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現金卡與信用卡---政府介入規範

看板Economics (經濟學)作者 (艷陽天裡的雨林)時間19年前 (2005/11/28 16:1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7/56 (看更多)
: ※ 引述《soun (峰兒)》之銘言: : : 首先,假如循環利率高是來自於銀行必須承擔風險而引起的風險溢酬,站在 : : 風險控管以防止銀行倒閉的觀點,是否需要限制這類的信用貸款,防止銀行承擔 : : 這方面過高的風險。倘若成如報導所說的卡奴是無法還清債務,每天被卡債追著跑, : : 那麼這方面倒債的風險的確很高,金管會對這方面的貸款就必須有所監管和限制。 : : 銀行本身對於借款者清償能力應該要較嚴格的審核,假如社會上有這麼多的卡奴, : : 銀行本身是需要檢討,金管會也應該要注意這種情況。 如果以我本身曾經在銀行信用卡徵信部工作過來發表一下感想, 我只能說,銀行在徵信這個環節做的不是很完備,它並沒有真正的反映申請者信用額 度的還款能力。 (細節就不累述了) 至於市場需不需要政府干預,這一點相信許多經濟達人都心知肚明, 雖然經濟教科書說,政府不應該干預經濟,但那是有假設條件,而經濟模型的假設條件 要在現實生活的達成率...是很低的,因為前面也多有人著墨所以也不累述。 (一定要緊慎對待經濟模型的假設條件啊,有時它比結論還重要。) 所以就理論上而言,降低銀行循還利率,亦也是降低銀行對高風險放款的風險溢酬, 所以反過來說似乎也會有效的刺激銀行去緊縮信用貸款(?) 深入來看。 假如現在的社會問題是,供給誘發需求。 也就是說,這些擁有卡債的人實際上是因為銀行的過度發卡而擁有超乎還債能力的額度, 導致消費需求上升。 這樣是否是為了政府降低循還利息(亦即切斷供給誘發需求) 給了一個合理的運作條件(?) 再以另一方面來看。 假如其實現在擁有卡債的人,並不是年青的敗金族。 而是週轉現金需要但又沒有提供擔保能力的中年人。(這個假設其來有自,詳情也不累述) 也就是說,現在的社會問題其實不是供給誘發需求,而是需求誘發供給。 一旦政府降低循還利息刺激銀行縮緊信用貸款銀根,只會將有需求的人擠壓到地下錢莊。 那政府是否應該為這一族群提供另一種解套空間? 另一面思考。 媒體跟立委是否真的呈現了台灣社會的原貌,還是刻意誇飾/模糊了某些社會問題(?) -- 寫這好傷腦力... 想寫個貝斯定理都欲振乏力。 想當初我應該當個好學生的...想當初..想當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0.245.239

11/28 19:54, , 1F
吉他的"貝斯"定理? XD
11/28 19:54, 1F
文章代碼(AID): #13YhjOgq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3YhjOgq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