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教] 台語的'打' 數個說法有什不同
看板TW-language (臺語板)作者mgdesigner (魔法設計師)時間17年前 (2008/04/17 00:02)推噓2(2推 0噓 5→)留言7則, 2人參與討論串11/24 (看更多)
※ 引述《Capko99 (卡普可)》之銘言:
: ※ 引述《mgdesigner (魔法設計師)》之銘言:
: : 經過融合之後,當然相近,沒有融合之前呢?為何春秋時代,吳、楚、越被「當時的」
: : 華夏民族認為是蠻族呢?
: 我說的就是融合前的事情。舉個不夠好的例子,日耳曼民族在上古歐洲被視為蠻族,
: 然而日耳曼語族和羅曼語族其實同屬印歐語系,諸語言的關係也相對接近。
但即便如此,有的印歐語是sov有的是svo,差異也不小,如果你認為這種差異不大可以套
到東亞來,那日韓語應該也可以說是漢語的一支?
: 語族跟民族區分有時候未必是同一的,不過我認為華南地區的各「蠻族」有可能與
恕刪
: 然而即便如此,從現代的角度來看,就算是不同語言成分也早已滲入漢字系統,現在
那是現代,當時恐怕不是
恕刪
: : 我到不這麼認為,以和文化圈現代的流存與國語差異最大的日韓語,古代可以寫著滿滿的
: : 漢字,用他們的語言念出來,例如古事記、萬葉集,甚至越南也是。我不認為越、日、韓
: : 可以說跟華語「接近」。
: 不管是萬葉假名、吏讀、字喃,那樣不正是把漢字當成拼音文字來拼寫該語言嗎?
萬葉集不等於萬葉假名。
萬葉集也不是把漢字當拼音字母來用,查
http://etext.lib.virginia.edu/japanese/manyoshu/AnoMany.html, 1069篇為例,
除了借了漢語傳來的字彙外,還把日語自己的字彙對映到特定的漢字
此外還有古事記更不用說。
至於越南除了字喃,也有大量表意漢字文獻,公視前一陣子放過的越南片「南方之歌」描
述越南被法國殖民的戲,可以留意裏面的一些類似「義和團」的組織,他們的標語寫什麼
?
: : 我覺得你這裡沒有來源引據,你要否定他人的說法,你要有站得住腳的引據,不然就
: : 是推論。以意解,身體「尸」底下吊一根東西,還蠻直覺的。就好像「妹」,是尚未
: : 被「用過」的女生,姐則是被插過的(且是男生的小弟弟)(非性別歧視,請女性同
: : 胞息怒,純粹漢字的發明原本都很直接)
: 您指謫我沒有引據,但您對姐、妹兩字所為的解釋也沒有引據啊?
: 屌本是方言俗用字,吊字從未有搖晃義,去硬作解釋只是破壞原則。從語源上解釋,
: 既合理又能找到語言上印證,鳥,說文:都了切、集韻:丁了切→反切音即屌;
: 旁證:現代閩南語中,龜頭仍稱為tsiau-a-thau,北方俗語也有鳥字作生殖器用的例。
: 我查遍辭典,完全沒看到類似您的說法。固然,姐、妹二字的語言學來源需要再考,
: 但很明顯地,妹從女未聲,未僅是聲符,在沒語源證據的情形下,我們不能推知妹
: 與未有何關係?頂多能知道,妹是基於語言裡的詞彙造的字。像是「弟」是從「第」
: 的意義來的,我們可以從說文解字或是其他書去研究。您的說法太過曲折,對家人
你錯了,這沒什麼過度引申,而是字本意非常的直接,不拐彎沒角。
妹指的是古代未成年的女,就是還沒那個那個的,這個我懶的找書,我先說說姐的問題。
: 的稱呼怎麼可能有那麼詰屈的引申語源?
