用於各自的研究所需, 光說不練, 寧願畫符, 有錢也變 成是摸不著邊.

03/17 10:29, , 13F
每個人都在號稱一百年後會有用,卻看不起幾天就會有效果的?
03/17 10:29, 13F
如果就分工來看, 產業界都在做馬上要用得到的, 學校的資源與人力 很難做這種即時性的, 除非是有個 team 已經先做好一部份, 而產業 剛好要那個後續的, 才可能雙方配合時程. 但這樣做有其風險, 肯接 受學界這樣做的, 可能是研發較落後的業者, 因為可以增加其競爭力. 如果領先的業者是國內的, 就會很不喜歡這種拿公務經費的研究單位, 因為跟其獨佔利益衝突. 若是國外業者或學界領先, 落後國家的政策通常會想用經費扶導國內, 此時可能就變成買辦式的引進, 若買辦是政府政策指定的單位, 也是 一樣會對這類研究不以為然, 若學界研究此類項目的經費要靠上層審 批, 這種衝突就更顯而易見. 因此, "看不起" 就是來自背後這類利益衝突. 最糟的, 卻是 "不願" 找不出一種可行又有效, 能增加國內競爭力又 提升經濟力的做法. 總要餓到三餐不繼, 人吃人, 全死才會罷休. 沒人想做, 就是沒人注視的狀況, 當然沒衝突, 但又要拿到經費, 當 然就把支票開到百年之後, 人死總不能再清算追究吧! ※ 編輯: ggg12345 來自: 140.115.4.12 (03/17 11:19)
文章代碼(AID): #1BdwScOz (After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dwScOz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