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會捨棄台北改到林口/青埔/竹北的原因
看板home-sale (房屋交易)作者s8752134 (AndyChen)時間4年前 (2021/04/14 01:29)推噓46(48推 2噓 185→)留言235則, 20人參與討論串37/49 (看更多)
看這個報稅數據貼了好幾次,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交流一下。
第一、我們從財政部網站上來看,在表下都有註記這點:
『本統計之所得為課稅資料,未納入「政府移轉支出」各戶所得、免稅所得、分離
課稅所得等資料,不宜逕作為衡量所得差距之參據,相關所得資料應以行政院主
計總處公布之資料為準。』
其實財政部在統計這些數據當然也知道存在超多黑數,就講白不宜拿來作為衡量所得
差距。
第二、我是認為數據要懂得活用也必須考量實際狀況,這樣才能符合真實樣貌。
什麼意思?
打個比方來說,大家都知道買房比的是資產,不是收入。
就算退一萬步先不考慮應稅額未統計的黑數,單純從表上來看,頂多只能解釋
林口區的年度收入(以原PO舉例的第三分位來看) 比信義區還高。
一樣的道理,現在買房收入高就一定能買貴的房?
三歲小孩都知道幾千萬以上的房大多都是爸媽給頭期,這就是資產和收入的差異。
那我們今天如果要講說林口都是台北前 20%~30% 的人在買的話,
我們討論台北前 20%~30% 自然不會只看當年收入對吧?而是會綜合評估資產。
不然只看收入我在台北大概有前5%,但看資產我認為我連前 30% 都摸不上邊。
第三、講回到林口區和信義區的第三分位,如果只是要表達以下兩點,那都成立。
a. 從表上的統計方式,林口區的收入以第三分位來看,有持續提高。
b. 從表上的統計方式,林口區的收入以第三分位來看,比信義區高。
如果只想解釋這兩點,絕對沒問題。
但是...
如果要擴大解釋成林口區的人比信義區的人有錢 or 林口區的人都是台北前
20%~30%在買的,那這本身就非常有毛病了。除了上述提的買房重點是比資產外,
實際上信義區的收入絕對是高於林口區的。
為什麼我這麼說?
a. 租金收入存在很多黑數,且信義區的每坪租金遠高於林口區,因此即便同樣兩區
都存在不報稅無資料的狀況下,信義區因為租金高 & 可租物件多,因此實際少算
的收入會遠高於林口。
這個黑數除了收租未申報外,也包含以法人名義開立公司等手段,都會造成表上
無法精準統計到該數字。
b. 地下經濟,例如信義區內有五分埔商圈、饒河夜市(松山信義交界)等...,非店面
無開立統編的經濟活絡也都是黑數。當然或許林口也有地下經濟或夜市(有嗎?),
但論其規模,我想絕對是沒得比。
c. 信義區相較林口區來說,承載著更多低收入族群。
例如你剛畢業北漂比例上通常都會去台北租房工作,不會去林口工作。
這群掛有戶籍的人自然就會在天平的左端增加一些重量。
當然以上提的三點,林口區同樣會遇到,但正如我所說,即便同樣的黑數沒統計到,
但信義區產生的收入少估的影響遠高於林口區。
其實要搞懂這個道理很簡單,版上不是常見爸媽贊助幾百幾千萬買台北新房的,
就直接說明了從以前累積到現在的『資產』才是最關鍵的。
什麼每年收入多少? 那個僅適用於白手起家互比取暖而已。
※ 引述《Sam27 (Sam)》之銘言:
: 我前幾天說現在能往林口移動的多半是台北前20~30%的
: 當然很多台北派的拒絕相信,不過台北人口移出這幾年的確是大幅增加
: 數據我就懶得po了,大家已經看多了,也知道今年底鐵定255萬以下
: 而林口這幾年和竹北,北屯,穩居台灣前三大遷入區
: 剛好這三區也都是小學爆滿
: 來看這幾年台北熱區和林口報稅收入的變化
: 信義 林口 大安 中山
: 101年 1356 1319 1777 1372
: 107年 1422 1498 1825 1467
: 以上收入包含
: 營利所得,執行業務所得,薪資所得,利息所得,租賃及權利金
: 財產交易所得,機會中獎所得,股利所得
: 數據是第三分位
: 短短6年,林口幹掉台北好幾個區了,到底是台北低端外移
: 還是前20~30%在外移,大家心裡有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182.1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18334947.A.EB6.html
※ 編輯: s8752134 (61.228.182.134 臺灣), 04/14/2021 01:31:51
