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職場] 想問版上各位翻譯/口譯界的先進前輩們

看板interpreter (口語翻譯)作者 (念了廢物研究所)時間17年前 (2008/03/15 18:4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20 (看更多)
※ 引述《Mapleseed (Simple Gifts)》之銘言: : ※ 引述《unununx (par)》之銘言: : : 不願意。 : : 可是,這牽扯到一個問題: : : 每年國內外翻譯學校出來的學生, : : 除了少數幾人得以進入口譯市場外, : : 其他人如果沒有管道,又缺乏實戰經驗, : : 是否只能站在圈子外坐以待斃? : : 誰都不願屈就不合理的薪資。 : : 可是一個才從澳洲或英國回來的學生, : : 他不想辦法起個頭,要如何打入這個市場? : : 論實力,這些人應該都高過某台冠C口譯的譯者。 : : 可是沒有舞台,也是枉然。 : : 制度能照顧到這些人嗎? : 所以教育部推動的口筆譯能力考試是邁向證照制度的第一步 : 我們總希望以後證照制度能保障譯者的就業與權益 : 就像律師考試、會計師考試那樣 : 但另一方面來說,沒有受到制度照顧的人 : 也不應該因此(有意或無意)破壞制度 : 我不是說一堆人故意破壞制度 : 而是這樣的作法會讓既得利益者(對,我用「既得利益者」這現實但真實的字眼)很反彈 : 也無法讓台灣的翻譯品質穩定提升 : 就算沒有「向下沈淪」(downward spiral) : 也還是只能原地打轉 : 回過頭來到更現實的問題 : 「不想辦法起個頭,要如何打入這個市場?」 : 十年前,很多前輩剛從輔大、蒙特瑞畢業 : 他們也很渴望進入這個市場 : 但客戶都說:「你沒經驗,憑什麼要我給你行情價?」 : 那時候的前輩,謹記著在教室裡頭的諄諄教誨: : 「專業人士不可以破壞行情!你們通過專業考試,代表你們有專業能力, : 不要毀了老師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市場。」 : 於是這群前輩就咬緊牙關 : 默默撐著 : 現在,他們有些人早已離開翻譯圈 : 有些人卻是口譯市場的中流砥柱 : 你說,但是現在的狀況不可同日而語了 : 當年粥多僧少 : 現在僧多粥少 : 所以,態度也要改啊! : 我的意思很簡單:為什麼要走這一行呢? : 我在這個板上的發言應該算是偏執又犀利吧 : 因為我陳述的是(某一塊)市場的真實面 : 我的目的不外乎要有志之士搞清楚狀況 : 在「知情」的狀況下做決定(所謂 informed decision) : 不要以為光靠熱情與興趣就可以進入這塊市場 很多人都希望把工作與興趣結合 不過,往往不是結合不了,要不就是結合後發現,興趣不再是興趣。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真的也沒辦法說,雖然它不是秘密,但是就是只有一些人知道, 為什麼會這樣?我也不知道。 夠格的人不在意,沒想過要不要說。不夠格的人很在意,但是就是不能說。 (我在胡言亂語了....) 我只能說.... 市場有很多塊。 一塊是隨便大家低價廝殺,我殺了你,明天你殺了我。大家各憑殺價本事~殺阿! 另一塊,大家很有默契,彼此合作。不容許殺價的人呆在這,也不容許殺價的人進到這。 至少大家都是合作互相接案子,不會去互相搶案子。 你的客戶就是你的,即便是我今天去幫你代打,我會收客戶的名片, 畢竟人家遞名片,不收是很失禮的。但是我身上不會帶名片,因為不是我的客戶。 即便客戶莫名其妙有了我的聯絡方式,但是下次直接找我,我也會加以回絕。 因為它不是我的客戶。 我想....這就是兩塊市場最大的不同點吧。 