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職場] 想問版上各位翻譯/口譯界的先進前輩們

看板interpreter (口語翻譯)作者 (羅敷)時間17年前 (2008/03/15 20:3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20 (看更多)
※ 引述《Paulyang (念了廢物研究所)》之銘言: : ※ 引述《Mapleseed (Simple Gifts)》之銘言: : : 你說,但是現在的狀況不可同日而語了 : : 當年粥多僧少 : : 現在僧多粥少 : : 所以,態度也要改啊! : : 我的意思很簡單:為什麼要走這一行呢? : : 不要以為光靠熱情與興趣就可以進入這塊市場 : 至於國外回來的品質好不好?這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 但是...誰會找不熟的人合作?我想這是人之常情。 : 最近聽到一個實例:(以下例子僅供說明使用,不代表所有人) : 某位老師級的譯者最近跟我說 : 前陣子突然湧進大量稿件 : 在「不得已」的情形下 : 他找了一位英國回來的 : 幫忙分稿子。 : 那位老師十分後悔,言下之意似乎是當初寧願推掉稿件, : 也不要給那位英國回來的做。 前面有人提到去面試全職編譯,又有人提到英澳高學歷回來無用武之地, 對於學歷=實力=高薪這三者之間等號是否成立,甚或是否正相關, 我剛好有幾個例子可以丟出來搏君一笑, 電視圈可能又比翻譯圈更接近演藝圈一點, 老實說我覺得編譯的工作性質跟記者比較接近,應該要算是「新聞工作者」。 我遇過很多高學歷但...呃...的編譯。 有倫敦政經學院碩士,主管看學歷對他期望很高, 但印巴新聞時,三天裡同一個英文人名有三種譯法, 這還不打緊,對於自己前兩天做的「前情」一問三不知, 原來他說他都是參考網路中文稿四處剪剪貼貼, 聊到自己的學校時,還很大方的說「LSE喔,是一所學店。」 也有翻譯碩士第一名回來,真的是第一名台灣之光、人又帥、轟動留學圈, 寫起新聞來不是搭配不對「男猩猩」,就是錯別字如「慘忍」,亂用成語就不用講了, 大概沒去過美國所以把Oklahoma寫成阿拉巴馬,自己也沒檢查就丟出來給人家核, 在部門公佈欄裡留言給我「某長官請你幫他叫床」, 嚇,一問原來是「早上morning call叫他起床」。 各行各業不是念了碩士就表示你夠專業夠適任,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我看過去NYU念電影碩士回來的人在廣告公司當小弟,每天扛器材兩萬二, 也有台灣私立大學畢業的王牌記者,要辭職公司還千方百計慰留,給他吃香喝辣。 口譯界這種例子可能比較少,不像一般公司的樓梯間或茶水間常上演人情冷暖。 不過我想共通的是,「態度」比「學歷」、甚至比「實力」重要, 好比電腦好不好用,與其說是硬體決定,不如說是軟體, CPU跑很快、ram很足沒錯,但是軟體沒灌好,三不五時就有病毒或當機, 這樣還不如用一台保養得好的中古機。 -- Love is a choice, not simply or necessarily a rational choice, but rather a willingness to be present to others without pretence or guil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2.72

03/15 20:40, , 1F
最後一段的比喻有趣又貼切 (笑)
03/15 20:40, 1F

03/16 01:22, , 2F
好文章,推一個:)
03/16 01:22, 2F
文章代碼(AID): #17sy9zUX (interprete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sy9zUX (interpr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