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當炒房炒地的收入是經營實業的N倍會如何?
說炒房賺錢的人是真的對社會事一點概念都沒有
真正賺錢的是公司的"經營"跟股票的內線交易
公司一旦經營到可以上市櫃,那裏面的貓膩多著
內線交易大家都很清楚我也不用說了
合法的"經營"公司簡單講一下
近十年台股大盤的本益比大概在 15~20 倍上下
意思是什麼呢,大概就是年報酬率 5~6% 之間
這是股民可以接受的最大公約數
但是實際上一間實業在經營,只賺 5~6% 真的吃土比較快
正常賺錢的企業,最少都是 50~500% 在賺
所以看出來重點沒?
這多的利潤,大股東可以通過各種"合法"的方式
把股民的錢"洗"進自己口袋
最簡單舉一個跟本版有關的營建股的案例
假設某營建股現在股本為 10 億,股價10塊
假設經營有方,預計 EPS 可以到 5 塊
哇~本益比 2 倍欸,發現金給股東嗎?
問題是大股東持股通常才 3~5%,
領回來的現金才幾千萬還要繳綜所稅40%
這時候公司假設預計買水湳的某塊地
大股東馬上叫個人頭用行情價去把那塊地買下來
轉手用高於行情 20% 的價格賣給公司
這樣馬上本益比就降到 8 倍左右,
還是太高怎麼辦?
那就趕快找人頭成立一家顧問公司,
跟這間顧問公司簽個顧問約
每年貢獻個幾千萬出去,馬上本益比就可以降到 10 倍
etcetc
輪番操作下來,操作到本益比 20 倍時
總共可以洗出 4.5 億到自己口袋
不用違法內線交易,完全合法!
股權不會稀釋,繼續控制公司
更厲害的,像經營之神之女
直接把最有戰鬥力的團隊調走另外開一間公司
等於所有股民出錢幫他開農場培養人才,
養好了直接收割~~
賺錢靠炒房,或者靠炒地皮
對有錢人來說那真的是很弱的手法
太花時間了,人一生可以享受才 30~50 年
花個十幾二十年屯房養地賺個幾倍真的沒有多聰明!
不動產真正的好處在於
1:資訊對於散戶來說很透明,小市民都可以打敗財團
以前透過認真看房,勤詢仲介,一般人對於物件價格
掌握度是遠高過財團的
2:稅制對散戶有利
不過近年來覺青各種智障的操作
不動產實價登錄讓財團開始有辦法輕鬆的掌握資訊
以及各種嚷嚷稅制改革,開始慢慢改變天平
我已經逐漸開始減少不動產的持有比重了
※ 引述《a386036 (骷髏怪)》之銘言:
: 有心人士
: 股票上市櫃股本不大聯合炒作
: 當了股王股后,之後....
: 倒的不少沒倒的也.....
: 比方說
: 博達。益通。必翔 宸鴻 威盛。宏達電。禾伸堂。華國。茂迪
: 還有很多還在體質還不差但是常常炒的
: 伍豐。佳必奇。鈊像。網龍等
: 台火。台鳳。實業房地產炒股一起來
: 爆掉一堆一起死 國揚 長谷。太設。太電
: 有些老闆只是炒股賣股,根本不是在經營
: 不動產翻倍少說要3-5年
: 股票不用半年就可以漲400%
: 在跌80% 在漲400%
: 兩年就可以讓你1000萬變10億
: 好好經營公司上市櫃其實募資還是比炒地好賺
: 還有投資吸金也是海房炒房地產
: ※ 引述《aitt (非主流,有何不可(M))》之銘言:
: : 現在台灣的產業情況,可以說面臨一個問題,當今實業經營環境愈來愈差,
: : 相反的炒房炒地皮乃至租地說不定都比搞實業好賺N倍,
: : 假如這樣的情況一直下去會如何? 會不會愈來愈多企業大老闆
: : 乾脆收掉實業轉做房地產或炒房炒地,甚至把地租出去收租就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162.2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06610024.A.804.html
推
11/29 08:38,
4年前
, 1F
11/29 08:38, 1F
真正要賺大錢的不會去炒房地產
