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提升學術水準是為那樁 ?

看板AfterPhD (博士後)作者 (瓜籽)時間16年前 (2009/11/21 22:07), 編輯推噓3(3022)
留言2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7/19 (看更多)
為什麼要提升學術水準?這其實是很深的問題,背後可以有很豐富的哲學想法。 首先把問題切割一下:區分從個人以及從國家政策兩個角度來談。 從個人角度來說,提升學術水準其實就是說我們﹝AfterPhD的多數朋友們﹞要加強個人的 研究品質和成果。 那個人為何要做研究呢? 最簡單的答案是:做研究本來就是教授和研究員﹝AfterPhD多數朋友屬於此類吧﹞的本 分,就像棒球選手盡全力求勝,不要作假一樣。Just do our jobs! 比較深一點,我們可以問自己,研究成果對人類的貢獻到底何在?這個問題就很難回答 了。你說王建民投了一場好球,對人類有何貢獻?看比賽的球迷可以享受一場勝利,但是 輸的那方呢?另外全世界有多少人在看棒球?棒球號稱台灣國球,但是我週遭的朋友除了 國際賽以外還會關心棒球的其實還是少數。 如果只要讓部分人滿足,那其實有參與研究工作的人﹝包括我指導的學生﹞,和關心這個 研究議題的人﹝國內外都有﹞,哪怕全世界只有幾個人,她們還是會覺得很有收穫,『人 類對世界的了解又多了一些!』 王建民年薪500萬美金,狀況好的時候他一年娛樂幾十萬上百萬觀眾;我一年只拿不到150 萬台幣,每年能夠娛樂幾千人就不賴了。 有些論點從比較實際、商業化的角度出發,她們問:這個研究可以賺多少錢? 確實,很多﹝甚至可說大多﹞研究成果至少在短期內是賺不到什麼錢。但是對我們個人來 說,這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賺不到錢的事情其實很多:寫詩賺不到錢,寫歌、唱歌少數 賺大錢多數賺不到什麼錢,畫畫也只有極少數賺大錢絕對大多數賺不到錢 ... 這樣的事情 多得說不完。 我想最後只能追溯到人類的天性:人類和其它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除了活下去和生小孩之 外,還有許許多多奇怪的想法和行為;其中一種最奇怪的行為就是人類會問『為什麼』。 我們可以用一個很生動地比喻:螞蟻也和人類一樣,在牠們的群體中勞勞碌碌,做出身為 一顆小螺絲釘的貢獻。但是當人類在工作之餘偶爾抬起頭來的時候,他會問:『天上那些 星星運行的規律是什麼』,而根據目前已知的資料,還沒有哪隻螞蟻抬頭看到星星的時候 會問這個蠢問題。為了解答這個﹝以及類似的﹞問題,人類發展出宗教,也進行許多所謂 的研究。從某種角度來說,科學跟宗教對人類一樣的有﹝或沒有﹞貢獻。 說真的,我無法想像『宇宙起源於大爆炸』這樣的研究到底會帶來多少經濟效益。會想要 去研究這種議題,只能說是一種人性;就是人類天生會問『為什麼』的本性。 這可能可以回答一部分,『我個人為何要做研究』這個問題。 ************ 現在我們面臨的困境是:研究要花錢,而且在台灣,我們之中多數是花納稅人的錢。納稅 人為什麼要把辛苦錢丟給你,去滿足你個人的問題和好奇心呢?所以我們就得從國家政策 的角度來看,『提升研究水準為哪樁?』 像美國這樣資源豐富的國家,投入個幾百億美金在比較偏『基礎科學』的研究計畫上面, 大概還可以承受。對台灣來說,由於資源本來就比較少,所以如果『上面』要把90%+的錢 給比較應用的領域﹝理工醫等等﹞,我除了改做一些比較不花錢的研究題目之外,也沒有 什麼好抱怨的。 不過有件事情或許大家可以仔細想想﹝或者有這方面的專家可以研究看看﹞。中國在幾千 年的歷史上,雖然並不是對於所謂的科學研究完全空白,但我個人以為中國人比較實際, 所以科學研究和發明似乎都偏重應用。到了今天,整個研究水準落在後面,拼命追趕。這 是否能夠全部歸咎於工業革命發生比較晚?或者說這純粹是歷史上的偶然﹝因為明、清的 閉關自守,或者說因為科舉﹞?或許板上有專家可以解答。 另外,我們當然也可以跳脫台灣的本位角度,從全人類的觀點來問『憑什麼要拿納稅人的 錢給那些學者做一些沒有經濟效益的研究?』 除了『這就是人性』之外,我真的找不出解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185.72

