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英中] 請問期刊中的人名該不該翻譯成中文?

看板Translation (筆譯/翻譯)作者 (塔裡的男孩 )時間13年前 (2012/05/10 16:49),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hooniya (hooniya)》之銘言: : 大家好, : 我想請問一個翻譯上很常碰到的問題, : 就是在翻譯期刊或論文 (英翻中) 時, : 大部分會翻成中文或是保留原文呢? : 我目前的做法是譯成中文, 後面再用括號標出原文 : 比方說 Nielsen and Tomaselli (2010) : 會寫成 "尼爾森與湯瑪瑟里 (Nielsen and Tomaselli, 2010)" : 但其實仔細想一想, 譯成中文並不一定對中文讀者有幫助 : 因為大多期刊或論文讀者都是研究生或博士, : 他們不一定能將中文譯名跟原文書上的作者聯想在一塊, : 但他們肯定看過或背過這些人的名字, : 所以各位認為, 人名到底該不該譯成中文呢? : Cheers! 我這幾天在讀台灣社會研究(一般簡稱台社)出版的 [批判的性政治] 裡面收了好幾個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學者的作品 包括趙彥寧 何春蕤 劉人鵬 丁乃非 朱偉誠 (順便幫這本書打一下廣告XD) 剛好突然想到版上有提到人名翻譯的問題 因為台社是台灣社科研究的重要期刊 我想他們學術寫作格式應該是可以參照的 然後我就發現 書裡的引用、討論到國外的學者、地名時都是直接用原文 作者們並沒有做任何翻譯 舉例: "於前述 Manchester 國際會議發表論文的菲律賓文學批評學者 Garcia(1999), 亦當場回應 Weeks 等歐洲中心論的看法及 Butler(1990)的觀點,並藉著審視 本土「跨性別者」(transgender)「Bakla」的生命情境,以重新思索菲律賓性 別文化的生產機制。" (引用自 趙彥寧 [老T搬家] 一文) 當然,如同前面版有推文提到, 人名翻譯問題最好還是跟案主先溝通好如何處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01.12.248.55

05/11 03:05, , 1F
Manchester不翻,菲律賓有翻還蠻怪的,特別是前者有慣用翻法
05/11 03:05, 1F

05/11 04:03, , 2F
感謝呀~~ 我要把這個寫到我的專題annotation裡面去~~
05/11 04:03, 2F

05/12 06:15, , 3F
全都不翻對不會英文(或不好)的人來說,是一種障礙吧
05/12 06:15, 3F
文章代碼(AID): #1Fgu47ze (Translation)
文章代碼(AID): #1Fgu47ze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