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評論篇-知識有價 不能只靠愛台灣

看板AfterPhD (博士後)作者 (taidung's man)時間15年前 (2010/04/16 02:36), 編輯推噓5(5068)
留言73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9 (看更多)
※ 引述《Faji (...)》之銘言: : 台灣發展到今天,需要的已經不是那種把人家paper拿來念一念,能implement出產品 : 就好的人了。甚麼產業創新、研發,需要的是真正頂尖能寫出"能被人家拿去用"的 : paper的那種人。也就是所謂的頂尖人才。 : 頂尖人才我們並沒有外流的問題。精確地講起來是在過去四、五十年已經流光了。很多人 : ,比如說像UCSB楊校長、Stanford孟教授、MIT舒教授等等例子一出去就在國外落地生根 : 事業有成。 : 頂尖人才流出去、如果同時有血流進來那倒還好。麻煩的是我們又沒有新血流入。 : 低薪不是引發人才外流. 是無法吸引強者來. 沒錯..也不是所有想出走的人外面都想收. 台灣的問題是"舊血"很多是沒甚國際競爭力(以我自己領域所見) 新進來的新血也不是top的那群,而整個環境又不是支持作high quality的research : 是啊。關鍵不是怕人才外流。是薪水太低跟本就招不到"名"師. : 另外我是覺得只靠彈薪要吸引人才效果可能很有限,執行上也很多問題。 : 比如說你聘助理教授好了。你要怎麼判斷說要給哪個300萬年薪。哪個可能只值70萬年薪? 我覺得這不成問題 在自由競爭下,各校損益自負,在recruit時自然要自己放大眼睛 就像投資選股,若高價買到壁紙股那也是自己要負責 這樣甚麼人際關係、誰的人馬之類的因素就能降低.. : 另外如果是獎金制 比如說我們底薪就七十萬。阿如果你來後一年十篇sci的話,我們會給 : 你兩百萬獎金。 這種做法好像在歐美日先進國家都沒看過這樣搞的。 所以我猜可能也不 : 是一個好的做法。 : 可能還是以校系為單位整體薪資結構的調整才是比較正確的做法。 整體調整是必要,但也要避免齊頭式的調高薪..那不太有甚麼意義 我覺得以兩軌制,對於行新進與舊有教員定不同的遊戲規則或許是個辦法 對拿300萬的人的標準自然不能跟拿70的人的標準一樣 當然說穿了這些意見都是在這裡說說爽了而已.. 畢竟手中有決策權的人是腦袋屬於70萬(或低於)水準的那群人 永遠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 這個得靠法人化。大學才真的有市場壓力。 : 四倍是一年三百萬嗎。 這個價位要吸引大師恐怕有點不懂行情。 能找到的大師大概也 : 就是跟台灣有感情的老頭吧。 : 如果台大聘的助理教授起薪就有三百萬 (當然副教授、教授又更高)。世界排名應該不用 : 十年就可以把NUS, HKU..之流擠下去吧。 : 同樣的薪資水平為前提的話,要我我還是會選台灣的。新加坡、香港畢竟真的是彈丸之 : 地。至少科技業台灣有聚落。 : 當然也許商管方面,新加坡、香港還是有他們的優勢就是了。 話說回來如果當年我們的 : 亞太營運中心大夢真的有實現。商管方面我們也很有機會在亞洲戰一席之地..只不過現在 : 有點晚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97.132.11 ※ 編輯: taidungman 來自: 128.97.132.11 (04/16 02:40)

