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前輩的心得(二)台大國企財工組v.s.政ꐠ…

看板CFAiafeFSA (精算師/基金經理人/銀行家)作者 (..zzZZ)時間21年前 (2004/07/25 06: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 : 看了上面的師資發現都是學經濟的只有兩個學財務...如果以下面這位仁兄的說法, : 上面的師資夠格嗎?我也去查了一下上面有幾個人真的有在金融界有工作經驗???? : 如果真的要有市場敏感度了解市場反應那至少要工作十年以上!不知道政大哪位教授 : 有這摸久的財務工程經驗?如果一這麼高的標準大概來看全台灣大概沒有人可以教財工 : 可能要找索羅斯之類的人才可以教財工吧!!說話要憑真憑實據不,我雖然不是財工組也 : 不了解財工的內容但是我相信我眼睛看到的,我無意加入什麼無聊的論戰畢竟 : 事實勝於雄辯...以上! : 下面是國企所財工組師資供各位參考: 能不能勝任財工師資,看的不是最終學位是不是財務或經濟 通常也不太能憑藉業界經驗長短來片面論斷。否則用這種邏輯, Andrew Lo,Darrell Duffie,或 Yacine Ait-Sahalia 等對實務界深具影響力的宗匠,大概都得回家吃自己了。 國內老師用功的不多是事實,不過業界實際上也有檢討的空間 有多少家券商或銀行,拿著 VBA,Matlab 或 Delphi 這種對高速運算來說 根本不堪用的開發環境,湊合出一些就工程眼光來看, 根本還不脫實驗室玩具水準的東西,來湊合著拿來評價或避險 就三天兩頭在媒體上耀武揚威 ? (請勿對號入座,因為這樣胡搞的還不少家) 如果業界對財務計算的認知就停留在這種層次, 看不出那些徒具財務經濟學思考,卻不具備夠看的中階語言及演算法訓練 也沒有適格的物件導向觀念的師生們 有什麼需要戒慎恐懼的 : ------------------------------------------------------------------------------ : : 台大國企財工組v.s.政大金融 : : 其實看看師資就知道到底哪間好了,國企所的專任教授能稱得上跟財工有關係只有三位吧, : : 國內許多打著財工師資的教授實際上都是作財務數學和財務經濟的, : : 標準的財工教授少之又少。 : : 大家可以翻翻學界大師對於財工的定義,就知道財工教授應該是懂金融, : : 懂數學的人,他不是程式專家,不是數學專家, : : 而是將金融,數學,程式完美結合的coordinator。 : : 厲害的財工教授上課時,是從市場為何需要該商品, : : 商品如何設計才有人要買,設計概念怎麼轉成數學式, : : 怎麼將數學轉成利用程式來算,算完價格後要賣給哪個市場客戶。 : : 管理長期資本管理顧問公司的諾貝爾獎得主才是標準財工專家 : : (雖然他們最後作錯預測大虧,但是他們操作的模式才能叫財工)。 : : 希望大家不要念了財務數學和財務經濟,還以為自己是念財工, 這點有問題,並不是念了財務數學或財務經濟學,但缺乏資工的訓練 就不夠格被視做財工,或無從在實務上做出貢獻 BGM 裡頭的 Brace 和 Musiela 都不是什麼coding好手 BNP Paribus 的 quant team 照樣深為倚賴他們的 modeling 能力 : : 經濟是利用數學培養經濟直覺,財工也是,而不是本末倒置,專學數學和程式,卻連金融直覺都喪失了。 這點深有同感 : : 不要盲目追逐他人的腳步。想成為頂尖的高手需要九十九分的努力(或許加上一分的天份), : : 但能夠支撐你付出九十九分努力的動力卻是「興趣」。 非常贊同 : : 此外,財工的市場飽和的很快,八,九年前畢業的碩士如果進新金融商品領域, : : 持續作下來的人現在幾乎都已經是部門的主管或副主管,三,四年前畢業的碩士同樣進去, : : 通常就卡在上面的年輕主管底下,他們再過十年也沒到退休年紀。 : : 當市場商品與交易量快速膨脹時,職務和好的位子卻不會以同樣比例大幅擴增, : : 只會小幅穩定成長。但是學界培養的速度卻是「量產」, : : 終究會走入財工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困境。這也就是我提醒各位不要光看眼前美景, 台灣與美國應該情況類似,眼前就已經看不到什麼美景了吧 : : 看看三五年後的發展,因為你唸完碩士班再就業至少是兩三年後 : : (男生要當兵,時間更長達四五年後),那時候的就業市場如何,不是任何人能夠保證的。 : : 還有一個重要的發展是台灣金融市場勢必進一步與香港,大陸,新加坡產生競合關係, : : 過去不明顯,但是現在情況越來越明朗,不少國內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進軍香港, : : 新加坡和大陸,指派人員考國外的交易員證照,以便承作或操作他國交易的也已經屢有所聞。 : : 兩.三年前,這是壓根不會發生的現象,現在幾乎前幾大券商都有這種計畫, : : 就是派專人操作國外市場,把自己的餅坐大,如果死守台灣這一塊金融市場, : : 不設法增加自己的市場規模,遲早變成孤島或被外商吃掉。 : : 這個情況繼續演變下去,會出現兩種趨勢: : : (1)金融業人才需要跨國合作 : : (2)英文會成為台灣金融業決定性的主導語言。 : : 以不久前,台灣證交所打算與新加坡證交所展開合作計畫, : : 碰到最大的問題竟是--證交所中,能以英文與新加坡人員溝通的不到10%, : : 連最基本的接受英語報價與英語下單都有困難。更別提其他複雜的商務往來。 : : 同樣地,台灣許多新金融商品領域,作的已經是境外業務, : : 同樣面臨到---看數字作,很多人的能力都可以作的有聲有色, : : 但遇到要打國際電話詢價和報價,偌大部門只剩少數幾位有能力作溝通。 : : 這是財工人未來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二。 對,這一點真的是很不可思議, : : 英語能力不好,就只能作純粹的內部參謀,沒辦法成為第一線的大將, : : 即便能力非常優秀,揮灑的空間就只有台灣本島,一打電話出國談生意就吃癟。 : :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外商寧可需要英文好,程度中上的人才,而不想要程度頂尖但英文差的人。 : : 程度好,英文無法溝通就等於啞巴,外商不需要聰明的啞巴。 : : 程度稍微降一些,英文流利更好用, : : 程度不太夠可以靠培訓讓他上手(業界需要的程度不會難到跟作研究一樣), : : 英文流利卻不是幾個月就能培養起來的。 : : 普遍來講,學財工的人英文好的比例真的非常低, : : 加上目前有許多人去國外念財工碩士,這些人會成為各位的勁敵, : : 碩士班學的東西其實相去不遠,非常類似, : : 但是他們的英文能力會遠勝過國內學生,若不自己加強,各位在未來的就業市場會非常吃虧。 這一點是箴言,坦白說國內的碩士班的相關財工訓練 就個人接觸所及,與國外同類型碩士班畢業生相較 真的是有過之無不及。 但英文這一關,相形之下卻是專業上的一個鮮明的路障。 這一點對國內許多重數理輕語言的理工背景的金融業新鮮人來說 真的是需要突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43.190
文章代碼(AID): #110kUDRs (CFAiafeFSA)
文章代碼(AID): #110kUDRs (CFAiafeF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