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外包的軟體合約通常有具體的需求規範嗎?
※ 引述《ggg12345 (ggg)》之銘言:
: 1.台灣人除了寧為雞首母為牛後, 愛出頭天當老板的風氣會促成自行
: 創業當頭外, 這裡提的 往 "嘴砲發展" 是 "當老板" 的一個現象.
你這樣子講,等於說明了自己沒在外面職場待過多久,也沒真的去訪談一下
別人。
往嘴砲發展的結果,對真正的系統實作者-工程師們來說,往往劣幣逐良幣,
在這樣的環境待得住的,要嘛是走不掉的能力較差者,要嘛就是也以嘴砲為
職志者。不管在純軟體業,還是IC design house,或甚至台積電裏頭,這種
現象都看得到,因為嘴砲們踩著苦幹實幹到講不出話來的人來升遷乃是最快
途徑,無論面對外面的客戶或是面對上面的主管、老闆,厚黑近乎無敵;但
是這樣的無敵,如果沒有真正在做事的人們在支撐,整個群體只會向下沉淪。
那因為劣幣逐良幣而出走的人們,離開那樣的環境後,要幹嘛?惦惦自己的
本錢,本錢與本事還不夠獨當一面的,就再去當雇員;自認有本錢與本事的,
稍微有志氣點的人,難道還要再去別的地方讓嘴砲們踩在腳下嗎?
: 2.劉邦與韓信, 老板與伙計, 這兩者起衝突的機會是 "市場的獨佔"
: 不足以分天下所引起的. 日式的株式會社有中國傳統的封建家臣習
: 慣, 一個資深的公司高階人員到了某種階段, 就會由大老板出資產
: 生一家相關企業由資深高階人員出去經營. 這是沿襲周朝分封(封王
: , 非稱帝)授土(給地盤領域)的概念, 但這類性質來自於資本(例如
: 土地, 機器, 廠房)的取得不容易.
你從來沒研究過江戶幕府是怎樣管理臣下的吧?日本人大半不會知道中國
體制,但是對自己的歷史總是比較了解。傳統日本社會與企業內的倫理,
遠遠超過這裡所謂的沿襲周朝分封的講法,還兼顧了論資排輩的人和。
論資排輩的規矩在北周軍人意圖干政時被發明出來,使強勢者也不能任意
空降自己的人選到任何位置去,無論家世背景、不分賢愚,年資不夠、歷
練不足就是不能升上某些位置,從而穩定整個體制的大方向。
: 3.美式電腦產生的軟體業, 其最大的經營障礙是市場的取得, 資本不
: 是那麼有障礙性, 技術人力在 "軟體產品無老二" 現象下也呈現不
: 出那麼重要性. 新生的創業性軟品服務公司的發跡都跟網路新機會
: 帶來的新興市場有關. 通常可觀察到具有下列現象:
: a. 創新的應用服務與相關技術, 造成初期的領先性障礙(先佔)
: b. 市值在創投與股票的選擇性投入下, 產生資金式障礙(也是先佔)
: c. 群聚的相關服務齊全, 是人才與資金的供應依附於需求來源, 自
: 然形成的樹狀(株式)規模關係.
: d. "市場的種類與規模" 不斷被開發擴大, 需求(客戶)受到知名度
: "服務" 的影響遠大於資本與技術, 將 AltaVista 跟 Yahoo 與
: Google 比較就能發現 "使用者界面" 帶來的作用.
AltaVista, Yahoo與Google的營收主力都是網路廣告,當然他們的牽涉
金額是很大,但是並不是軟體業。軟體系統雖然是他們經營事業不可或
缺、最重要的基礎工具,但是他們賣的是廣告,所以我要直接把他們排
除於以下怎樣發展軟體業的討論之外;我不否認作軟體做到最後,變成
在經營別的東西,也一樣可能發大財,但是那偏離主題了。
我覺得最莫名其妙的就是市場的取得。假使今天你有一套軟體商品,你
的公司的每月營運成本是2000 USD,你的軟體單一使用者授權單價是
200 USD,對單一公司原始碼授權開價1000 USD,你每個月能穩定的有
十個客戶買非原始碼授權,或者賣出一套原始碼授權、兼五份使用者
授權,你的公司就能生存下去。這是我認為最簡單的部分,也許你的sales
能做好這個行銷工作,幫你拉到足夠的客戶。或者你願意在營運成本中
加入網路廣告成本,也許Google會建議你每個月花10000 USD在廣告上,
那也好,反正Google Adwords確實很好用,提高的產品能見度遠遠超過
10000 (USD) / 200 (USD/用戶) = 50 (用戶) 的效果。
因為這樣,作軟體元件、程式庫給別人用的component warehouse很容易
生存下來,賺到比當別人員工要好很多的收入。這樣的行業,客戶就是
別的軟體工程人員。賣出來的東西有無效果是立見真章,嘴砲無用武之地。
賣好用的軟體工具的公司接著也很好生存下來,像UltraEdit之流,網路
本身就是面對市場、提高能見度的良好工具。
你會覺得市場的取得很難,那是因為你從來也不考慮從小、從基礎開始。
好大喜功,凡事喜歡搞得很大。這樣的大公司裏頭要怎樣生出一開始就有
實務經驗的人,首先就是個大問題。如果是一堆沒有實務經營經驗的新手,
一開始就要開大車,這車要怎麼開得好?靠嘴砲嗎?人都要吃飯,接到的
案子不夠肥,不過就是造就另一家燒錢燒到倒的大怪獸,浪費年輕人的生
命而已。
人才與資金的供應?創投?只有極少數的軟體公司是靠創投起來的。不會
做生意的人就是不會做生意,你給他再多錢,他一樣把錢燒光光。會賺錢
的人,就算一開始只有500 USD起家,一樣能打出一片天,會賺錢的公司
自然能招攬到好人才。
SI業最需要的是腳踏實地做事情的人力與有sense的客戶,不是人才。把人
才投入SI業,那才真是埋沒人才。你會鼓勵資質最好的學生去從事營建
業嗎?作SI就像作營建業吧。
問題在於蓋木造屋、蓋磚房、蓋水泥房、蓋鋼骨大樓的工具與技術各不相
同,台灣作SI的卻往往在打混仗,大半客戶從來也缺乏系統規格與架構不
能一改再改的sense。如果一堆房子老是蓋到一半還要再變更設計,一堆
已經蓋好的東西都要打掉重做,這種工程如何能不充滿問題?工程的品質
不能提升,與這種一而再、再而三被變更的設計脫不了干係,從設計的根
本就已經爛了,做出來的當然也是爛東西。
優秀的人不會甘於整天都在做爛東西,但是嘴砲卻可以天花亂墜,把爛東
西捧成好東西。印度人軟體代工業能起來,靠的絕對不是一天到晚在變更
的設計與野蠻的客戶,從來也沒真正面對商務客戶過的你,只能空談理想。
你就看看高鐵的訂票系統,為何做不好,到最近都還要變更設計,苦的是
誰?最苦的是底下聽命行事寫code的人,就算知道自己寫的是爛東西,也
不能跟上級或客戶爭辯。直到上級與客戶被輿論與一般消費者批評得滿頭
包,他們還要把許多寫好的東西打掉重做。
日子久了,有本事的人絕對不會留在那種地方。你心目中的理想軟體公司
留得住有本事的人嗎?
技術會改朝換代,工具也不斷被改良,人的腦袋卻還停留在舊時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6.40.228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Soft_Job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6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