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評論篇-知識有價 不能只靠愛台灣
看板AfterPhD (博士後)作者taidungman (taidung's man)時間15年前 (2010/04/15 05:21)推噓2(2推 0噓 11→)留言13則, 3人參與討論串1/9 (看更多)
評論篇-知識有價 不能只靠愛台灣
2010-03-25
旺報
【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學雜費」成為彈薪草案經費之一,有家長團體憂心將調漲學費
台灣教授敘薪應先脫離「公務員體系」,讓教授薪資不與中小學教職員使用同 一框架;
再發展出較細緻的「教師分級」意識,努力在市場化與大鍋飯之間取得中道,才能鼓舞人才。
台灣「教授低薪引發人才外流」,早在四、五年前就發生;其後教育部經過數年研擬,
今年八月總算推動「彈 性薪資」方案。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也讓決策高層理解到:
知識有價,不能只呼籲教授「愛台灣」。
教授彈薪方案 千呼萬喚
香港科技大學前學術副校長孔憲鋒曾說,該校明白低薪無法招到名師,所以創校五年就讓
教授薪水翻兩番。
用孔憲鋒的理論,一位值100元薪資的人,老闆用90元雇了他,認為自己賺10元,但事實上
受雇者知道自己被低估,只願花一半力氣,老闆 等於花90元買50%工作能力;如果老闆再加
10元,受雇者覺得受肯定,願意努力,老闆就買到另50%的努力。
向來主張「教授薪資遵循市場機制」的政大教授周行一也為文表示,教育部限制太多,讓台
灣的大學失去競爭力:「如今美國某些大學甚至做到不同學系教授起薪不 同,而台灣教授薪
水結構統統一樣,怎麼搶人才?」
先公教分離 再教師分級
綜而言之,台灣教授薪資改革有兩個層次。首先是「公教分離」,也就是大學教授不應納入
「公立學校教職員」這個框架,與中小學教師使用同等 敘薪制度;接著是「教師分級」,意
即教授依研究成果等而有不同薪資,甚至進而減少教授行政工作和授課時數,專心研究。這並
不是把崇高學術成就庸俗化;而是 須認知到,學術領域和其他領域並無不同,獎優汰劣才能鼓
舞人才。
當然教師分級之後,也必須承受市場機制的風險,例如「重理工輕人文」等。例如最具資本主
義色彩的美國,名校校長薪俸可能高於州長和總統, 醫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薪俸可能高於
校長。不同科系教授薪資也大不同,冷門人文科系如社會系正教授年薪七、八萬美元就到頂了;
經濟系新進助理教授起薪卻可能九到十二萬; 商學院金融或金融工程助理教授起薪甚至達16至
18萬。
由於經濟財務類博士若去業界,薪水比當教授高得多,因此美國學界必須提供「不能差太多」
的薪水。台灣若不願從大鍋飯極端走向過度市場化極 端,自應有一套平衡方式。
大鍋飯 市場化 應取中道
目前教育部尚無「教師分級」意識,但許多大學已著手進行。如台大數年前以校務基金為教
授級別再加一級「特聘教授」,每月多給一到兩成薪 水;前年又再加一級「講座教授」,加
碼五成甚至四倍,極力爭取「大師級」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3151x112010032500485,00.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97.132.11
推
04/15 08:38, , 1F
04/15 08:38, 1F
→
04/15 08:39, , 2F
04/15 08:39, 2F
→
04/15 08:41, , 3F
04/15 08:41, 3F
→
04/15 10:58, , 4F
04/15 10:58, 4F
→
04/15 10:59, , 5F
04/15 10:59, 5F
推
04/15 11:43, , 6F
04/15 11:43, 6F
→
04/15 11:46, , 7F
04/15 11:46, 7F
→
04/15 11:50, , 8F
04/15 11:50, 8F
→
04/15 11:54, , 9F
04/15 11:54, 9F
→
04/15 13:17, , 10F
04/15 13:17, 10F
→
04/15 13:18, , 11F
04/15 13:18, 11F
→
04/15 13:18, , 12F
04/15 13:18, 12F
→
04/15 13:21, , 13F
04/15 13:21, 13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9 篇):
AfterPhD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2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