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老房都更,一坪換一坪的思維真的要改嗎?

看板home-sale (房屋交易)作者 (hi)時間1天前 (2025/10/17 14:23), 1天前編輯推噓43(43063)
留言106則, 34人參與, 13小時前最新討論串7/14 (看更多)
※ 引述《zzahoward (Cheshire Cat)》之銘言: : 我至少看過兩個案子,其實最大的敵人不是建商,而是不同意戶的鄰居 : 直接獅子大開口故意卡,那些窮的只有一間房子的老人們反而急著要更 : 但這年頭,好像不是表決多數贏就可以了,不是喔不是這樣子的 都更這件事情,本質上是"私有財產權"應該要保護到什麼程度 按資本主義法治精神來說,人民的財產權如果不是公共利益,不能剝奪 如果投票超過幾趴就可以干涉人民的財產處分權的話,那發動投票直接強迫郭台銘把鴻海的股票全部出售,那公司治理就大亂了 所以正常情況來說,比較先進的國家例如歐美,能強拆的前提,只有政府出面的公共利益才能強拆 美國比較厲害,他用的是把這個權力移交到 hoa,有點像管委會跟區權會的集合體 你在買condo或者apartmemt之類的公寓大廈,厲害的hoa不但會審核買房人身分,通常要簽一份入住合約,裡面常常就有類似"整體改造條款" 把國家的強制權力很巧妙的移轉到了私人的財產契約上,避免了政府強制徵用的人權問題 至於歐洲,那是完全不可能....歐洲你連掛台冷氣室外機,不但要社區同意,有些還要報到市政府去核可zzz 日韓則都是政府在有"重大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主導進行,大家也比較熟日韓我就不多說了~ 所以台灣這種在沒有重大公共利益的前題下,由建商主導,政府執行.... 我只能說這在先進國家是極少見政策實行方式 雖然我本質上並不反對這種做法,我發現經過這麼多年台灣民主思想的洗腦,我發現大多數人對於多數暴力的想法似乎很能接受, 這可能跟亞洲民族性有關,我們很習慣群體生活,個人主義相對淡薄 講回重點,台灣做法的好處是相當有效率,對於台灣多發的地震,滿地的鐵皮跟違建,也許這種方式才是最好的 但贊同的前題是因為我是房地產老屁股,不太會被這套東西搞到,真被搞到也就摸摸鼻子自認學藝不精 但要說它具有普世價值,做法沒錯,站在人民私法自治的私有財產權保障的精神上我沒辦法贊同~ 因為有些人,我看過一些行將就木,再活沒幾年的老人,為了都更要被強迫搬離自己熟悉的家園,鄰居,他就算有了錢,那個熟悉的環境也回不來了 人老了,是沒辦法像年輕時,可以簡單的重建生活圈的,即便有了錢~ 所以還是要看每個人的理念 在眾人的利益面前,個人的核心利益(財產處分權)是否應該保護,還是要讓道? 要甚麼樣的眾人利益才有資格讓個人的核心利益讓道?那條紅線應該畫在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83.87.43.148 (荷蘭)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60682221.A.BA4.html

10/17 14:30, 1天前 , 1F
啊就一個更正確的模型估算地震火災颱風所造成公共利益損害
10/17 14:30, 1F

10/17 14:32, 1天前 , 2F
這樣說也有道理,住公寓一樓的老人就算身上不少錢
10/17 14:32, 2F

10/17 14:32, 1天前 , 3F
也不一定想換大樓
10/17 14:32, 3F

10/17 14:34, 1天前 , 4F
簡單說就是要不要強迫都更 要強迫到甚麼程度
10/17 14:34, 4F

10/17 14:36, 1天前 , 5F
答案應該是 "要" 用年限+檢驗危老 過了才強迫
10/17 14:36, 5F

10/17 14:37, 1天前 , 6F
不過對被強迫的現在住戶合理補償也很重要 也要考量
10/17 14:37, 6F
是啊,所以你就把紅線畫成這個,我感覺也是大多人能接受的共識之一 總之國外的規定看了一圈,發現我竟然莫名的覺得台灣的規定雖然有點不走正道,但感覺並不算太差

10/17 14:37, 1天前 , 7F
講都很簡單 要做出這種模型根本超難
10/17 14:37, 7F
※ 編輯: jamo (83.87.43.148 荷蘭), 10/17/2025 14:46:51

