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外包的軟體合約通常有具體的需求規範嗎?

看板Soft_Job (軟體人)作者 (ggg)時間18年前 (2007/10/25 19:2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48 (看更多)
※ 引述《Aurim (Who cares?)》之銘言: : : 1.台灣人除了寧為雞首母為牛後, 愛出頭天當老板的風氣會促成自行 : : 創業當頭外, 這裡提的 往 "嘴砲發展" 是 "當老板" 的一個現象. : 你這樣子講,等於說明了自己沒在外面職場待過多久,也沒真的去訪談一下 : 別人。 : 往嘴砲發展的結果,對真正的系統實作者-工程師們來說,往往劣幣逐良幣, : 在這樣的環境待得住的,要嘛是走不掉的能力較差者,要嘛就是也以嘴砲為 : 職志者。不管在純軟體業,還是IC design house,或甚至台積電裏頭,這種 : 現象都看得到,因為嘴砲們踩著苦幹實幹到講不出話來的人來升遷乃是最快 : 途徑,無論面對外面的客戶或是面對上面的主管、老闆,厚黑近乎無敵;但 : 是這樣的無敵,如果沒有真正在做事的人們在支撐,整個群體只會向下沉淪。 : 那因為劣幣逐良幣而出走的人們,離開那樣的環境後,要幹嘛?惦惦自己的 : 本錢,本錢與本事還不夠獨當一面的,就再去當雇員;自認有本錢與本事的, : 稍微有志氣點的人,難道還要再去別的地方讓嘴砲們踩在腳下嗎? ====== 首先, 必須接受一個現實: 假如有能力可以用嘴(或其他的方式, 如網頁, 或拿做出的成品在校園或夜市賣給學生)做行銷, 同時也有能力做 coding , 能 交出堪用的系統賣出又拿到錢, 多數這樣兼具兩方面能力的人早開創出事業了. 今天台灣的資x系所訓練出的人才是高度分而治之的分工, 也就是各有專 業, 會做的不會賣(行銷)也不會與客戶溝通, 肯與客戶與老板溝通做行銷的則不 會去寫程式做開發, 只因後者能拿下標案又能公關結案, 老板們當然是依靠能拿 案與最後結案的人, 老板與行銷們就被稱為嘴砲了. 這種有分工但無法合作的現 象, 就是在鬧誰比較重要比較大, 私人商業公司當然是老板最大, 最後當然是去 當老板了. 嘴砲踩著苦幹的人升遷, 這樣的訴求絕對是令人動容, 但寧為雞首母為牛 後本就是人性, 沒有分封何來家臣的賣命 ? 何況沒有家臣死忠自然沒有主公, 表面是主從, 實則是相依為命. 要批評被腳踩人頭, 那就要能逸出, 能單包獨幹 又能統合人才, 此時就不該寄望 "誰比較重要, 誰比較大", 商業公司能賺到錢的 人最大. : : 2.劉邦與韓信, 老板與伙計, 這兩者起衝突的機會是 "市場的獨佔" : : 不足以分天下所引起的. 日式的株式會社有中國傳統的封建家臣習 : : 慣, 一個資深的公司高階人員到了某種階段, 就會由大老板出資產 : : 生一家相關企業由資深高階人員出去經營. 這是沿襲周朝分封(封王 : : , 非稱帝)授土(給地盤領域)的概念, 但這類性質來自於資本(例如 : : 土地, 機器, 廠房)的取得不容易. : 你從來沒研究過江戶幕府是怎樣管理臣下的吧?日本人大半不會知道中國 : 體制,但是對自己的歷史總是比較了解。傳統日本社會與企業內的倫理, : 遠遠超過這裡所謂的沿襲周朝分封的講法,還兼顧了論資排輩的人和。 : 論資排輩的規矩在北周軍人意圖干政時被發明出來,使強勢者也不能任意 : 空降自己的人選到任何位置去,無論家世背景、不分賢愚,年資不夠、歷 : 練不足就是不能升上某些位置,從而穩定整個體制的大方向。 日本近代的株式會社是不可能挑出個無能的長輩來當頭領的, 絕不是 阿斗年紀大了就順理成章就當頭, 這種阿斗是早就被借刀給宰光了, 家臣若 不是個千錘百煉的人才也輪不到分封的. 日本人寧生女兒挑女婿也未必想靠 兒子. 體制上日本是分工又合作的, 是典型的狐群狗黨. 