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課稅分析

看板Economics (經濟學)作者 (峰兒)時間19年前 (2006/04/06 13:1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 引述《ozami (不用在意 偷笑就好)》之銘言: : ※ 引述《ssshcheer (...)》之銘言: : : 其實看了你的文章我也有點困惑了 : : 不過我想就我學的印象... : : 供給線真的移走了吧 新的ps也是考量新的供給線 : : 只是那塊三角形可以移到舊供給線那裡 方便分析DWL : : 會有你說的"分析無謂損失的時候也是用原本的供給線去分析" : : 是因為新的PS(黃線部份)可以平移到舊供給線上(紅線部份) : : 這樣子是為了之後把tax的長方形考量進來的時候 可以拼成一個梯形 : : 方便跟原有的cs+ps,大三角形,做比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也有這樣想過 : 可是varian書裡的分析是 : D(Pd)=S(Ps) : Pd=Ps+t : =>D(Pd)=S(Pd-t) : 如果供給線真的上移了 : 那模型應該是 : D(Pd)=S(Ps-t) : 而不應該是書裡面的寫法...? 我認為網友ssshcheer說對了,我的觀點是 1.理論來說,稅是模型的外生變數,它變動一定會有影響,除非供需曲線是無彈性, 否則對消費者課單位稅(需求線下移),或者是生產者課單位稅(供給線上移),一定 會影響他們的行為。假如課稅不會影響他們的行為,那麼課稅就不會是經濟學家 關心的對象。你若想複雜點,可以用生產者行為理論想(課單位稅一定會提高MC線), 也可以用消費行為理論去想(課單位稅一定會改變預算線的斜率)。 2.觀察現實情況,課稅不會影響消費行為和生產行為嗎? 3.我說一下 Pd=Ps+t和D(Pd)=S(Pd-t)的意義。在未課稅前,均衡狀況下交易一定是 廠商收到的錢等於民眾支出的錢,成交量一定是在同一價格的需求量、供給量。 但是課稅後廠商收到的錢就不再是等於民眾支出的錢,而是Pd=Ps+t的關係, 因此均衡條件就變成D(Pd)=S(Pd-t)。 考慮對廠商課稅的情況,因為不會影響需求線,所以我的想法是先根據均衡 條件D(Pd)=S(Pd-t)求出Pd,再根據Ps=Pd-t,向下垂直移動t單位找出Ps, 倘若需求線不動的話,這樣已經表示課稅前後的供給線的位置已經不一樣了,也 就是課稅已經使供給線上移。 考慮對民眾課稅的情況。因為供給線不動,所以先求出Ps {根據D(Ps+t)=S(Ps) 才能求出},求出Ps後,再根據Pd=Ps+t,向上垂直移動t單位找出Pd。假如供給線不動 ,這樣已經表示課稅前後的需求線的位置已經不一樣了,也就是課稅已經使需求線上 移。 4.要比較課稅前後的福利損失當然要選一個基準點,才能比較兩者間的總剩餘變化 和稅收變化。這裡所選的基準點是課稅前,因為它是最完美的狀況,然後稅前價 格p*提高到Pd的消費者剩餘損失,以及p*下降到Ps的生產者剩餘損失,加上增加 稅收的政府利得。假如沒有基準點,如何才能比較出優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137.122 ※ 編輯: soun 來自: 219.68.137.122 (04/06 14:56) ※ 編輯: soun 來自: 219.68.142.87 (04/08 22:11)
文章代碼(AID): #14DAG9Bm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1
1
19年前, 04/05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0
3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5 篇):
0
3
19年前, 04/06
1
1
19年前, 04/05
19年前, 04/05
文章代碼(AID): #14DAG9Bm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