10/17 14:40, 1天前 , 8F
等房價超過營造成本很多就好談了
10/17 14:40, 8F

10/17 14:40, 1天前 , 9F
為了大家生命安全,快把楊金龍換掉
10/17 14:40, 9F

10/17 14:40, 1天前 , 10F
啊,換不掉,想辦法嚕下來XD
10/17 14:40, 10F

10/17 14:42, 1天前 , 11F
歐洲的市容 不改建也沒差 本身舊建築物就很美
10/17 14:42, 11F

10/17 14:42, 1天前 , 12F
台灣不一樣 公寓大樓但凡超過三十年就滿滿鐵皮鐵窗
10/17 14:42, 12F

10/17 14:43, 1天前 , 13F
歐洲為什麼都可以維持百年 台灣三十年房子就爛光光
10/17 14:43, 13F

10/17 14:45, 1天前 , 14F
簡單說70歲以上老人就是反對.....60歲以下偏向同意
10/17 14:45, 14F

10/17 14:45, 1天前 , 15F
樓上,這有規定要出錢維護阿,歐美房子又沒黑科技會自我修
10/17 14:45, 15F

10/17 14:45, 1天前 , 16F
台北大概就是2035~2040年後都更會比較多...
10/17 14:45, 16F

10/17 14:46, 1天前 , 17F
10/17 14:46, 17F

10/17 15:03, 1天前 , 18F
台灣哪裡30年就爛光光= = 你覺得不好看而已
10/17 15:03, 18F

10/17 15:11, 1天前 , 19F
不好看但應該還能住,不然以台灣常遇到颱風跟地震,台
10/17 15:11, 19F

10/17 15:11, 1天前 , 20F
北市建築年份高相對問題不算多?
10/17 15:11, 20F

10/17 15:12, 1天前 , 21F
而且拿歐洲相比,但有些區域颱風或地震少,建造方式也
10/17 15:12, 21F

10/17 15:12, 1天前 , 22F
會有差
10/17 15:12, 22F

10/17 15:24, 1天前 , 23F
日本都更和台灣差不多的啦
10/17 15:24, 23F

10/17 15:25, 1天前 , 24F
歐美也差不多
10/17 15:25, 24F

10/17 15:25, 1天前 , 25F
都是你說的多數暴力
10/17 15:25, 25F

10/17 15:25, 1天前 , 26F
你也只是說管理不同而已
10/17 15:25, 26F

10/17 15:26, 1天前 , 27F
但是日本人比較喜歡自地自建 不像台灣以集合式住宅為主
10/17 15:26, 27F

10/17 15:27, 1天前 , 28F

10/17 15:28, 1天前 , 29F
10/17 15:28, 29F

10/17 15:28, 1天前 , 30F
日本自地自建是木造房耶,跟台灣水泥房不一樣
10/17 15:28, 30F

10/17 15:29, 1天前 , 31F
最後就是搞不定 釘子戶太麻煩 就要求維護和罰單
10/17 15:29, 31F

10/17 15:32, 1天前 , 32F
後來經濟房被釘子戶搞砸就不賣了改成社宅類貧民窟
10/17 15:32, 32F

10/17 15:33, 1天前 , 33F
更後來 造成居住擠破 所以連地下間都有價值 持有產權
10/17 15:33, 33F

10/17 15:33, 1天前 , 34F
的改成地下出租房
10/17 15:33, 34F

10/17 15:34, 1天前 , 35F
有陣子颱風一堆人滅頂
10/17 15:34, 35F

10/17 15:35, 1天前 , 36F
卡絕對戶數的時期日本 黑幫 很積極做事
10/17 15:35, 36F

10/17 15:35, 1天前 , 37F
處理釘子戶
10/17 15:35, 37F
還有 29 則推文
10/17 16:56, 1天前 , 67F
當然當事人會說"淦我舊房子價值連城 你給的新房子爛透了"
10/17 16:56, 67F