04/16 02:46, , 1F
我想底薪是一定要調到可以吸引有實力的"菜鳥"來
04/16 02:46, 1F

04/16 02:47, , 2F
當然一個系裡面到了老鳥(教授)等級. 薪水還是可以在分高低的
04/16 02:47, 2F

04/16 02:48, , 3F
事實上制度我們已經有了. 就是教授上去還有分特聘、講座
04/16 02:48, 3F

04/16 02:49, , 4F
主要的問題是整個結構的薪資水平不夠高. 吸引不到人.
04/16 02:49, 4F

04/16 08:18, , 5F
假設有n個人70,現在想要m個300,70n=300m+(n-m)x,如果不加
04/16 08:18, 5F

04/16 08:23, , 6F
錢進來,若=100,m=10,x=44.4也就是90%的人要降薪到63.4%才
04/16 08:23, 6F

04/16 08:30, , 7F
能支撐有10%的人有4.3倍薪(300).影響90%人減薪到63.4%是
04/16 08:30, 7F

04/16 08:32, , 8F
行不通的.若要不影響原來90%就要加大投入33%新增經費.靠
04/16 08:32, 8F

04/16 08:34, , 9F
法人化之經費自籌自行運用,那就是要能籌到現有33%經費給
04/16 08:34, 9F

04/16 08:39, , 10F
10%的人調薪4.3倍,5年500億給10校當母本,靠此本能賺33%?
04/16 08:39, 10F

04/16 08:43, , 11F
若像私校研發醫院生醫儀器開發資訊軟體那有可能,但那是大
04/16 08:43, 11F

04/16 08:44, , 12F
家心中的research嗎?這還得假設每個研發投入都保證成功.
04/16 08:44, 12F

04/16 08:48, , 13F
若自己賺太難,法人化拿校地抵押貸款先給10%調薪4.3倍,整
04/16 08:48, 13F

04/16 08:51, , 14F
個大環境起來再攤還可能嗎?或許那時候再找金主外資入國企
04/16 08:51, 14F

04/16 08:55, , 15F
吸引來的人比現職高4.3倍薪,他們能自籌多賺進33%,以自足?
04/16 08:55, 15F

04/16 09:49, , 16F
但是台灣人大都想念國立大學,"國立"已經類似品牌力量,
04/16 09:49, 16F

04/16 09:50, , 17F
"國立"可以法人化嗎? 我覺得學校太多,資源過度分散也是主因
04/16 09:50, 17F

04/16 09:51, , 18F
澳洲國家認可的大學也才40所,台灣應該是140多所吧?!
04/16 09:51, 18F

04/16 09:52, , 19F
台灣很多工作其實需要技職體系支撐的,這麼多大學生,鑑別度
04/16 09:52, 19F

04/16 09:52, , 20F
都快看不見了。學校趕快砍一砍吧!! 搞個跟流浪教師一樣慘!
04/16 09:52, 20F

04/16 10:01, , 21F
豈不矛盾?人人想讀國立大學,需求在,叫那個去頂住那麼多人
04/16 10:01, 21F

04/16 10:04, , 22F
學校弄垮了豈止變法人管?沒金主恐怕都被拍賣解散囉!
04/16 10:04, 22F

04/16 10:07, , 23F
這頭的要職缺要5倍薪,那頭的要唸低學費國立大學,神仙難救
04/16 10:07, 23F

04/16 10:17, , 24F
本難救阿!但還是要救阿@@,台灣大多工作只需要高中職的勞力,
04/16 10:17, 24F

04/16 10:18, , 25F
很多中間家庭為了讓小孩讀大學,弄得更窮而已,畢業後還不是
04/16 10:18, 25F

04/16 10:19, , 26F
一樣的工作。有些私人大學賺這種家庭的錢,不覺得很爛嗎?
04/16 10:19, 26F

04/16 10:19, , 27F
重點是,政府還任憑他們去賺,稿的很多人越來越窮。看的就不
04/16 10:19, 27F

04/16 10:20, , 28F
爽!
04/16 10:20, 28F

04/16 10:43, , 29F
當初廣設大學(兼廢五專)本就是傷害力非常強的殺人政策:
04/16 10:43, 29F

04/16 10:45, , 30F
社會中下階層承擔高額學費、有歷史有特色的五專全破功(連
04/16 10:45, 30F

04/16 10:46, , 31F
北工明志都被爆掉)、太多學生多花四年以上在沒必要的學歷
04/16 10:46, 31F

04/16 10:48, , 32F
(有的若能早點進社會說不定已經營起小有規模的商家/工廠)
04/16 10:48, 32F

04/16 10:49, , 33F
最殺的是未爆彈:約十年後 1/3 學校倒閉,中年失業教師只
04/16 10:49, 33F

04/16 10:51, , 34F
有選擇全家自殺(已太老無法轉行,上有妻小下有房貸) sigh
04/16 10:51, 34F

04/16 11:11, , 35F
我們不需要也不可能每所大學都走研究路線(所以需要提高薪資
04/16 11:11, 35F

04/16 11:12, , 36F
去吸引人才). 另外如果政府出面,跟業界談好。也許在經費上
04/16 11:12, 36F

04/16 11:13, , 37F
業界可以幫些忙。(當然如果你是去跟業界說我們一百多所大學都
