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禿鷹的晚餐--金融併購的社會後果

看板Economics (經濟學)作者 (澹寧居)時間19年前 (2005/07/29 15:4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purpleviva (越過頂點之後)》之銘言: : : 值得銀行員及金融主管研讀的好書 : : ◎黃天麟(總統府國策顧問、前第一銀行董事長) : :   …金融併購的目的為何?台灣的銀行規模是不是真的過小?家數 : : 是否真的過多?銀行愈大,是否就真的有效率?這些關鍵問題確實需 : : 要我們再做一次深思。只可惜當今的媒體與論述一概以「趨勢」、「必 : : 然」之論加以帶過,本書即對此有不同角度之分析,是一本好書,值 : : 得銀行員及金融主管研讀並作參考。 : : 「愛拚才會贏」的深沉省思 寫這段文字的人竟然是前第一銀行的董事長 看起來真令人啼笑皆非 一銀等老行庫,在業界是出了名的沒效率 難道不是他們這些人搞出來的嗎? : 規模是不是過小 如果今天要往世界去進軍 那麼要擴大規模 的確是很必要做的事情 : 所謂的 趨勢 必然 我個人認為是 如果要往世界級的金融組織前進 這的確是個趨勢 : 因為必須這麼做 不過要合併裡面一大堆的利益關係他們還談不好而已 : 銀行越大 是否越有效率?? 這個疑問我認為提出的有點..我認為有點牽拖 : 因為 之所以要讓銀行金控越大的目的 就是為了要更有效率 : 會不會更有效率 這要看未來的結果 以成果論英雄 我不認為提出這個疑問恰當 : 但是目的是很明顯的 當然是為了要更有效率沒錯 purpleviva 說得很對 基本上金融業之所以是金融業 就是拿錢去賺錢,在現今台灣的金融環境底下 商品早就微利化了,手續費收入占的比重越來越高 銀行要維持基本開銷,就必須把放款的規模盡量作大 每筆放款金額越大,在一定風險的承擔下,所能獲得的利息收入才夠滋養銀行的開銷 但是銀行放款金額也不是說要變大就能變大 有足夠的存款才能放款,有足夠的規模才能承擔大量的風險 規模越大的確越能質疑組織越沒有效率 但是金融業非得要有一定規模以上,才能有超額利潤產生 如果規模不夠大,放款只能local,銀行賺不到錢 只好對自己的員工 cost-down ,員工一樣苦哈哈 合併當然會有骯髒事 不合併一樣也有社會成本 看是站在勞工的角度看,還是整體經濟的角度罷了 -- 理性總是存在著,不過總不是以理性的形式存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63.115
文章代碼(AID): #12wa_guc (Economics)
文章代碼(AID): #12wa_guc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