「且」是祖的本字,在甲骨文中是陽具的象形(非常的具象..不過考慮女性同胞,我就不
多加描述了),後引申為且廟(因為我們都會拜直直的那一根),祭祖,本是祭「且」,
然後戰國時左邊才加示變成祖,google 學術搜尋可以在相關學術刊物中察到,我就不特地
翻書了。說文解字不一定就是對的,許慎的時代看不到甲骨文,現代大量的考古發現,使
得有些東西需要更正。高鴻縉先生,也認為說文對且這個字的釋意、解形都不足。(這個
我翻了書,文字學說文部首篇,蔣世德著P366)
現代大量的考古發現,有些東西是要更正的,姐裏面的且,不只是聲符,很坦白的表示了
這是指哪一種「女」,至於「妹」,google(學術搜尋,不是一般的)一下,你就會字本
意,「妹」指的是未成年的「女」。
: 姐是從女且聲,且僅是聲符,「且」古代用法同「薦」,是野獸所吃的草。
: 何來生殖器的意思?就算且指男性陰莖,何以沒有這個意思的其他用例?
: 解釋上還是太曲折了。
: 您的說法是把這兩個字視為很少例的會意形聲字,而且還是自己發明的說法。
其實也不是很少例,現代甲骨文的研究,可能讓很多舊學說必須修正。
: : 我覺得你沒有看清楚喔,我已經說文最早就是「texture」的意思,可以是視覺的,
: : 也可以是抽象的。紋-->糸的文,紡織物的規律,這是非常會意的東西,當文大量
: : 被拿來專只用做抽象的規律描述:文章(很多字排列的結構)、人文、水文、文學
: : 等等,
: 文本來就只是具體的[紋路]的意思,抽象的[紋理]等是引申的意義,更可以衍生出
: [文字]等意思,文學則是應用的詞。我保留您上篇文章這段的說法,明顯地,絲織
: 品圖案規律是在人文、水文前就該存在的意思。我才會說您本末倒置。
問題是我原文並沒有說「人文、水文、文學是在絲織品之前就被發明」,只是我陳述的次
序不同,這何算本末倒置?
: 再重複我的想法一次:
: 把引申與假借或同源詞弄混,談漢字這塊就會變得沒有區別、包山包海。
那我也希望你確定,我說「且」是陽具,是引申還是字本意,希望你翻翻甲骨文研究的書
。
: 我解釋清楚。本來古代漢語存在著表[紋路]的詞,所以造漢字「文」來表達這個詞,
: 後來文引申、派生了很多抽象義,例如水文、文章、天文,原來的「文」已經不夠
: 負荷,只好加了上形旁(限定符號),創造出「紋」來承擔本義[紋路],文和紋的意思
: 有關連是因為語言上的同源,不是會意形聲字。
: 人在樹旁休息,故休從人從木,這樣才是會意字,休和木沒有語源關係。如果要把
: 假借字分化的形聲字說成是會意,那麼我們的會意字會爆增,真的會包山包海。
我不否認這個字是轉注假借,但請注意,轉注假借是用字法,根本不是「造」字法。造字
法只有四種,其中兩種是組字法,也就是形聲、會意。
舉個例子,「又」是個假借字,表示「也是」的意思,但它也是個象形字,本意是一支手
。雙-->一支手抓兩隻隹,「取」下面有提到
恕刪
: 取是拿,是會意沒錯,從耳從又,但是迎娶本為迎取,是從女方家中「拿」回新娘
: 的引申義,後來分化作娶。中、衷 原、源也是類似這種關係。
娶這樣有組出新字,那一定是形聲會意,六書沒有「引申」字。
: 如果不從語源學上來分析,很容易落入台灣早期(現在?)字辭典裡面那種穿鑿附會
如果研究漢字只看音不看形、義,仍然會對漢字有很多誤解。
恕刪
: 能討論的,是漢字處理方式的特色。外族所利用的漢字,要嘛就是直接使用脫離語言
: 的漢文,要嘛學漢字結構自創文字,要嘛當成拼音系統,這根本不兼容多語族。頂多
你說的是自己的主見,你不能否認當時有相異的語族用漢字作記述的工具。
恕刪
: 官話相同,那麼他將看不懂(順)那種用漢字寫的文章。如果是文言系統,溥儀看得懂
: 是因為他經過學習,而不單是漢字讓他理解。我想史實上應為後者情形。
任何文字、任何語言都要學習,除了三太子以外,沒有人一出生就會聽說讀寫。
恕刪
: 所以您的意思是,台灣需要用「可怕的」文言漢文來統一大家的文書理解?這樣一來
: 跟否定掉現存所有語言的書寫沒什麼差異。
我原文只有說「政府公文」,至少目前現況就是很好的作法,不才我打過些許政府公文,
上面確實就是一種「文言文」,台灣的政府文書早就被可怕的文言文統一了。
恕刪
: 那麼使用拉丁文字也可以吸收上千年的傳統,不是嗎?我想這不是採擇文字系統時,
~~~~~~~~~~~~~~~
四庫全書經、史、子、集這部重要的超級大百科,你要全部拉丁化嗎?還是你是說羅馬的
