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教] 台語的'打' 數個說法有什不同

看板TW-language (臺語板)作者 (魔法設計師)時間17年前 (2008/04/11 20:33),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24 (看更多)
※ 引述《Starstarboy (星星人)》之銘言: 恕刪 : 關於表音與否也許有段歷史可以談談 : 戰國末年的漢字假借非常嚴重 : 幾幾乎再進一步就會變成像日文那樣的表音節文字了 : 至於為什麼沒有進一步變成表音節文字是滿有意思的問題 個人以為這個有趣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老祖宗,走了跟西方不一樣的路。 : 不過 總之結果就是 : 漢語系的使用者無法接受純粹表音的文字形式 : 這個心態我想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 : 大家沒有辦法廣泛接受白話字這種東西 因為中國太早統一了,所謂的統一,如果大家去關注先秦的民族移動,統一 了異種語族,例如說北方的晉系、齊是大家熟知的中原國家,也別忘了南方 有南蠻的楚跟東夷吳、越,更不用說秦本身,是周把中原的家族分封到秦地 去統治,吸收了許多的西戎成分。早熟的統一,又不可能一波一波坑殺掉各 種不同的語族,或強制去改語,(現在應該也做不到),我們祖先的作法, 不就是書同文嗎?那背後,就是容許語相異的存在。書同文的前提,就是文字 系統的組合要素,儘量避免過度依賴對單一語言的聽覺要素,儘量以視覺要素 為主,先秦通假字太多了以後,就是發展了以基本視覺形意符號(現代有個專 有名詞,叫作末級部件)進行組合,表達新意念的方式:會意,此外會意也通 常附帶著形聲。 舉了例子,表示某種規律或者說"texture",先秦只有一個字「文」,人活動的 規律是人文、水的規律是水文、動物身上的規律是花「文」,是後來才會意出 新字「紋」,表示絲織品的圖案規律。這種文字的發展方向,可以讓統治異種 語族相對容易。相對於西方民族國家的文字,多半是一個國家就是單一語族, 他們要溝通,用表音的文字在方便不過了。但說回我國,不能否認的,文字發 展的目的,是要力於資訊的溝通交換,單單是小小的台灣,就有多少語族?每 個語族各用自己表音的文字,我們台灣還能進行很好的溝通、資訊累積嗎?如 果到公所拿表格還要準備13種不同語言版本的表格,那背後要多少的行政成本 ? 漢字最大的好處,就是4000多年的演化,就算不同時期主流的語族為何,其意含 透過中立的視覺形意文字,傳達給不同語族,各種不同的語族的知識智慧可以在 一個「聽覺中立」的平台進行累積,互相學習,但也有偶爾不太中立的時候,最 明顯的例子,就是唐詩裏面,大量使用了當時流行的口語,剛好也就是閩南語 的「祖語」,其中用了大量的音韻資訊,今天能唸的合平仄,不用閩南語等南中 國系的漢語很困難(這也是形聲的一個壞處,因為只有那一種語言唸,才形的了 聲),但是雖然如此,其表達的意含,不一定要會閩南語的人才能理解。不過也 有少數例外,例如有個混蛋詩人,李白寫了一首詩月下獨酌: ...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 將影,行樂須及春... 解後世很難理解其意思不是"understand",那會是什麼?而是一個助動詞,在閩 南口語裏面發ei的音(梅祖麟的閩南虛詞研究),對,就是「ei曉未曉」(會不會 ),的那個ei,知道怎麼念,還會發現「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這兩句在閩南 「口語」中唸起來非常非常的流暢,像在唱歌一樣。 此外很諷刺的是千年後閩南人把居然把祖先用的字忘光光,只會說不會寫,還認為 閩南語本來沒有字,自我矮化,把漢字的文化主導權鞏手讓人,教怎麼唸,需要好 的音標是一回事,選用有效的文字系統進行資訊的傳遞、交換、累積,是另外一回 事。近代的漢文發展,大大的被北方漢語的語言習慣污染,大家以為字用北方漢語 習慣的那些就夠了,好像漢字是近代興起的北方漢語的專利,甚至一些國家標準也 是這樣。 : 既然這些方言字詞都是在說文廣韻裡有來歷的 : 何以我們要割斷傳統的源流? : 不是常說閩南語很古雅嗎 : 你要如何用拉丁字母告訴大家閩南語真是有淵深的文化內涵? : 有一天電視布袋戲的字幕和各大廟宇的匾額都是用abcd書寫 其實這一定會出問題,那個字幕一定字很小、很擠,電視字幕卻像電影字幕一樣 : 大家能夠接受這樣的披髮左絍嗎 : 不是很學術的觀點 大家請鞭 : : 推 Capko99:我們學習詞彙真的是用單一漢字組合字串嗎? 尤其是在現代 04/06 22:59 : : → Capko99:漢語裡面 雙音節(無論是否可拆)詞彙已經佔大多數 04/06 22:59 這應該是指現代北方漢語吧?閩客還是很喜歡用單音節字 : : → Capko99:漢字的表意性早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我們對漢語的掌握已經很 04/06 23:00 : : → Capko99:熟練 不能因此而忽略學習漢語的過程 我們不是只學幾千字 04/06 23:01 : : → Capko99:之後 就能"前呼後應"地創造出那麼多詞彙來 04/06 23:01 這是近代北方漢語的習慣,古代可是從基本字在組出很多意義細分的字,例如說北方漢語口語 中香味只有一種字就是「香」,不同的香是在前面加字來描述。 閩南語的「香氣字」有三種以上,寫都是不同字,描述植物燃燒的「薰」(抽菸的那個菸)、 植物的天然香味「芳」等等。 : : 推 Starstarboy:漢字表意性不重要? 漢字可以跨語言就是靠表意性 04/07 00:13 : : 推 Capko99:我個人認為漢字本身的表意性早就大打折扣 尤其是現代漢語 04/07 21:37 : : → Capko99:漢字的跨語言性是表意性沒錯 但所謂的跨語言也只是指模糊 04/07 21:39 : : → Capko99:不完整的筆談(或文言)程度而已 跟語言本身根本無法貼近 04/07 21:40 : 的確是模糊 但是跨語言的理解單字的意思明白往往就很夠了 : 根本不需要太過貼近語言 比方大家看著有漢字日文大概可以就猜整句的意思 但是這裡有個陷阱,就是大家對字義的共同理解標準不同,例如北方漢語對「優」已經失去藝 人的字義,在日本才還有保留這個意思,此外也許字本意大家會一樣,但組合起來可能有各自 的暗喻,例如說日本人來台灣看到滿街金玉滿堂的招牌很傻眼,因為金玉在日本發展出男生「 小弟弟」的意思。 : : → Capko99:漢字真這麼表意 漢語諸語言的相通程度應該會更高 04/07 21:41 : : → Capko99:話說語系相近本就較好理解 反過來說 我們也可以建立拉丁 04/07 21:42 漢字的使用圈,很多根本就是差異很大的語族,中國本土的漢文書紀錄,曾經出現過動詞放在 句尾的的紀錄。更不用說日、韓、越了,但是二戰前台灣總督府的正式公文,日本南北朝時 的五山文學,也許語序跟我們熟悉的不同,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知道他的意思。 : : → Capko99:字根來串連各拉丁語系語言 然後宣稱字根有表義性 那與漢字 04/07 21:42 : : → Capko99:本身關聯不大 但我不否認漢字的確是影響漢諸語的重要因素 04/07 21:43 : 拉丁語系的拼音方式可能還需要學識考證來溯源 音韻一變化拼音就變了 : 但是漢字的型態非常固定 對於溝通的穩定性絕對強過拼音 -- 薇琦姑娘幫你wiki知識書! 店面:http://wikigirl.url.tw 店誌:http://wiki-girl.blogspot.com/ 我的個人網誌:http://magicdesign.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6.157.129 ※ 編輯: mgdesigner 來自: 61.56.157.129 (04/11 20:39)

04/13 14:35, , 1F
閩南語沒有ei的音. 解曉(e-hiau)
04/13 14:35, 1F

04/14 20:10, , 2F
ei是華台或漢普的寫法,我不熟台羅
04/14 20:10, 2F

04/14 22:29, , 3F
現在的台語沒有ei罷了
04/14 22:29, 3F
文章代碼(AID): #17_rgLuy (TW-languag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_rgLuy (TW-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