04/16 11:13, 37F

04/16 11:14, , 38F
都要你們傾囊相助、然後又無法讓他們看到說相助後對他們的獲
04/16 11:14, 38F

04/16 11:14, , 39F
利在中長期上會有甚麼願景..那業界肯定會躲得遠遠的就是了)
04/16 11:14, 39F

04/16 11:17, , 40F
就像瑞昱給了UCLA Razavi很多錢一樣。廠商對於真正的強者教授
04/16 11:17, 40F

04/16 11:18, , 41F
是會願意出錢的。
04/16 11:18, 41F

04/16 11:20, , 42F
如果我們有一所學校裡面的教授都是Razavi等級的. 我相信業界
04/16 11:20, 42F

04/16 11:20, , 43F
應該會很高興地幫忙出錢養那所學校.
04/16 11:20, 43F

04/16 11:22, , 44F
現在就是點10所靠5年500億母本要吸引產業加投學校總預算
04/16 11:22, 44F

04/16 11:26, , 45F
的33%才能辦到一系所30師有3個5倍薪特聘,靠3個發P能吸業
04/16 11:26, 45F

04/16 11:28, , 46F
界肯投入,這3個特聘賣專利給業界嗎?替醫院資訊自動化還機
04/16 11:28, 46F

04/16 11:30, , 47F
會高一點,能讓業界做出生醫產品外銷還可能吸到業界的投入
04/16 11:30, 47F

04/16 11:34, , 48F
造貨櫃電腦醫療雲端或許還能自救兼提薪,不過要落實到實務
04/16 11:34, 48F

04/16 11:41, , 49F
現在是5年後學校就一定倒,所以3年內就要讓健保反轉,醫具
04/16 11:41, 49F

04/16 11:43, , 50F
與雲端外銷,賺到錢就能小班化讓學校撐住再合併,5年後要擴
04/16 11:43, 50F

04/16 11:45, , 51F
大外銷到能翻兩番,才有可能讓現在排隊的PhD生免流浪,緊喔
04/16 11:45, 51F

04/16 11:53, , 52F
要靠業界給錢的話 那拿的到錢的恐怕也只有特定科系
04/16 11:53, 52F

04/16 11:53, , 53F
基礎科研和社會科學恐怕還是和現在一樣苦哈哈
04/16 11:53, 53F

04/16 11:54, , 54F
當然產學合作很好 最好還能夠大學或學系自籌經費
04/16 11:54, 54F

04/16 11:54, , 55F
但一些基礎研究還是要靠政府政策才能夠生根發展
04/16 11:54, 55F

04/16 12:10, , 56F
再只想吸奶下去,EECS的也會只想躲到CS背後號稱基礎不務實
04/16 12:10, 56F

04/16 12:12, , 57F
產業賺不到世界的錢,政府就沒稅金,奶頭就沒奶,吸石頭去!
04/16 12:12, 57F

04/16 12:33, , 58F
對於e大的擔憂也就是目前的情況跟要企業去support一所學校的
04/16 12:33, 58F

04/16 12:33, , 59F
差別吧. 現在台清交電類的科系我相信也是有一些教授跟科技業
04/16 12:33, 59F

04/16 12:34, , 60F
有合作、經費往來。當然受益基本上就是那些實驗室而以。
04/16 12:34, 60F

04/16 12:35, , 61F
如果可以讓眾企業幫忙養一所大學。那一些相對冷門(也許將來
04/16 12:35, 61F

04/16 12:35, , 62F
會有發展的科系)多少有機會可以雨露均霑,也維持一定的國際
04/16 12:35, 62F

04/16 12:35, , 63F
水準
04/16 12:35, 63F

04/16 12:36, , 64F
當然實際上來說市場是很現實的. 本來也就不可能每個科系一樣
04/16 12:36, 64F

04/16 12:37, , 65F
有錢.
04/16 12:37, 65F

04/16 12:38, , 66F
另外如果台灣真有一所這種重點發展的學校。學費也是可以考慮
04/16 12:38, 66F

04/16 12:40, , 67F
上調。所以也許企業的資助主要養熱門科系。冷門的可以靠學費
04/16 12:40, 67F

04/16 12:40, , 68F
補一點。 而且我覺得冷門科系台灣也不用去求要拼世界第一
04/16 12:40, 68F

04/16 12:41, , 69F
一來意義不大,二來也是真的沒那個資本去搞
04/16 12:41, 69F

04/16 12:42, , 70F
瑞士那兩所名校也是理工見長啊. 人家那麼有錢也都知道focus
04/16 12:42, 70F

04/16 12:43, , 71F
的道理. 我們窮光蛋一個卻還想通吃?
04/16 12:43, 71F

04/16 13:22, , 72F
沒錯,本來科系資金的挹注就是要market based.這種不均
04/16 13:22, 72F

04/16 13:23, , 73F
才是對長遠發展有幫助的.
04/16 13:23, 73F
文章代碼(AID): #1Bnroriy (After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nroriy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