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克魯曼觀點VS台灣22K政策

看板Economics (經濟學)作者 (低調的悠閒)時間12年前 (2013/01/28 05:20),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2 (看更多)
※ 引述《mk2 (三轉美國稅法宗師)》之銘言: : 其實有些答案算是老掉牙的東西了. : 2000年左右就已經預測過這種結局,只是台灣政治語言太多. : 真話沒幾個人聽的懂.又或者故意去裝不懂.只為了政治目的. :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8049&ctNode=40 : 賴景昌2004年寫的東西.放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網頁上. : 我在公館大時,1999年就已經在經發老師的指導下寫過類次的報告. : 比它寫的還詳細.不過寫過分數還可以,就丟到垃圾筒了.因為不是我該認真的東西. : 是狗官們該好好下工夫的事,而我沒打算去當狗官. : ================================================================== : 知識經濟時代的特色 : 知識遽增、資訊爆炸: : 人類的科技知識,十九世紀是每五十年增加一倍, : 二十世紀中期是每十年增加一倍,二十世紀末則是三到五年增加一倍。 : 科技由發明到用於生產的周期也愈來愈短, : 雷達從發明到應用耗時十五年,電視十二年,而積體電路從無到有僅用了二年。 : 生產要素結構發生根本變化: : 根據統計,生產要素投入中,科技知識的投入占生產成本的 90%, : 而勞工成本只占 10%。 : 產品製造模式和生產方式發生根本變化: : 產品製造模式轉向知識密集,在一九七○年代,代表性產品是微處理機, : 每公斤一千多元,到了八○年代,代表性產品是軟體,沒什麼重量, : 價值卻比電腦硬體設備高很多。生產方式的改變,則由原先大量且標準化的生產, : 改變成小量而有彈性的生產,如此不但縮短了從設計到量產的時間, : 更重要的是能迅速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生產或改變生產, : 以靈活的反應即時滿足市場的需要。 : 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改變: : 以服務為主的第三級產業,重要性與比重增加,第二級的製造業,比重下降。 : 由於社會的生產與生活日益資訊化,對於知識、資訊技術服務的需求急遽增加, : 使得以各種形式提供知識、資訊、技術服務的新型服務業迅速地發展。 : 就業情況的改變表現在幾方面:傳統製造業人數減少,服務業人數增加; : 藍領工人減少,從事技術與腦力的技術人員增加;傳統行政工作人員減少, : 與電腦及資訊系統相關的工作增加;全職就業機會減少,兼職工作機會增加。 : 財富分配的方式改變: : 以前擁有土地、資本的人即擁有財富與權力,現在是誰有知識、資訊、技術, : 誰就擁有財富,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茲和臺灣的電子新貴就是明顯的例子。 : ===================================================================== : 目前,台灣還是停留在二級產業的腦袋中,言必稱製造,出口,鮭魚??? : 加工,代工,作業員,設備工程師,測試工程師,RD...哈...這些是在美國少見的職缺. : 在知識經濟下,都說勞工成本只能分配到10%了,你還想拿多少錢? : 而台灣,恰恰是賺那10%為主,以前如此,以後也是如此,不會改變. : 因為從上到下,腦袋都灌漿孔古力了. : 美國2012年的top 15 pay list: :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2/07/05/the-15-highest-paying-careers_n_1652553.html : 這些職務不是那些"辦公室助理"等級可以想的.又卻是企業及國家都很缺的. : 然而,這些職務智商和努力不夠也是唸不起來的,人生而不平等,有些東西不是狗官收選 : 票,讓你0分送進大學,教授收錢收禮讓你翹課四年送你畢業, : 你還想社會企業老闆送你高薪好工作?以前國家和老師在把關刷等級,等級夠再蓋章, : 送你去打王可以掉寶,現在國家和老師都在混,直接讓你一轉去打王,你就噴血掉裝備. : 出來混,始終要還的.混完上半場,你下半場就去拿基本工資過一輩子,願賭服輸. : http://degreedirectory.org/articles/What_is_the_Median_Salary_with_a_MBA.html : 這是2012年美國MBA的薪水中位數. : College現在鳥掉了,大家也都去搶個MBA來差異化一下. : 台灣就甭提了,哪有什麼MBA,就MS掛MBA賣狗肉一下. : 20年經驗以上的中位數,也只落到113,285. : 這種薪水,其實也很少,因為美國的GDP per capital在$47,000左右. : 幹二十年,又拿個MBA,也僅是平均GDP的3倍工資. : 不過,這也是可以改的.如果跑去加州,薪水就有機會拿最高, : 如果跑去灣區,又可以再更高.昔日的紐約,如今也已經不行了. : http://www.epi.org/blog/occupation-employment-trends-wage-inequality/ : 這一篇是在講中產階級的衰敗, low income and high income class : 都增加,科技(網路,知識,軟體/硬體...)對美國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 特別是一些可以outsource到印度和中國的辦公室工作,也都去了, : 公司只留核心人員. : 賺錢就是這樣子,講行業,講地點,講本錢. : 賴景昌都跟你點那麼明了,台灣是10%勞動成本, 90%是老板的知識專業和技術, : 你還在那邊做春秋白日大頭夢等人家分點餅乾屑給你吃,還是乖乖地 : 去做公務員比較實際點啦! 知識經濟是解釋總要素生產力的一個說法 這邊更多人應該是習慣"內生成長" 只會灌勞動跟資本的成長(如前共產國家)終有極限/收斂 而內生成長納入知識外溢跟人力資本的討論,不但解釋為何先進國繼續成長 更說明扣除了勞動與資本的因素之後 同一個人到歐美先進國的勞動生產力與薪資還是會高過待在鬼島 過個水就不一樣(到哪都在摸魚的不在此列) 出去過都可以發現國外腦袋奇怪素質低的人也不少 但所得就是比待鬼島來的高(甚至認為強暴不會懷孕的還可以當議員) 真的勸還在唸書的,如果家裡沒有背景無事一身輕,其實應該多考慮出國找機會 台灣脫鉤得很離譜,而近來卻還有經濟學者說應該大舉投資、提高勞動生產力 以因應所得停滯甚至降低的問題,聽起來就是一整個狀況外 這情形看來也是無解,只能當一個迥異於各國的反例 p.s. ninmit 兄在本版:#13hZdTKo 有分享內生成長實證的論文可以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6.203.210 ※ 編輯: DarthRaider 來自: 114.46.203.210 (01/28 08:43)

01/29 09:19, , 1F
不太明白成長理論跟企業利潤如何分配的關係?
01/29 09:19, 1F

01/29 09:22, , 2F
另不同國家間的薪資比較好像都沒扣除物價和生天涯穩定性
01/29 09:22, 2F

01/30 00:35, , 3F
最該扣的是房價
01/30 00:35, 3F
文章代碼(AID): #1H1Pemal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1Pemal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