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前輩的心得(二)台大國企財工組v.s.政ꐠ…

看板CFAiafeFSA (精算師/基金經理人/銀行家)作者 (Yanzi)時間21年前 (2004/07/16 18: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我還是建議能出國就出國啦。 除了MIT MBA+FTO CMU MBA+MSCF外 也可以讀Top 20 MBA中同校有能力提供不錯財工課程的幾間 然後在碩二的時候集中火力修讀財工相關課程 如Stanford, Chicago, UC Berkeley, Michigan, NYU等等,以收劈腿良效。 畢業後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再回亞洲來。 只讀財工碩實在是一個過大的風險,誰知道十年後會如何? ※ 引述《varian (vic)》之銘言: : 還有一個重要的發展是台灣金融市場勢必進一步與香港,大陸,新加坡產生競合關係, : 過去不明顯,但是現在情況越來越明朗,不少國內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進軍香港, : 新加坡和大陸,指派人員考國外的交易員證照,以便承作或操作他國交易的也已經屢有所聞。 : 兩.三年前,這是壓根不會發生的現象,現在幾乎前幾大券商都有這種計畫, : 就是派專人操作國外市場,把自己的餅坐大,如果死守台灣這一塊金融市場, : 不設法增加自己的市場規模,遲早變成孤島或被外商吃掉。 : 這個情況繼續演變下去,會出現兩種趨勢: : (1)金融業人才需要跨國合作 : (2)英文會成為台灣金融業決定性的主導語言。 : 以不久前,台灣證交所打算與新加坡證交所展開合作計畫, : 碰到最大的問題竟是--證交所中,能以英文與新加坡人員溝通的不到10%, : 連最基本的接受英語報價與英語下單都有困難。更別提其他複雜的商務往來。 : 同樣地,台灣許多新金融商品領域,作的已經是境外業務, : 同樣面臨到---看數字作,很多人的能力都可以作的有聲有色, : 但遇到要打國際電話詢價和報價,偌大部門只剩少數幾位有能力作溝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1.181.250
文章代碼(AID): #10zwhcmk (CFAiafeFSA)
文章代碼(AID): #10zwhcmk (CFAiafeF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