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 [分享] 分工制度真的難成立嗎?

看板translator (翻譯接案)作者 (somewhere out of the...)時間20年前 (2005/12/03 10:50),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其實此篇文章心得成分居多, 也希望各位前輩可以給予正確知見.... 翻譯工作絕非譯者閉門造車、搜索枯腸便能做的好的工作。 無人不知、不曉集思廣益的好處,但,又有多少人能付諸實行呢? 我們可以由台灣翻譯良才荒探討起,仔細省思翻譯教學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這陣子談論的沸沸揚揚的翻譯人才認證制度終於要成立了,不久前在國立編譯館舉行的研 討會,該領域佼佼者開門見山的道出:「翻譯市場充斥太多不會翻譯的人才,在眾多雇者 利益考量之下,往往忽略良莠不齊的事實,造成多數流向市場的譯作品質低劣,這也是我 們我們設立認證制度後期望能改善的現象」,甚至有位講者毫不諱言的直言:「真正會翻 譯的人才有資格賺錢!」翻譯界至今面臨的困境及需求由此可見一班。 然而諸位國內口筆譯權威更加關心到翻譯教學人才不足的危機,例如郭岱宗教授語重心長陳述 她如何把翻譯機會留給後起之輩,師徒間的情誼就因教者諄諄教導之下更加融洽,齊力為 翻譯行業奉獻。 然而一位可稱的上「師父級」的教師是需要花多少年的勞心勞力,身經「譯場」千百戰, 才能焠鍊出這麼一滴近乎全才的師資。那麼,也無怪乎,翻譯人才始終供不應求。 筆者以為各領域的學問如大海浩瀚般,再佳的譯者也無法備多種專才於一身,令人滿意的 譯作在與更多數差強人意的作品相較之下,簡直是九牛一毛,除名譯家外一般民眾其實難 以覺察到國內其他優秀譯者的存在。這是目前地球村時代,資訊流通迅速必然的副作用。 因此,與其讓少數訓練中心(大學、研究所補習班)成為精英、近全才製造場,是否可嘗試規 劃出各個專業領域的專才中訓練出翻譯人才的標準作業程序(SOP)。這類的訓練機制除應 交由專業研究所來研究規劃,一般坊間的翻譯社更應持奉獻的精神,來訓練自己公司的譯 者,這才是真正譯者道德所在。 目前的粗略建議包括 各專業領域的譯者交流機會--> 交流時間的內容安排--> 討論溝通建立的機制及 各個討論層面的 負責人 目標導向小組-->專業領域長期培訓規劃小組 最後以怪怪的打油詩收尾 教學相長 才能真正的讓彼此成長 譯場不該只屬於精英的天堂 分工合作機制成功執行 縛手縛腳便能鬆綁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92.118

12/03 14:04, , 1F
http://www.fane.cn/forum.asp 像這樣,先有個好氣氛的
12/03 14:04, 1F

12/03 14:07, , 2F
交流平台,方便搜尋全文,加上大家努力... 加油
12/03 14:07, 2F

12/03 14:28, , 3F
簡體字?!
12/03 14:28, 3F

12/03 14:39, , 4F
讓您誤會了,我是說可以參考他們
12/03 14:39, 4F
文章代碼(AID): #13aGVcEz (translator)
文章代碼(AID): #13aGVcEz (transl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