11/21 22:08, , 1F
至於是否要像台灣現在這樣,160多間大學都要做研究,那是另
11/21 22:08, 1F

11/21 22:09, , 2F
外一個問題,有時間再另外寫一篇文章來討論。
11/21 22:09, 2F

11/21 23:26, , 3F
好文推
11/21 23:26, 3F

11/21 23:54, , 4F
也不能說完全沒有經濟效益吧,從育人的角度來說,多多
11/21 23:54, 4F

11/21 23:55, , 5F
少少還是有的。特別是理工醫的學生,到了研究所的話,
11/21 23:55, 5F

11/21 23:56, , 6F
很多知識跟經驗常常是從實驗得到的。當他們出社會之後,
11/21 23:56, 6F

11/21 23:57, , 7F
這些知識跟經驗也是或多或少有貢獻的。所以是不是完全沒
11/21 23:57, 7F

11/21 23:58, , 8F
經濟效益也很難說。而且在經驗傳承及教育上的角度來看,
11/21 23:58, 8F

11/22 00:00, , 9F
人類的後代總是要有人來繼承這些東西,所以科學教育一直
11/22 00:00, 9F

11/22 00:00, , 10F
是由納稅人來買單的。
11/22 00:00, 10F

11/22 00:01, , 11F
那如果所有人都不買單的話,那有一天這個知識技巧沒人
11/22 00:01, 11F

11/22 00:02, , 12F
傳承了。那又是誰的錯。就像宋朝那些瓷器一樣。到現在,
11/22 00:02, 12F

11/22 00:03, , 13F
以前的人是怎麼搞出來的。都沒人知道,也重現不出來。
11/22 00:03, 13F

11/22 00:04, , 14F
難道這些錯還想在重複一次??科學本來就是這樣,一定要有
11/22 00:04, 14F

11/22 00:05, , 15F
人傳下去。總不能說這個東西平常沒用,所以就不需要了。
11/22 00:05, 15F

11/22 00:06, , 16F
那萬一有需要的時候怎麼辦??就像開刀一樣,你平常是不
11/22 00:06, 16F

11/22 00:07, , 17F
需要。但是當你需要的時候找不到人,那又該如何。
11/22 00:07, 17F

11/22 00:11, , 18F
所以需要學校或是教授這種東西,來傳承知識。而且希望能
11/22 00:11, 18F

11/22 00:12, , 19F
開發知識。尤其是理工科,當你發現一個新的東西又很有用
11/22 00:12, 19F

11/22 00:14, , 20F
的時候,往往也就科學向前邁進的時候。而當我們跨的夠遠
11/22 00:14, 20F

11/22 00:16, , 21F
夠大步的時候,才會在經濟上超越別人。而且這種東西是種
11/22 00:16, 21F

11/22 00:17, , 22F
累積,所以在短時間內是看不出來的。
11/22 00:17, 22F

11/22 09:38, , 23F
韓國有學校砍掉物理或數學之類的基礎科學系了......
11/22 09:38, 23F

11/22 11:07, , 24F
如果全韓國都砍光的話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11/22 11:07, 24F

11/23 22:33, , 25F
好文,推一下!
11/23 22:33, 25F
文章代碼(AID): #1B1_GiKA (After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1_GiKA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