文獻?羅馬的歷史還沒有東亞久呢。
恕刪
: : 我不知道你說的文言是哪個時代的文言,「坐好勢」、「中晝食飯」,看起來文言
: : 味也十足,用國語念起來怪彆扭的,但它們是閩南語高頻率使用的白話。
: 我不認為在各時代文言系統裡面,您舉的兩個例會是常見的用法。況閩南語本來就保
「坐好勢」、「中晝食飯」這是南朝的語體,對閩南人而言理論上應該是很熟悉。但對
華語使用者,也幾乎是文言。有時候我們口中的文言,不少其實指的是前朝的語體。可悲
的是往往該語族的後裔卻把祖先留下的紀錄當作是蠻族寫的文言文。
: 留了許多比較古老的漢語詞彙用法,華語唸起來奇怪則是因為語言的變遷。當然,閩
: 南語也會變遷,很多用法和文言系統還是不同的。
: : 我覺得你這說法有問題。韻文反而應該往往很多口語吧?我想不出來為了靈活調整句子,
: : 不用口語的要素,還能怎麼辦?,李白用「月不解飲」不就是口語?只是現代華語不太
: : 能理解的口語。此外還有長恨歌:(略)「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
: : 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如果用你所說的「文言」恐怕要改
: : 寫成:「楊家之女熟,處深閨,無人識。天生麗,難自棄,一朝選於君側。迴首笑,生
: : 百媚....」。
: 為了韻文創作的用法,當然有可能接近口語上的用法,但還是與當時的唐代口語不盡
: 相同,它畢竟是韻文,唐代的變文也許還接近口語些。您前舉李白之例,我所要表達
: 的是,它仍是韻文,而且是文言的韻文,放在現代的華語和閩南語裡面都是難以聽懂
我覺得這跟我基礎教育所學的差太多,樂府、詩歌反而應該是最接近語體文的創作,至今
亦同,韻文之所以是韻文,是在聲韻上做了特別的考量,關於「懂」,我覺得如果說楚辭
漢賦需要注釋才看得懂我還相信,唐詩宋詞,不論國台語會難以「聽懂」,那我很佩服了
。
恕刪
: : yes,「月既不解飲」=國語的「月亮又不能喝」,會唸的話,這兩句很像rap。
: 唸出來也不是口語啊。口語的話我會說「月娘也未曉lim1」。
念出來當然是口語,你自己都說過口語會變遷,搞不好那時的閩南語就是這樣。常用的否
定詞從南朝的「未」變遷到「不」
: 補充:唐代音對應的是閩南語的文言音,上舉口語根本不是用文言音唸。
唐代音也不是全國統一,如果全國統一,現代閩南語的口語層不會有那麼多南朝層次。進
一步怎知李白不會南音,李白雖然出身隴西,可是在江南待了很久。
恕刪
: : 我覺得你這樣說有問題,清朝的老殘遊記、紅樓夢,明朝的西遊記等,都有大量的口語,
: : ,漢文是有大量語體文的,此外當然也可以發現,裏面的口語已經變遷。
: 我可能說的太決斷,的確有許多近代的語體文,可以觀察到口語不斷變遷的事實。但
: 我本來文章的意思是,文言文漢文是不可能貼近閩南語口語語言的。
我的本意是,文言文跟語體文的模糊分界,在方言研究有越來越多的成果,當發現不少本
以為是文言文的,其實是文法、用字殊異於今日華文,反而是方言的語體文,包含閩南文
。例如「論語、世說新語」這兩個語,你說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恕刪
: 我的想法是:
: 與其去陷入適用漢字的困難,不如漢羅並用或是直接採用拼音系統還清楚些。
所以你的方向是記述台語,能寫下來就好了。
我關注的是把資訊做有效率的傳達,立場不同。
: : 這是就視覺傳達角度而言。不能否認同樣一句話,字幕用漢字與用拼音,在螢幕上佔的顯
: : 示空間不一樣,會使得目珠的移動距離不同,眼睛的疲勞程度也不同。此外字級太小,眼
: : 睛通常比較不舒服。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自己國家做的電視劇有字幕,美國國內放的電視
: : 劇儘量避免字幕除非是外語片。
: 我想這應該不是問題,西方各電視頻道充斥著拼音文字,應該很難有閱讀問題。反過來
這當然是問題,字幕就事論事,拼音文字的表意效率低。你這樣回答是顧左右而言他。
恕刪
: 日本電視節目也很少有字幕,字幕是給聽力上較不方便的人士使用的,台灣國內的電視
: 都設有字幕,其實主要是早期推廣「國語」所致。加上大家長久以來的習慣。
好,將來如果要推廣漢羅的話,大家學台語,不需要字幕嗎?