10/17 16:57, 1天前 , 68F
但從市價來估算 大多還是增值的 (底下歡迎舉反例打我臉
10/17 16:57, 68F

10/17 16:57, 1天前 , 69F
只能說台灣人沒有思考能力的人一堆
10/17 16:57, 69F

10/17 16:58, 1天前 , 70F
回到"政府強迫住戶都更 應給予合理補償"來看
10/17 16:58, 70F

10/17 16:59, 1天前 , 71F
所以就是線怎麼畫的問題囉,每個人心中的線不一樣
10/17 16:59, 71F

10/17 16:59, 1天前 , 72F
而已
10/17 16:59, 72F

10/17 16:59, 1天前 , 73F
其實政府法規提供一堆容獎也可以視為補償...只是可能又有
10/17 16:59, 73F

10/17 16:59, 1天前 , 74F
他不增貸跟金融操作增值沒用,但操作可能還要賠錢
10/17 16:59, 74F

10/17 17:00, 1天前 , 75F
人會說 "樂意都更的人也拿容獎; 我是被強迫的應該拿更多"
10/17 17:00, 75F

10/17 17:01, 1天前 , 76F
政府現在就放推讓建商去蠶食鯨吞推都更啊。以前柯文哲
10/17 17:01, 76F

10/17 17:02, 1天前 , 77F
時代建商比較不敢亂搞,現在換蔣萬安,呵呵,建商爽死
10/17 17:02, 77F

10/17 17:02, 1天前 , 78F
。蔣萬安的態度就你談的成是你們私約跟我無關,然後就
10/17 17:02, 78F

10/17 17:02, 1天前 , 79F
一堆萬年合約。
10/17 17:02, 79F

10/17 17:07, 1天前 , 80F
那個柯友友小沈就是建商喔
10/17 17:07, 80F

10/17 17:25, 1天前 , 81F
容獎不就是拿來賣房賺錢,讓營建成本損益2平
10/17 17:25, 81F

10/17 17:29, 1天前 , 82F
你可以拿容獎這麼用 但容獎並不是這樣用的
10/17 17:29, 82F

10/17 18:14, 1天前 , 83F
10/17 18:14, 83F

10/17 18:58, 1天前 , 84F
天氣地震影響台歐房屋差異,事實上台灣應該要比歐洲更注重
10/17 18:58, 84F

10/17 18:58, 1天前 , 85F
房屋定期維護,以及嚴格管加蓋跟鐵皮屋。不要每次說國外保
10/17 18:58, 85F

10/17 18:58, 1天前 , 86F
持良好幾百年,結果談到維護又不想像歐洲那樣增加持有成本
10/17 18:58, 86F

10/17 19:05, 1天前 , 87F
光是裝冷氣都會發生砸死行人這種事 後續政府對這種事
10/17 19:05, 87F

10/17 19:05, 1天前 , 88F
有做些改變的規範嗎.. 一堆懸掛在外牆的根本不定時炸
10/17 19:05, 88F

10/17 19:05, 1天前 , 89F
10/17 19:05, 89F

10/17 19:07, 1天前 , 90F
同意某樓說的 本來就不能拿難看來當強制更新的理由 我認
10/17 19:07, 90F

10/17 19:07, 1天前 , 91F
為紅線設在有危險性的房屋 強制才是說得過去的
10/17 19:07, 91F

10/17 19:40, 1天前 , 92F
0403地震新北區域的海砂公寓沒事,大樓牆壁有剪力裂縫
10/17 19:40, 92F

10/17 19:50, 1天前 , 93F
沒有的慣例要建立起來很困難的 會被老一輩或窮人幹爆
10/17 19:50, 93F

10/17 20:06, 1天前 , 94F
運量低的捷運站都該開放容積 蓋高一點就能換一坪
10/17 20:06, 94F

10/17 20:22, 1天前 , 95F
可台灣都更還是很慢
10/17 20:22, 95F

10/17 23:08, 23小時前 , 96F
都更要容易進行還有一個是那個區域的房價夠高 所以
10/17 23:08, 96F

10/17 23:08, 23小時前 , 97F
現在凍漲+都更計入央行35%都讓都更難以進行
10/17 23:08, 97F

10/17 23:09, 23小時前 , 98F
這也跟老屋的持有成本實在太低有關 講實際點就是難
10/17 23:09, 98F

10/17 23:09, 23小時前 , 99F
以把人趕出精華地段
10/17 23:09, 99F

10/17 23:14, 22小時前 , 100F
也或許啦,權利移轉的%數高一點能解決問題?反正現
10/17 23:14, 100F

10/17 23:14, 22小時前 , 101F
在2025年1房1廳1衛也不是什麼很稀奇的事。
10/17 23:14, 101F

10/17 23:16, 22小時前 , 102F
還有一點是地主戶未來要面臨每個月幾千元的管理費+
10/17 23:16, 102F

10/17 23:16, 22小時前 , 103F
公電,給的錢夠多搬走就好了。
10/17 23:16, 103F

10/17 23:21, 22小時前 , 104F
還有為了以後好賣,直接規劃成室內12-15坪小宅
10/17 23:21, 104F

10/17 23:22, 22小時前 , 105F
原始住戶不想住,只能權變
10/17 23:22, 105F

10/18 09:11, 13小時前 , 106F
這才是討論的格局 只有相對最佳解 沒有所謂他國月亮更圓
10/18 09:11, 106F
文章代碼(AID): #1eyU3jka (home-sa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yU3jka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