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職場] 想問版上各位翻譯/口譯界的先進前輩們

看板interpreter (口語翻譯)作者 (熱血的翻譯夢!)時間17年前 (2008/03/18 11:59), 編輯推噓1(103)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9/20 (看更多)
這一連串的討論文有很多前輩、過來人的心聲 真的十分精彩 而對於國內、外譯研所的比較 我有幾句話想說 在聊到台灣譯界、國內外翻譯所素質的時候 或許是台灣師大、輔大幫的勢力原本就比較大 所以言語之間談到自家賣的西瓜難免會覺得比較甜 但另一個原因我想 大概也是因為我們很少聽到國外譯研所畢業生的聲音 (小X姊 我在呼喚妳!) 所以大眾的印象就難免偏頗 我在想 國內外課程設計上是不是也差很多? 我的印象中(只是「印象」) 師大、輔大雖然也分得很細 (不但分筆口譯組 證書上也會載明是文學或科學還是法律等領域) 但是要求學生修的實務課程很多 即使是口譯組也必須要修很多筆譯組的課 而口譯組專業考的合格標準好像是比照大型國際會議口譯的水準 (口譯市場難度最高的那一塊) 英、美的翻譯所 似乎選課的彈性比較大一些 據我所知蒙特瑞好像是第一年不分組 第二年才分「筆譯」、「筆口譯」、「會議口譯」三組 (幾年前的資訊了 不知道有沒有變) 而選課限制也比較小 另一方面 國外的譯研所是不是可能會因為市場著眼於全球 而沒辦法像國內譯研所做「在地化經營」? 舉例來說(有錯請指正!) 中文至少可以分兩大類(大陸中文、台灣中文) 英文也可以分兩大派(美式英文、英式英文) 也許英國的譯研所會(或說「必須」)兼容這四種語言變體 涵蓋範圍很廣 卻也因此讓本來就已經非常廣大的翻譯研究更加浩瀚無涯 而國內譯研所據似乎課程主要還是以「美式英文<->台灣中文」為主 (因為台灣的市場主要就是這一塊) 課程範圍自然比國外研究所兼容 「美式英文<->台灣中文」 「英式英文<->台灣中文」 「美式英文<->大陸中文」 「英式英文<->大陸中文」各種語言變體的範圍來得小得多 先不考慮人脈的問題 在老師、學生素質相等 用心相同的假設下 如果國外譯研所「選課彈性較大」跟「討論的語言變體較多」 加以「修業時間較短」 (英美譯研所通常兩年內可以畢業 師、輔大則至少通常要三年以上才能畢業 而無法順利畢業的也不在少數) 有沒有可能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造成台灣案主對國外譯研所畢業生的表現跟預期有落差? (案主當然不會認為美式英文、英式英文有什麼不一樣 更會覺得大陸跟我們的中文不過就是字體不同) -- Avery的英語學習.翻譯事件簿 http://blog.pixnet.net/AveryTaiwa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5.155.145

03/19 00:11, , 1F
MIIS 現在分四組...多一組 TML ..主要是 localizatio
03/19 00:11, 1F

03/19 00:12, , 2F
寫錯..是 TLM..(剛起床頭腦不清楚..:()
03/19 00:12, 2F

03/19 00:13, , 3F
另外..我們一般說「口筆譯」,不說「筆口譯」:)
03/19 00:13, 3F

03/19 11:40, , 4F
謝謝你的指證!
03/19 11:40, 4F
文章代碼(AID): #17tpuCDQ (interprete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tpuCDQ (interpr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