推
04/14 01:41,
4年前
, 1F
04/14 01:41, 1F
推
04/14 01:45,
4年前
, 2F
04/14 01:45, 2F
→
04/14 01:45,
4年前
, 3F
04/14 01:45, 3F
→
04/14 01:46,
4年前
, 4F
04/14 01:46, 4F
→
04/14 01:47,
4年前
, 5F
04/14 01:47, 5F
→
04/14 01:48,
4年前
, 6F
04/14 01:48, 6F
→
04/14 01:49,
4年前
, 7F
04/14 01:49, 7F
推
04/14 01:52,
4年前
, 8F
04/14 01:52, 8F
推
04/14 02:00,
4年前
, 9F
04/14 02:00, 9F
→
04/14 02:00,
4年前
, 10F
04/14 02:00, 10F
推
04/14 02:01,
4年前
, 11F
04/14 02:01, 11F
推
04/14 02:09,
4年前
, 12F
04/14 02:09, 12F
推
04/14 02:12,
4年前
, 13F
04/14 02:12, 13F

推
04/14 02:13,
4年前
, 14F
04/14 02:13, 14F
推
04/14 02:25,
4年前
, 15F
04/14 02:25, 15F
推
04/14 02:27,
4年前
, 16F
04/14 02:27, 16F
肯定會有的,比例問題而已。
只是一般自然人房東,本來就存在地域問題,除非你規模做很大。
單純收租個幾間那種,你說你信義區房子在出租,然後住林口的比例是高還是極低?
推
04/14 02:32,
4年前
, 17F
04/14 02:32, 17F
推
04/14 07:36,
4年前
, 18F
04/14 07:36, 18F
→
04/14 07:37,
4年前
, 19F
04/14 07:37, 19F
你錯了,我講的就是即便兩邊都有地下經濟被低估,但信義區被低估的程度
絕對遠高於林口,你有仔細看文章就會知道。
林口有多少房子能出租? 有沒有 5000 戶出租? 而信義區會只有 5000 戶出租?
林口每坪租金多少? 信義區每坪租金多少?
兩邊一樣有租金黑數得到的影響會一樣? 這個想一下就知道的答案。
推
04/14 07:38,
4年前
, 20F
04/14 07:38, 20F
→
04/14 07:38,
4年前
, 21F
04/14 07:38, 21F
所以你想表達信義區收租住林口區的,比住在當地信義區的多? 別搞笑了。
→
04/14 07:39,
4年前
, 22F
04/14 07:39, 22F
→
04/14 07:39,
4年前
, 23F
04/14 07:39, 23F
→
04/14 07:40,
4年前
, 24F
04/14 07:40, 24F
→
04/14 07:41,
4年前
, 25F
04/14 07:41, 25F
→
04/14 07:41,
4年前
, 26F
04/14 07:41, 26F
推
04/14 07:42,
4年前
, 27F
04/14 07:42, 27F
→
04/14 07:42,
4年前
, 28F
04/14 07:42, 28F
→
04/14 07:43,
4年前
, 29F
04/14 07:43, 29F
其實我可以回你第一點就好,給資料的財政部都說不要這樣看了。
我還順著你想比的邏輯直接羅列原因給你,結果你說這叫硬凹?
你可以不信繼續堅持你說的是無所謂。不過看看第一點,再看看誰在硬凹?
→
04/14 07:44,
4年前
, 30F
04/14 07:44, 30F
→
04/14 07:44,
4年前
, 31F
04/14 07:44, 31F
真的是希望數據要懂看,也不要忽略實際狀況。
不然只會變成理論 & 市場派的落差。
推
04/14 07:50,
4年前
, 32F
04/14 07:50, 32F
→
04/14 07:51,
4年前
, 33F
04/14 07:51, 33F
→
04/14 07:51,
4年前
, 34F
04/14 07:51, 34F
還有 167 則推文
還有 15 段內文
不會啊,我怎麼會回答不了。 只是我回答前想確認你的立場好打妳臉而已啊。
不然數據提出來,某C牆頭草又會說我又沒說信義區租屋需求比林口區少。
懂嗎? 我是要你表態,才好打你臉。 兩個試題你回答我就給你看佐證:
1. 你認為林口區和信義區的房屋租金哪個高?
