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外包的軟體合約通常有具體的需求規範嗎?
※ 引述《derekhsu (斷頭不過碗大疤)》之銘言:
: 減價驗收,我想只是一個現象,距離所謂的禍根還遠的很。
: 禍根在哪裡?我認為禍根在所謂的「外行領導內行」。
: 而且,最大的外行就是所謂英明的政府。
: 資策會過去是一個半官方的機構,用來協助國內的軟體公司做各方面的應用與發展。
: 為什麼資策會跑去標案?為什麼一個扶持國內軟體產業發展的機構會跑去與民爭利?
===
政府為了促進軟體產業, 就會花錢推動e化, 但要公務員負責任談
需求做規劃, 這是一件有功無償弄破要賠的苦差事, 所以就來個半
官方不必負官責的資策會替公務機關做規劃.
做規劃的總得去碰需求, 所以最清楚需求該怎麼做的是做規劃的,
規劃完, 公務員還是不放心, 因為做不出來, 錢花不出去也是挨罵,
所以就會希望資策會負責統包來做, 順便扛責任.
如果業界連這種需求關係都分不清楚, 做需求極度相關的事根本就
不及格. 事實上罵資策會與民爭利是別有用心的, 跟減價驗收蒙混
過關如出一轍, 只是業界與資策會勾結, 包來包去, 想出來讓公務
員下得了台的招式而已. 但讓品質起不來的就是 "減價驗收".
有了減價驗收護身, 那還需要啥技術過硬 ? 說穿是技術工程師也
是想靠此招混過去, 既然要這樣的混, 就不必提技術的重要性了!
促進軟體產業推動 e 化也是可以不先做公務機關. 只要先採配合
款或退稅補助就可推動產業界做他們認為最迫切需要的 e 化, 就
不會有亂做不當項目的問題. 一般的商業公司能有 e 化改善效率
, 其負責人在賞罰分明下也就少有公務員不想負責的毛病, 如此
一來就能與軟體業者配合提出真正的需求快速解決問題.
等民間企業使用了, 再讓公務機關跟著做, 也就沒有一堆大爺們不
知如何使用的毛病, 自然就跟上來.
這樣做, 只有一個壞處, 大家都沒得混 ! 但軟體產業的品質與競
爭力就可以上得來.
所以, 基本上, 軟體產業上不去是一種既得利益打混的現象, 沒有
外敵又能混得下去, 也沒有甚麼不好. 現在只是看大家要如此再繼
續混下去, 還是要突破困局而出而已. 減價驗收是一個明顯的測試
點, 交出該交的, 就該是賺該賺的, 那有啥減價的歪哥道理 !
=====
: 政府方面,人脈關係的運用超過專案能力考量。通常你能夠標到政府的案子,並不代
: 表公司很有規模,而是代表公司的人脈很好,業務手腕很厲害。所以業務比工程師大
: ,標到案子比做好案子重要,打嘴砲比動手做厲害,標到了也不見得要自己做,下面
: 一堆想要分一杯羹的廠商,大家分一分,反正東西也做得完,承辦人也有銷案的壓力
: ,反正東西能用就好,解釋的通就說得過去,驗收了廠商拿錢,承辦人績效,這樣不
: 是皆大歡喜?減價驗收、不收尾款,都是這種狀況之下的副產品,更何況,也不一定
: 只有這幾個方案可以結案,還有很多很多的選擇,只是這些都不是技術層面的東西。
: 所以我要軟體技術能力幹嘛?把嘴砲練好比較重要。
: 企業專案委外情況跟政府專案委外大有不同,政府會有一些所謂「消化預算」的專案
: ,這種錢說好賺真好賺,說難賺真的很難賺,因為錢固定在那邊,需求的規模可能遠
: 低於成本,這時候就很好賺。但是有時候需求的規模會遠高於預算,有時候為了未來
: 的合作迫不得已就一定要幹,然後所有的工程師幹到一鼻子灰,走了一個又一個。
: 要知道,軟體開發的預算不比其他項目可以精算的很準確,軟體專案的變動程度甚至
: 會讓成本翻個兩三翻也說不定。
: 企業委外專案卻不會這樣,企業的錢都是老闆的辛苦錢,絕對不會像政府一樣拿人民
: 的稅金來亂花,投資出去的東西就一定要看到收益,一分一毫精算的仔仔細細,另外
: 企業不會把自己賺錢的東西外包出去,外包企業的案子大部分都是賺辛苦錢。台灣大
: 部分的軟體公司規模不夠,有案子就做,真的能選自己想要做的案子的,大概就餓死
: 了,你不要做還有很多別人等著做,逼不得以只好上梁山硬著頭皮上了。為了要讓公
: 司生存下去,就只好操工程師了,一個人當兩個人用,兩個人當五個人用,五個人當
: 二十個人用,SA、SD跟PM兼著做,DBA跟PG一起來。走了一個再補一個,反正老闆當軟
: 體開發當作苦工,時間花了就作得完,下一個工程師會更好,台灣每年畢業兩萬個資
: 管系學生,資工資科加上去更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就算沒有工程師可以用,我還
: 有一堆外包的SOHO可以找,總之東西就是要做完就對了。做完,拿錢,搞定。
: 被操得受不了個工程師,不是轉行去做MIS,去銀行,去傳產,就是就是轉行當嘴砲。
: 業務、老闆:科科,沒花多少錢又賺了幾百萬。
: 宅男工程師:幹。
: 你也許會說,那做不完呢?企業專案可不允許你用人脈業務手段搞定,最後大家上法
: 院對簿公堂,公司也玩完了。業務繼續去下一家公司打嘴砲,工程師繼續去下一家公
: 司被操。
: 因為台灣亂搞,有規模的大企業的案子,都找國外廠商,外商來做。因為對國內廠商
: 不信任,情況只有這樣逐漸惡化,只有外國人賺我們的錢,我們賺不到外國人的錢,
: 台灣真正厲害的軟體公司,是要有具備承接國際級軟體專案能力的公司,可是,這台
: 灣有幾家呢?
: PMI中對專案管理有一個基本定義Triple Constraint:Scope(Quality)、Time、Cost
: ,軟體品質的低是因為又要Time、又要Cost,還能夠兼顧Scope的那叫又要馬兒好,
: 又要馬兒不吃草。
: 這時候嘴砲會跟你說:「這就是軟體產業的狀況呀,你去突破,要學會成長,這些問題
: 一直都會在,到那個行業都一樣,等你突破,成長以後,這些問題就不會是問題了」
: 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外國廠商只要你隨便動一個需求,就要收錢,廠商大,客戶小
: ,我們台灣的廠商,是客戶大,廠商小,所以大家永遠都在做苦工。
: 為什麼永遠都看不到年紀較大的接案軟體工程師?因為專業沒有受到尊重,要嘛早早
: 轉行去,要嘛就是轉行當嘴砲,嘴跑當久了,以前軟體開發的能力也全忘了。所以高
: 階軟體管理人員永遠都是嘴砲多(不全是),誰會去重視品質這種看不見,摸不到,
: 又不好量化的東西?時間,成本,這麼好計算的東西,拿出來看,多乾淨,多舒服?
: 當Microsoft總裁Bill Gates仍然以「微軟首席工程師」自居並以此而自豪的時候,
: 台灣的軟體從業人員卻一窩鋒的想往嘴砲發展,寫程式的永遠都是沒經驗的菜鳥。
: 台灣軟體產業的問題,「人」的問題,遠超過「技術」的問題,親自走一回,就會
: 看得到問題在哪裡。
: 至於非專案導向的軟體產業,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1.146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0 之 48 篇):
Soft_Job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72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