應該說除了能掌握國家機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高鐵設站
否則房地產是炒不動的
真正有錢人房地產置產都是看中房地產的防禦性特質
做為資金停泊+抗通膨
其他的像 ceca 這種房地產改良型投資客
其實是有 GDP 產出的
推
11/29 08:43,
4年前
, 2F
11/29 08:43, 2F
→
11/29 08:43,
4年前
, 3F
11/29 08:43, 3F
→
11/29 08:43,
4年前
, 4F
11/29 08:43, 4F
→
11/29 08:46,
4年前
, 5F
11/29 08:46, 5F
→
11/29 08:46,
4年前
, 6F
11/29 08:46, 6F
推
11/29 08:52,
4年前
, 7F
11/29 08:52, 7F
推
11/29 08:53,
4年前
, 8F
11/29 08:53, 8F
推
11/29 09:04,
4年前
, 9F
11/29 09:04, 9F
→
11/29 09:04,
4年前
, 10F
11/29 09:04, 10F
推
11/29 09:05,
4年前
, 11F
11/29 09:05, 11F
→
11/29 09:05,
4年前
, 12F
11/29 09:05, 12F
→
11/29 09:05,
4年前
, 13F
11/29 09:05, 13F
→
11/29 09:05,
4年前
, 14F
11/29 09:05, 14F
→
11/29 09:05,
4年前
, 15F
11/29 09:05, 15F
不懂就不要大放厥詞,20年前法人買物件要出估價報告
估價報告怎麼出的?
一堆估價師打電話問仲介!
你覺得仲介跟估價師回報成交價比較認真
還是對下過斡旋的準買方回報比較認真?
更不用說估價師詢完價還要調整報告數據
調整成主管想看的東西
所以說沒出社會的覺青都用自己的想法在想事情
推
11/29 09:09,
4年前
, 16F
11/29 09:09, 16F
有空去看看大同
這個是我知道掏空最誇張的公司
猜猜看大同本益比多少?
另外建設公司買地算不務正業?
請顧問公司提升公司治理算不務正業?
導入 ERP 提升公司效率算不務正業?
推
11/29 09:11,
4年前
, 17F
11/29 09:11, 17F
→
11/29 09:11,
4年前
, 18F
11/29 09:11, 18F
推
11/29 09:13,
4年前
, 19F
11/29 09:13, 19F
→
11/29 09:13,
4年前
, 20F
11/29 09:13, 20F
推
11/29 09:17,
4年前
, 21F
11/29 09:17, 21F
推
11/29 09:24,
4年前
, 22F
11/29 09:24, 22F
→
11/29 09:25,
4年前
, 23F
11/29 09:25, 23F
→
11/29 09:25,
4年前
, 24F
11/29 09:25, 24F
→
11/29 09:26,
4年前
, 25F
11/29 09:26, 25F
→
11/29 09:26,
4年前
, 26F
11/29 09:26, 26F
國泰金 2018 年稅後淨利 9.7
富邦金 2018 年稅後淨利 11.6
要知道這兩間都是超級金控
吸納社會資本額破千億
手上拿的是政府核發的寡占金融管制證照
上市櫃公司名聲良好,招募人才輕而易舉
拿了這麼多社會資源,然後無法賺取外匯
只會買不動產收租或者賺金融利差
搞到最後稅後淨利 10% 上下
被你誇成這樣
難怪左岸有那麼多人會被共產黨洗腦
自我感覺良好,厲害了我的國~
然後你該不會以為富可敵國的蔡家
就是靠董監事酬勞跟那個不到 10% 的持股致富的吧?
