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特殊教育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看板sp_teacher (特教老師)作者 (義)時間18年前 (2007/01/25 03:1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5 (看更多)
有些結構面是比上面的例子更複雜的, 比如A生對我的不友善以及B生的多話, 難道真的提供能讓她們理解談話內容的環境或硬體就能拉近距離? 還是其實A生的不友善其實不是因為硬體不足而不想與人談話, 反而是我得去正視A過去在被其他老師誤解下長期壓抑自己, 而我只不過是一個座落在「老師」象限,必然會對我抱有敵意, 那麼對於他述說自己學校經驗的憤怒時,我就得去承認, 我的確是一個老師、比學生有權力、與學生之間本來就存在階級不平等, 而警惕自己,並因來自這樣對他誤解的階級,向他道歉。 而B生之所以想要去接受語言矯正治療, 我是否得對他的後續關切,從語言矯正成效的評估跳脫出來, 去面對他「是為了想模仿聽人,清晰的聲音能讓他覺得自己更不像聽障」 這樣背後的自卑感與對自己的誤解? 而這樣的自卑感是該只是簡單的鼓勵或安撫他, 還是陪他重新探索自己經驗到的口語文化的不平等對待, 而不是自己因為講話不清楚而歸咎自己? 這些都是我再回到結構面時,對自己的行動所做的重新抉擇。 我相信這些問題,透過X板友這樣結構面的挑戰, 是能夠更去持續思索自己任何的行動, 在工具或操作條件的分析之餘, 進入了這樣結構面時,便是啟動了一種生命探究, 探究著不同結構與條件下不同的靈魂, 是一種陪伴,以及讓自己成為被學生教育的老師。 我想,這就是我所相信的特殊教育的核心: 不是生理缺陷的補救,而是學生具有獨特性的生命捍衛! 對於X板友,我得承認,這樣的問題我也覺得很難快速解決的, 反而它比工具層面更難找出施力點,所以常被這教育機制所遺忘, 但卻是重要的,也是強調多元的特殊教育相關的工作能再思考的: 不僅是多元而已,還有「差異」。 正因為它包涉的是如此深奧的生命,所以尋找答案的過程是緩慢的, 但卻是重要的,在未來的工作是更能支撐起自己行動空間的, 也讓自己在這條路上更謹慎、嚴格的檢視自己行動的動機與結構。 所以我覺得不能因為它很難解決,或被社會給忽略與不重視, 而放棄自己去對結構問題的探索。 (改變社會現況和改變自己與學生的距離,我相信後者應該是最優先的) 透過這樣的歷程,我也和你有同樣的感受, 工作者的處境,就是學生的處境。 挫折不單單只是操作或工作的失敗, 而是本來就得讓學生生命的多樣性來挑戰自己的工作; 我也相信每一個特教老師所經歷的挫折,絕對不是個人的失敗, 而是成功,因為老師正經歷著學生生命必經的拉扯與矛盾。 若因為挫折放棄而沒有去看到工作挫折的結構面, 便讓自己錯失了這樣經歷的機會。 (我並不是認為不該放棄,我的意思是, 不論放棄與否,是否仍得回到結構面去檢視自己的行動?) 而你的文章也能讓我更警惕自己,老師是有權力與資源變更教學策略, 來調整自己教學的挫折感,但學生那易被忽略的深層差異, 卻是不容許我為了方便或其他考量而去埋沒的。 我只是個門外漢,仍然在持續的摸索這領域的知識, 但我覺得這篇文章不偏激,而是本來得去接受的被挑戰, 也因為對生命的重視,打從心底的佩服你。 我相信,這也是包含特殊教育在內,任何一個領域的工作的重要價值: 犧牲。 犧牲的不是時間或物質, 而是自己過去所持有的的認識與想像,從淺到深都得去鬆動它, 這樣的選擇,來更貼近多樣生命面貌的學生們。 ===== 現在的教育, 國文老師會鬆動自己的國文學識,焦點放在學生的天馬行空與創意; 社會老師會鬆動自己的成人價值,關注學生對世界的各種摸索; 美術老師會鬆動自己的美術功夫,鼓勵學生大膽揮灑自己的想像; 音樂老師會鬆動自己的美聲概念,肯定學生嘶吼與五音不全的熱情。 我就不相信,社會對身心障礙的認識、偏頗的定義、 工具取向的套裝措施,是鬆動不得的, 而將特殊學生各自獨特的生命之美, 葬送在工具理性與官僚的教育體制。 即便沒有人認同、即便辛苦,身心障礙工作者仍然願意花點時間, 回頭認識他們在結構面下受煎熬的靈魂吧? 不然,除了父母之外,就沒有人願意認識他們的生命了! 剩下的,頂多只是空有愛心,卻是餵養式的對待了。 任何學生絕對有權利,讓自己的生命被認識與肯定, 是權利的,就不該被這體制邊緣化為「福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96.145
文章代碼(AID): #15jx3170 (sp_teache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jx3170 (sp_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