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顯示性偏好

看板Economics (經濟學)作者 (綠)時間19年前 (2005/12/22 20:1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7 (看更多)
※ 引述《warep (我不知道)》之銘言: : 我的書是第六版的 : 所以頁數跟版主的書有些出入 : P.121中有一段話: : Let (X1,X2) be the choosen bundle when prices are (P1,P2), and let (Y1,Y2) : be some other bundle such that Px_1*X1+Py_1*X2 >= Px_1*Y1+Py_1*Y2. : Then if the consumer is choosing the most preferred bundle she can afford, we : must have (X1,Y1)>(X2,Y2)(扭曲的大於我打不出來) : ^^^這個符號的意思為嚴格優於,所以也否定了兩種組合一樣好的可能 : 上面這段課文的意思似乎和版主的解釋有些出入...? : 煩請指教~^^ 因為A>B跟A<B並存的消費邏輯 是違反顯示性偏好所假設的理性消費邏輯的 舉課本中的例子, 當P=P0時,A點交預算線B1,B點在預算線內 此時我們認定A>B,因為買完B一定有剩下 剩下的繼續買會創造更多效益(因為理性邏輯設定消費者有這個行為) 但是當P=P1造成預算線交B點,A點跑到預算線內時 反而會認定A<B,邏輯同上面的部份 這樣非常怪異,因為你原先已經認定了A優於B 後來A比較便宜,A加上多出來的部份只跟B一樣價錢而已 你卻選擇B這個原本認定效益低於A的組合 或者是當預算變化,使A跟B在同一條預算線上 你也絕對不會選擇B,因為最初已經認定A>B了 你後面選了B便是違反理性消費的邏輯 所以他設定A>B跟A<B有互斥性,選了其中一個另一個在同樣設定下便不會出現 只要在P=P0時選了A之後不論價格變動,只要兩者都買得起 以後絕對都只能買A 既然A>B且兩者都買得起,你何苦去選擇B呢? 簡單來說這個理論是提供一個用弱公理跟強公理 來檢驗消費者的消費邏輯是否理性的方式 進而可以推導出一個理性消費者的無異曲線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5.208.179 ※ 編輯: greengreen42 來自: 61.225.208.179 (12/22 21:38)
文章代碼(AID): #13gfbqQv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10
19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7 篇):
10
19
5
9
文章代碼(AID): #13gfbqQv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