推
11/29 09:28,
4年前
, 27F
11/29 09:28, 27F
→
11/29 09:28,
4年前
, 28F
11/29 09:28, 28F
推
11/29 09:31,
4年前
, 29F
11/29 09:31, 29F
推
11/29 09:34,
4年前
, 30F
11/29 09:34, 30F
推
11/29 09:42,
4年前
, 31F
11/29 09:42, 31F
→
11/29 09:42,
4年前
, 32F
11/29 09:42, 32F
→
11/29 09:42,
4年前
, 33F
11/29 09:42, 33F
推
11/29 09:43,
4年前
, 34F
11/29 09:43, 34F
推
11/29 09:54,
4年前
, 35F
11/29 09:54, 35F
還有 23 則推文
推
11/29 12:48,
4年前
, 59F
11/29 12:48, 59F
推
11/29 13:13,
4年前
, 60F
11/29 13:13, 60F
→
11/29 13:13,
4年前
, 61F
11/29 13:13, 61F
→
11/29 13:13,
4年前
, 62F
11/29 13:13, 62F
→
11/29 13:13,
4年前
, 63F
11/29 13:13, 63F
→
11/29 13:13,
4年前
, 64F
11/29 13:13, 64F
推
11/29 13:34,
4年前
, 65F
11/29 13:34, 65F
→
11/29 13:34,
4年前
, 66F
11/29 13:34, 66F
→
11/29 13:34,
4年前
, 67F
11/29 13:34, 67F
→
11/29 13:34,
4年前
, 68F
11/29 13:34, 68F
→
11/29 13:34,
4年前
, 69F
11/29 13:34, 69F
推
11/29 13:36,
4年前
, 70F
11/29 13:36, 70F
推
11/29 13:40,
4年前
, 71F
11/29 13:40, 71F
噓
11/29 14:18,
4年前
, 72F
11/29 14:18, 72F
噓
11/29 14:19,
4年前
, 73F
11/29 14:19, 73F
→
11/29 14:19,
4年前
, 74F
11/29 14:19, 74F
是否有利是看相對立場
實價登錄對散戶有利超過對大戶
我還滿想聽聽你的利害見解?
麻煩論述一下不要只會躲推文裏噓~
你講得出來嗎?顆顆~
推
11/29 14:25,
4年前
, 75F
11/29 14:25, 75F
噓
11/29 17:15,
4年前
, 76F
11/29 17:15, 76F
本益比兩倍簡化計算就是兩年回本
在創業圈裏非常多
隨便舉個例子,做的好的餐飲都是講求兩年內回本
因為通常好的餐廳一般來說五年就考慮重新裝潢了
兩年還回不了本,雖不至於一定賠錢但也賺不了多少
其他隨便水電,軟體,外貿...
基本上中小企業本益比高過五倍就是經營的不怎樣
至於本益比到十倍以上....顆顆
做到本益比十倍我不如回去上班好了創甚麼業?
→
11/29 18:49,
4年前
, 77F
11/29 18:49, 77F
→
11/29 18:49,
4年前
, 78F
11/29 18:49, 78F
推
11/29 20:31,
4年前
, 79F
11/29 20:31, 79F
※ 編輯: jamo (114.34.162.240 臺灣), 11/30/2020 07:01:59
推
11/30 09:26,
4年前
, 80F
11/30 09:26, 80F
→
11/30 09:27,
4年前
, 81F
11/30 09:27, 81F
→
11/30 09:28,
4年前
, 82F
11/30 09:28, 82F
→
11/30 09:28,
4年前
, 83F
11/30 09:28, 83F
推
11/30 09:36,
4年前
, 84F
11/30 09:36, 84F
推
11/30 09:46,
4年前
, 85F
11/30 09:46, 85F
→
11/30 09:46,
4年前
, 86F
11/30 09:46, 86F
→
11/30 09:46,
4年前
, 87F
11/30 09:46, 87F
推
11/30 09:50,
4年前
, 88F
11/30 09:50, 88F
→
11/30 09:51,
4年前
, 89F
11/30 09:51, 89F
→
11/30 09:51,
4年前
, 90F
11/30 09:51, 90F
→
11/30 09:51,
4年前
, 91F
11/30 09:51, 91F
→
11/30 09:51,
4年前
, 92F
11/30 09:51, 92F
→
11/30 09:51,
4年前
, 93F
11/30 09:51, 93F
噓
11/30 10:01,
4年前
, 94F
11/30 10:01, 94F
噓
11/30 18:54,
4年前
, 95F
11/30 18:54, 95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home-sale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32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