台灣的硬體能外銷, 軟體卻不能, 其中一大原因是早期敢把硬體外銷 出去的, 大部份不是高學歷者, 像宏碁都是後來政策扶植的. 早期從事軟體 業者學歷都很高, 也天天罵硬體組裝業者是製造與代工, 不具高附加價值, 大罵錢都被賣行銷的賺走了. 因之軟硬業的早期開創者雙方的認知不同. 硬 體業能讓利依靠像 DELL 這種公司行銷到全世界, 但 PC 硬體業不會罵DELL 這類公司 是腳踩人頭的嘴砲. 或許台灣的軟體嘴砲其犀利僅止於台灣, 出不 了國, 令人不恥, 但看不慣的就起來取而代之, 大大可也 ! 如果是只會做又 不會行銷, 那還是找大嘴砲相依為命比較實際. 台灣從過去到現在的 30 年, 軟體業起不來, 明顯的是會做不會賣,但 也絕不想讓利做代工找人代理著賣. : : 3.美式電腦產生的軟體業, 其最大的經營障礙是市場的取得, 資本不 : : 是那麼有障礙性, 技術人力在 "軟體產品無老二" 現象下也呈現不 : : 出那麼重要性. 新生的創業性軟品服務公司的發跡都跟網路新機會 : : 帶來的新興市場有關. 通常可觀察到具有下列現象: : : a. 創新的應用服務與相關技術, 造成初期的領先性障礙(先佔) : : b. 市值在創投與股票的選擇性投入下, 產生資金式障礙(也是先佔) : : c. 群聚的相關服務齊全, 是人才與資金的供應依附於需求來源, 自 : : 然形成的樹狀(株式)規模關係. : : d. "市場的種類與規模" 不斷被開發擴大, 需求(客戶)受到知名度 : : "服務" 的影響遠大於資本與技術, 將 AltaVista 跟 Yahoo 與 : : Google 比較就能發現 "使用者界面" 帶來的作用. : AltaVista, Yahoo與Google的營收主力都是網路廣告,當然他們的牽涉 : 金額是很大,但是並不是軟體業。軟體系統雖然是他們經營事業不可或 : 缺、最重要的基礎工具,但是他們賣的是廣告,所以我要直接把他們排 : 除於以下怎樣發展軟體業的討論之外;我不否認作軟體做到最後,變成 : 在經營別的東西,也一樣可能發大財,但是那偏離主題了。 Google 後來優於 AltaVista , 主要是她不對一般客戶收費的服務理念, 到 Google 的人會報告說其工程師都在做 code 沒有行銷. Google 的行銷 就是絕對堅持對一般用戶讓利, 但賺那些最需要她來做無形廣告的商業公 司. 換言之, Google 是後來居上建立了特殊的行銷模式, 那個市場被她創 造與佔據了. "絕對堅持對一般用戶不收費" 還真是道地的嘴砲 ! : 我覺得最莫名其妙的就是市場的取得。假使今天你有一套軟體商品,你 : 的公司的每月營運成本是2000 USD,你的軟體單一使用者授權單價是 : 200 USD,對單一公司原始碼授權開價1000 USD,你每個月能穩定的有 : 十個客戶買非原始碼授權,或者賣出一套原始碼授權、兼五份使用者 : 授權,你的公司就能生存下去。這是我認為最簡單的部分,也許你的sales : 能做好這個行銷工作,幫你拉到足夠的客戶。或者你願意在營運成本中 : 加入網路廣告成本,也許Google會建議你每個月花10000 USD在廣告上, : 那也好,反正Google Adwords確實很好用,提高的產品能見度遠遠超過 : 10000 (USD) / 200 (USD/用戶) = 50 (用戶) 的效果。 : 因為這樣,作軟體元件、程式庫給別人用的component warehouse很容易 : 生存下來,賺到比當別人員工要好很多的收入。這樣的行業,客戶就是 : 別的軟體工程人員。賣出來的東西有無效果是立見真章,嘴砲無用武之地。 : 賣好用的軟體工具的公司接著也很好生存下來,像UltraEdit之流,網路 : 本身就是面對市場、提高能見度的良好工具。 找 google 付費買廣告, 就是讓利找最專業的嘴砲幫你行銷, 告知天下. google 就是個超級的大嘴砲替付費者大聲廣播不是嗎 ? 