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灌C記者會 TVBS超HIGH版~

看板interpreter (口語翻譯)作者 (羅敷)時間17年前 (2008/02/24 00:09),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7 (看更多)
在談論這個話題的同時,我很想說, 電視口譯因媒體產業結構之故,本質上跟會議口譯相去甚遠。 我不喜歡加油添醋譁眾取寵的口譯方式, 但是任何在電視上播出的東西,除了廣告, 基本上都被拿著一把「收視率」的尺在衡量。 也就是說,即使是口譯,一旦上了電視, 除非是對收視率不怎麼敏感的機關例如公共電視, 不然都是要以「吸引觀眾」為前提來進行。 吸引觀眾有很多種方式,專業當然也是一種, 言簡意賅訊息明確,如果口譯員上相可以露臉更好, 這種人才絕對不是找不到的, 但在近年慘淡經營的媒體業裡,長官怕的是「花錢」, 畢竟就算電視只播十分鐘半個小時, 專業口譯來待命半天,還是要付足數千或上萬的價碼。 所以近年各台都傾向直接培養編譯或記者做口譯, 通常就是徵人的時候挑些喝過洋墨水的。 (以前同事Columbia、U Penn、Cornell碩士都有, 害我都很想問他們為什麼要來這個作賤自己的行業-- 這年頭記者都被稱為「妓者」了, 那不採訪、爽爽坐辦公室、台內地位比記者更低的編譯, 不就是「賤民」了嗎?) 回到「吸引觀眾」,即使不吸引也不要讓觀眾想轉台, 至於觀眾會不會想轉台,編輯台會告訴你-- 他們會說,白天會在家看電視的都是失業男子或歐巴桑, 知識份子要到晚間六點或夜間十點的時段才會來看。 我做過李四端訪問紐約時報發行人Sulzberger Jr.的口譯, 他們用英文進行,我只是在台內另開一棚節譯, 編輯台給我的時段裡,Sulzberger剛好談到中東、恐怖主義, 譯完馬上就接到關切電話「好無聊,有沒有有趣一點的?」 從編輯台角度來看,扛收視率責任的是他們, 也的確早上八九點想聽老外談戰爭的觀眾真的不會太多。 電視口譯的實況經常是,耳朵聽訊息,眼睛看外電最新畫面, 手在作業系統裡打標題(下bar), 還要應付編輯台三不五時的騷擾電話, 大家都不想上去當口譯,因為壓力真的很大, 何況長官絕對不會因此給你另計鐘點費或任何獎勵。 電視口譯還有一種情況是會議口譯不會遇到的, 就是當畫面沒有文字沒有旁白, 例如教宗過世,訊息也不過就是幾點幾分, 外電開始送教宗過去主持彌撒資料畫面, 不然就是梵諦岡前面開始有民眾聚集, 沒有人接受訪問沒有人發表演講, 但編輯台要你連線,要你「帶給全國觀眾最新訊息」, 你仍然必須侃侃而談不能冷場。 簡言之,電視口譯要會「說故事」; 這不是專不專業,而是稱不稱職, 我認為電視圈沒有專業的口譯,只有稱職的口譯。 李健光說故事說得太過,大家都知道, 當晚後來播出的記者會片段就都已改成原音配字幕。 本篇拉拉雜雜說這些,也不是要替他說項, 只是想提出,大家討論專業的同時, 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產業是有不同的標準的。 我們可以思考,李先生這種譯法為什麼受鄉民群起抨擊, 也同樣可以思考,為什麼還有人覺得他譯得好。 -- Blessed are we who can laugh at ourselves, 'cause we can not cease to be amus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0.177

02/24 10:52, , 1F
推~~這叫做不為人知的心酸嗎?原來口譯的產業也是大不同阿
02/24 10:52, 1F

02/24 23:34, , 2F
推產業人士解說。
02/24 23:34, 2F

02/24 23:34, , 3F
電視新聞口譯是效果很難好的一種口譯。
02/24 23:34, 3F

02/24 23:38, , 4F
有道理~
02/24 23:38, 4F
文章代碼(AID): #17m4L9Hb (interpreter)
文章代碼(AID): #17m4L9Hb (interpr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