恕刪
: : 樣。用國語唸「到香港食薰,聞到真芳的花,在黃大仙廟上一柱香。」別人一定覺得很奇
: : 怪吧?
恕刪
: 漢字,閩南語是單詞上辨義性本來就較高,不是採用不同漢字的關係。
~~~~~~~~~~~~~~~~~~~~~~``
漢字,薰、香、芳差那麼多,當然是用「不同字」表達細分的不同香意。
恕刪
: 我想元代受到蒙古語影響有SOV,但上古漢語似乎不是外來影響所致。
何謂外來?何不謂外來?匈奴是不是外來?通古斯語族、阿爾泰語族是不是外來?
恕刪
: 戰前、戰後的日本語變遷應該沒那麼快速,何以前者可以懂而後者困難?
因為很簡單1945年是日本文字政策的重大分水嶺。1945年以前政府正式文書重表意。45年
後改重拼音。
: 那些助詞、活用的送假名(okurigana)不懂的話,也就是不懂日本語這個語言的話,
這跟我說的同
: 根本就可以胡亂解釋看到的漢字,這樣不是真的理解,是猜測。
~~~~~~
這是我沒提到的部份,你說的對,的確要熟悉和式漢字詞。
: 本來漢文就是很早期之後就脫離了語言,所以也無法反映語言。
: 然而純視覺化符號根本不能當作現代意義下的文字來使用,就算能夠也不實際。
非常同意,所以我認為漢字還是最好的表意視覺文字,例如我們在這邊打BBS,閩南語要做
的,應該是取回自己的失字,進行統一,也得有好的拼音符號,最好是閩南語注音符號
,直接承續國語的注音符號,對小朋友負擔最小,大人也最好學(你不能否認很多社會人
士看了26個字母就舉白旗投降,但至少都應該國小有畢業,還會ㄅㄆㄇ),然後國文課正
式把閩南語當成學習輔助工具,以最接近上古漢語的白話層,去輔助理解南朝以前的語體
文。閩南語的文言層,幫助學習唐朝的韻文。
這一串我回到此,要打這一串,還要查好多東西太累了,以後不回了。但我澄清,姐、妹
那一段絕對不是個人唬爛,也不是污衊女性,只不過父權社會的風俗在漢字裏面留下了烙
印。
--
薇琦姑娘幫你wiki知識書!
店面:http://wikigirl.url.tw
店誌:http://wiki-girl.blogspot.com/
我的個人網誌:http://magicdesign.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6.157.129
※ 編輯: mgdesigner 來自: 61.56.157.129 (04/17 00:09)
推
04/17 00:19, , 1F
04/17 00:19, 1F
→
04/17 00:19, , 2F
04/17 00:19, 2F
→
04/17 00:20, , 3F
04/17 00:20, 3F
→
04/17 00:20, , 4F
04/17 00:20, 4F
→
04/17 00:21, , 5F
04/17 00:21, 5F
→
04/17 00:21, , 6F
04/17 00:21, 6F
推
04/21 15:51, , 7F
04/21 15:51, 7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1 之 24 篇):
TW-language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