寧信 google 不信台灣嘴砲, 也無可厚非, google 是洋嘴砲罷了. : 你會覺得市場的取得很難,那是因為你從來也不考慮從小、從基礎開始。 : 好大喜功,凡事喜歡搞得很大。這樣的大公司裏頭要怎樣生出一開始就有 : 實務經驗的人,首先就是個大問題。如果是一堆沒有實務經營經驗的新手, : 一開始就要開大車,這車要怎麼開得好?靠嘴砲嗎?人都要吃飯,接到的 : 案子不夠肥,不過就是造就另一家燒錢燒到倒的大怪獸,浪費年輕人的生 : 命而已。 其實該做大還是從小做起, 都不會是重點, 只要 "做成功" 就行 ! 做 最有把握, 保證會成功的方案就成. : 人才與資金的供應?創投?只有極少數的軟體公司是靠創投起來的。不會 : 做生意的人就是不會做生意,你給他再多錢,他一樣把錢燒光光。會賺錢 : 的人,就算一開始只有500 USD起家,一樣能打出一片天,會賺錢的公司 : 自然能招攬到好人才。 : SI業最需要的是腳踏實地做事情的人力與有sense的客戶,不是人才。把人 : 才投入SI業,那才真是埋沒人才。你會鼓勵資質最好的學生去從事營建 : 業嗎?作SI就像作營建業吧。 當老師的不該鼓勵學生去做那一行業, 因為學生不會有老師的經驗. 而是問學生自認最適合最想做甚麼行業 ? 若學生要做那一行, 那就要告訴學 生該擁有甚麼態度與知識. 營建業有營建業所需要的人才, 台語不是說: 不是那款屁股就不該吃 那一款的瀉藥嗎 ? : 問題在於蓋木造屋、蓋磚房、蓋水泥房、蓋鋼骨大樓的工具與技術各不相 : 同,台灣作SI的卻往往在打混仗,大半客戶從來也缺乏系統規格與架構不 : 能一改再改的sense。如果一堆房子老是蓋到一半還要再變更設計,一堆 : 已經蓋好的東西都要打掉重做,這種工程如何能不充滿問題?工程的品質 : 不能提升,與這種一而再、再而三被變更的設計脫不了干係,從設計的根 : 本就已經爛了,做出來的當然也是爛東西。 今天, 一位教授報告了文科教授的一句名言: 如果不先做出來讓我們用, 那我怎麼告訴你該修改成甚麼樣, 才是我們所 需要的 ? : 優秀的人不會甘於整天都在做爛東西,但是嘴砲卻可以天花亂墜,把爛東 : 西捧成好東西。印度人軟體代工業能起來,靠的絕對不是一天到晚在變更 : 的設計與野蠻的客戶,從來也沒真正面對商務客戶過的你,只能空談理想。 很不幸地, 若說我帶過的軟體系統, 就是透過網路 BBS 徵詢了所有要用的 客戶, 該討論, 廣納意見. 說清楚系統怎麼使用, 會完成那些功能, 都提出 來, 該說服與堅持, 甚至該保證的也都公開與承諾了. 最後得了共識, 就按 公布的規範與規格做了出來, 也請所有的用戶毫不客氣的協助檢驗與測試. 這裡, 根本就沒有反反覆覆更改那回事. : 你就看看高鐵的訂票系統,為何做不好,到最近都還要變更設計,苦的是 : 誰?最苦的是底下聽命行事寫code的人,就算知道自己寫的是爛東西,也 : 不能跟上級或客戶爭辯。直到上級與客戶被輿論與一般消費者批評得滿頭 : 包,他們還要把許多寫好的東西打掉重做。 : 日子久了,有本事的人絕對不會留在那種地方。你心目中的理想軟體公司 : 留得住有本事的人嗎? : 技術會改朝換代,工具也不斷被改良,人的腦袋卻還停留在舊時代。 與其期待聖主, 不如奮發圖強取而代之. 既不能令又不能受, 那豈能共事成 大事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1.146 ※ 編輯: ggg12345 來自: 140.115.1.146 (10/25 19:34)
文章代碼(AID): #1787plYv (Soft_Jo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87plYv (Soft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