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Lifecycle investing>> Ian Ayres, Barry Nalebuff

看板Foreign_Inv (海外投資)作者 (一期一會)時間3年前 (2021/04/22 01:53), 3年前編輯推噓5(507)
留言12則, 5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8/9 (看更多)
※ 引述《accordt (Accord)》之銘言: : 兩位作者事實上在書中多次強調 : 雖然 Lifecycle investing 年輕時最適合的槓桿可能更高 : 但不建議使用超過 2:1 的槓桿 : 原因是: : 1) 比 2:1 更高的槓桿會增加 wipeout (資產全部歸零)的機會 : 2) 更高的槓桿取得資金通常會更昂貴 (P.35) 用non-callable debt拿槓桿是不會被margin call的 似乎沒有理由有 2:1 的限制 當然,各種槓桿方式的首要共同問題是要確定未來收入真的存在 用期貨拿槓桿則可能發生margin call 限制最高槓桿率可能是合理的 至於到底上限要訂在200%或者150%見仁見智 margin call的問題不在於現有資產可能變成負的 而在於可能會失去曝險 如果馬上又漲回去就糟了 至於槓桿昂貴的問題 作者傾向於用call option拿槓桿 call option的確有槓桿越高越貴的問題 其他方式拿槓桿則未必如此 且call option拿槓桿即使限制在2:1還是昂貴 SPY選擇權在2倍槓桿時,隱含利率約3.5~4% e-mini S&P 500期貨的隱含利率在1%以下 : 以您的舉例,我認為這幾個方法其實並不等同 : 因為市場的下跌造成槓桿的倍數其實是不一樣的 : 會造就不同的風險程度 若是不發生margin call 信貸與期貨的槓桿倍數是相同的 : 原書作者認為用正二/正三 ETF/基金來執行槓桿,在波動性大的市場可能會不利 (P.164) : 原因是這類的產品會每日再平衡 : 故特性與每月或每年再平衡會有不同 : 舉例而言,若 S&P 從 1000 --> 750 --> 1000 : 採用信貸/選擇權/期貨會沒有盈虧 : 但正2 會在跌至 750 時再平衡 (賣出持股) : 因此當 S&P 回到 1000 時,正2 會 -16.7% 若事先給定200%槓桿率的上限 在金融資產不多的生涯初期 不管遇到漲或遇到跌 都應該調回2倍槓桿 而如果要維持2倍槓桿的話 不考慮成本 每天重設2倍槓桿是比較理想的 比每月或每年重設來得理想 槓桿ETF的缺點是太貴 開銷比太貴 借款成本也太貴 另一個缺點是目前似乎沒有全球市場槓桿ETF可以選 ====== 關於Volatility decay,考慮一個例子: 假設原型ETF每天有50%機率上漲1%,50%機率下跌1% 原型ETF在2天後 25% 1.0201 50% 0.9999 25% 0.9801 => 期望值為1 2倍ETF在2天後 25% 1.0404 50% 0.9996 25% 0.9604 => 期望值為1 : == : 總結來說,我認為 Lifecycle investing 的理論與數據相當說服我 : 但是目前我還沒找到一個簡單易懂的 2:1 Buy-and-hold 產品 槓桿ETF缺點就是太貴 如果有ER 0.1%的2倍槓桿VT我就買了 我目前的做法是結合non-callable debt跟期貨 ====== 註: 我對槓桿ETF的看法有所改變 與幾個月前的觀點有所不同 -- You got to know when to hold 'em, know when to fold 'em, Know when to walk away and know when to run. You never count your money when you're sittin' at the table. There'll be time enough for countin' when the dealin's done. 'Cause ev'ry hand's a winner and ev'ry hand's a loser, And the best that you can hope for is to die in your sleep." now Ev'ry gambler knows that the secret to survivin' Is knowin' what to throw away and knowing what to kee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9.49.22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619027593.A.BE8.html ※ 編輯: daze (114.39.49.224 臺灣), 04/22/2021 02:47:43

04/22 06:38, 3年前 , 1F
推d大
04/22 06:38, 1F

04/22 06:52, 3年前 , 2F
200%的限制是因為股災最慘大多是砍半,減少被掃出去的機
04/22 06:52, 2F

04/22 06:52, 3年前 , 3F
會?1929那次道瓊有跌掉90%的記錄,有經歷過那段的通常
04/22 06:52, 3F

04/22 06:52, 3年前 , 4F
對槓桿比較排斥,不過標普回推那段也是差不多50%。
04/22 06:52, 4F

04/22 06:56, 3年前 , 5F
數據拉錯了,標普回推那段也是將近9成。
04/22 06:56, 5F
※ 編輯: daze (60.249.243.225 臺灣), 04/22/2021 11:11:40

04/22 14:08, 3年前 , 6F
請問d大使用公教貸款是最佳槓桿選擇嗎
04/22 14:08, 6F
以non-callable debt來說應該是條件不錯的選擇 callable debt或許可以借到更低利率 但根據個人的情況,利率不一定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 也有同時使用兩者的可能性 ※ 編輯: daze (114.39.49.224 臺灣), 04/22/2021 20:48:14

04/23 05:10, 3年前 , 7F
d大同意用UPRO跟SPY組出
04/23 05:10, 7F

04/23 05:10, 3年前 , 8F
ER約0.45%但績效近於SSO的做法嗎?
04/23 05:10, 8F

04/23 05:10, 3年前 , 9F
我覺得為了槓桿,這樣成本已經算很低了
04/23 05:10, 9F
我沒有非常反對,但細節要注意 1. 這個組合的曝險是美國大型股曝險,在global diversification上有所不足 2. 1:1配置的話,只有在買入瞬間槓桿率是200%,之後就開始偏離 3. 借款成本應該沒有計入ER,而是另計。具體借款成本可參照Annual report ※ 編輯: daze (114.39.54.234 臺灣), 04/23/2021 08:15:20

04/23 08:39, 3年前 , 10F
感謝d大答覆
04/23 08:39, 10F

04/23 12:54, 3年前 , 11F
很多這種獎勵,之前美國花旗新戶也送$1000的實體黃金
04/23 12:54, 11F

04/23 12:54, 3年前 , 12F
啊推錯篇了....
04/23 12:54, 12F
文章代碼(AID): #1WW6Q9le (Foreign_Inv)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WW6Q9le (Foreign_I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