我說信義區高,你不認同我才需要提佐證啊。 你的答案呢?
2. 你認為林口區和信義區的租屋需求哪個高?
我說信義區高,同樣你不認同我也才需要提佐證打你臉啊,你的答案呢?
※ 編輯: s8752134 (61.228.182.134 臺灣), 04/14/2021 14:40:20
→
04/14 14:37,
4年前
, 202F
04/14 14:37, 202F
→
04/14 14:38,
4年前
, 203F
04/14 14:38, 203F
→
04/14 14:38,
4年前
, 204F
04/14 14:38, 204F
→
04/14 14:38,
4年前
, 205F
04/14 14:38, 205F
※ 編輯: s8752134 (61.228.182.134 臺灣), 04/14/2021 14:40:36
→
04/14 14:43,
4年前
, 206F
04/14 14:43, 206F
→
04/14 14:43,
4年前
, 207F
04/14 14:43, 207F
→
04/14 14:43,
4年前
, 208F
04/14 14:43, 208F
→
04/14 14:43,
4年前
, 209F
04/14 14:43, 209F
→
04/14 15:09,
4年前
, 210F
04/14 15:09, 210F
→
04/14 15:09,
4年前
, 211F
04/14 15:09, 211F
→
04/14 15:10,
4年前
, 212F
04/14 15:10, 212F
→
04/14 15:11,
4年前
, 213F
04/14 15:11, 213F
→
04/14 15:11,
4年前
, 214F
04/14 15:11, 214F
→
04/14 15:12,
4年前
, 215F
04/14 15:12, 215F
→
04/14 15:13,
4年前
, 216F
04/14 15:13, 216F
→
04/14 15:14,
4年前
, 217F
04/14 15:14, 217F
→
04/14 15:18,
4年前
, 218F
04/14 15:18, 218F
→
04/14 15:18,
4年前
, 219F
04/14 15:18, 219F
財政部就告訴你不要拿這個來衡量收入差距,我覺得我好像在教一塊頑石。
聽不懂人話就是了? 你上面有一句話說得很好
"你拒絕相信都可以找理由"
很多人本來好心要真的跟你去講黑數 / 講台北人數十年來房屋大幅增值的資產膨脹,
你都拒絕相信,所以我也懶的跟你去講實際狀況。
阿不講實際狀況只跟你提第一點財政部就這麼說,你還硬要去解釋,真的是頑石無誤。
噓
04/14 15:26,
4年前
, 220F
04/14 15:26, 220F
沒你的事就看戲就好,真的想插花也拿點內容出來嘴。
※ 編輯: s8752134 (61.228.182.134 臺灣), 04/14/2021 15:48:45
→
04/14 17:23,
4年前
, 221F
04/14 17:23, 221F
哈囉? 你開始在幫你自己找理由了。 你繼續吧。
你都沒發覺整串你所謂的數據,對你來說就是你說了算。
因為你聽不下其它不同的聲音,是也無妨。
請繼續相信自己相信的就好 :)
→
04/14 17:23,
4年前
, 222F
04/14 17:23, 222F
→
04/14 17:24,
4年前
, 223F
04/14 17:24, 223F
→
04/14 17:25,
4年前
, 224F
04/14 17:25, 224F
→
04/14 17:25,
4年前
, 225F
04/14 17:25, 225F
→
04/14 17:26,
4年前
, 226F
04/14 17:26, 226F
→
04/14 17:27,
4年前
, 227F
04/14 17:27, 227F
→
04/14 17:31,
4年前
, 228F
04/14 17:31, 228F
→
04/14 17:32,
4年前
, 229F
04/14 17:32, 229F
※ 編輯: s8752134 (61.228.182.134 臺灣), 04/14/2021 18:12:30
推
04/14 18:33,
4年前
, 230F
04/14 18:33, 230F
→
04/14 18:33,
4年前
, 231F
04/14 18:33, 231F
推
04/14 18:42,
4年前
, 232F
04/14 18:42, 232F
→
04/14 18:42,
4年前
, 233F
04/14 18:42, 233F
→
04/14 18:43,
4年前
, 234F
04/14 18:43, 234F
→
04/14 18:44,
4年前
, 235F
04/14 18:44, 235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home-sale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