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最後一根稻草... 嗎?

看板Soft_Job (軟體人)作者時間17年前 (2008/03/23 13:5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5 (看更多)
最近常在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 programmer 寫出來的東西是可以輕易找人接手替換 還有需要進入如此繁複的軟工流程嗎? 如果專案本身需要相當高的門檻 一般制式化文件能帶來多少幫助? 其付出的代價和得到的效益是否划算? 當然, 管理者總是希望手下的人沒有一個是無可取代的 但是若專案本身是一堆隨時可替換的人可完成的 是否因為沒有利用更有效的工具, 或更有效的開發方式來減少人事開銷? -- 看不懂愛因思坦的相對論 到底是我程度差還是他寫的不好? ※ 引述《Lapha (lapha)》之銘言: : 分享一些個人看法: : 建立一個這種團隊, 並不應該仰賴各成員的工作互相overlap來達成, 因為這是 : 十分不經濟的作法(不只就人力運用而言, 抑或是溝通協調而言) : 要達成這個目標, 個人認為關鍵在將各成員的輸入、產出進行標準化、規格化, : 這樣子要抽換任一個成員的成本將會相對降低, 一旦完成這個工作, 溝通協調的 : 問題自然也不會產生, 因為不管是誰來接, 都能很快上手。簡單地說, 就是將各 : 成員當成一個模組來使用。 : 當然這麼做還需要別的條件: : 首先是成員能力的鑑定和培養, 我們不能把釘子塞進螺絲孔, 然後還希望他能正常工作, : 找來接手的人, 必須能勝任這個工作, 這樣這些規格化的輸入、輸出對他才有意義。 : 另外, 誠如原po所言, "..把人壓在電腦前, 寫的東西能不能用是另一個故事.." 就實際 : 執行而言, 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 我們可以訂出一堆表格、一堆文件, 要求大家去填寫, : 但是, 如何保證大家確實填寫? : 這是知識產業和製造業在管理上一個很大的不同點, 對知識產業而言, 要去驗證另一個人 : 的成果, 某些時候, 幾乎得把他的工作拿來重作一次。當然不是每一次, 但偶爾會遇到 : 沒有快速驗證法的case時, 你總得先有答案, 才能去評斷手下成員做對還是做錯 : (比如說, 你想知道手下RD的註解有沒有亂寫, 你除了乖乖去看code, 逐一檢視外, 好像也 : 沒什麼好方法了 :p) : 就這方面而言, 似乎又回到了工作必需overlap的老路上, 但不同的是, 這是屬於稽核性質 : 的overlap, 就管理者來說, 他可以隨機抽樣去驗證, 而不是要求各成員每天必須互相去 : sync. overlap的工作範圍。 : 建置這種團隊, 是很不容易的, 因為這大大加重了管理階層的工作量: 從各成員工作項目的 : 輸出、入介面定義到各成員的能力判定、培養, 到最後的稽核驗證,以上還不包括管理者 : 自己原有的日常工作內容。 : 所以, 我們不常看到這種團隊, 相反的, 倒是常看到 "RD挾程式碼以令老闆"的戲碼上演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48.155
文章代碼(AID): #17vV0mFd (Soft_Jo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vV0mFd (Soft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