至於國外回來的品質好不好?這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但是...誰會找不熟的人合作?我想這是人之常情。 最近聽到一個實例:(以下例子僅供說明使用,不代表所有人) 某位老師級的譯者最近跟我說 前陣子突然湧進大量稿件 在「不得已」的情形下 他找了一位英國回來的 幫忙分稿子。 那位老師十分後悔,言下之意似乎是當初寧願推掉稿件, 也不要給那位英國回來的做。 因為他譯完的稿件慘不忍睹,害那位老師幾乎自己重翻一遍, 但是又不好意思對他扣錢,只好自認倒楣整個大修。 注意:再次強調以上例子不代表所有人。 「不得已」的意思是,他經常合作、信得過的譯者那一陣子也無力接其他案子, 所以才找其他人來接。只是很遺憾,對方實在是不行。 不管是口譯或筆譯,我心中的理想狀況是:把每一次會都當作是你的出道處女秀。 盡最大的力氣去準備。 只是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我沒有口譯案子,你要我怎麼磨練?要我怎麼進步? 我接到了口譯案子,但是我做砸了,哪來的下一個案子? 客戶不會去聽你說:我平常沒機會作口譯,所以我作不好是應該的。 就像是那位老師講的事情一樣,之後那位譯者就被列入永不合作名單。 很多事情不是你可以控制的,市場機制、人為機制,我只能說,多燒香多拜拜。 我唯一慶幸的是,雖然我算不上是既得利益者,但是,我比大多數的人要幸運一點。 就是這樣而已。 我沒去國外唸過書,我不知道他們的教學方式是怎樣。 但是,就我所知,台北那兩間翻譯研究所,老師不只是教書。 記得一年級老師第一堂課就說過: 「如果你隨時決定要離開,老師們都會很快樂地為你祝福。」 「口譯不是一切。他不是你生命的全部。」 這過程中老師不只是教書,他們是在觀察你適不適合作口譯。 某種程度也算是心理輔導,輔導及早轉業。哪一個考進去的人不是充滿熱情與衝勁? 但是光有熱情跟衝勁的只能算是魯夫.... 也許,國外翻譯所的老師,並沒有做到這一點吧? 畢竟,人家都已經花了大把鈔票去那邊了,總不好一句話:你不適合,你回去吧。 我覺得,從學校畢業不是難事, 難的是,如何認清自己不適合作口譯這件事,重新開始 難的是,如何認清自己無力改變市場,接不到理想的案子,放棄轉行 難的是,如何認清自己過去的努力,沒有任何的成果 也許,就是差在這一點吧,相較之下,雖然我有些同學沒法進入這環境, 但是,他們各個都過的很不錯,現在也都有自己的一片天。 有的人一年級唸完後就離開,現在過得很好的生活, 有的沒唸完,就離開去當公司in-house,現在公司沒有他,就根本會垮掉。 有個很愜意過生活,不用為了工作緊張。 大家心境至少都有調適得不錯。 恩 我已經不知道我在講什麼東西了 歹勢~ : 或者在這塊市場生活 : 翻譯圈好比演藝圈 : 星光大道上熱情有餘實力不足的人比比皆是 : 你就算入了前十強、得了冠軍 : 也不代表一年後、五年後你還會在這個市場上 : 就算進入了這個市場 : 有人拿通告費過活 : 有人廣告接不完、豪宅一年買一棟 : 有人有外型也有實力 : 但是他個性和演藝圈不對味 : 沒辦法在私生活裡卸下明星光環 : 或者在大眾面前換上一塊面具 : 一位日文同事講得既現實又一針見血: : 「名牌何以是名牌?因為它是最高專業技術的結晶,而名牌概念股或是名牌基金為什麼 : 成為現代的主流,是因為越來越多人能夠了解名牌與路邊攤的差異。品質的好與壞、 : 實用與否,完全取決於客戶;而堪稱名牌的口譯人員,自然也會選擇良木而棲……」 : 所以我才說 : 考翻譯所之前、想投入專職翻譯市場之前 : 先搞清楚狀況 : 先好好認識自己 : 除非你實力超強,天生是這塊料 : 不然這條路有很多很多挑戰 : 走其他條路 : 賺得錢或許更多 : 你或許更快樂 : 要走這條路 : 就不要批評路怎麼長這樣 : 等你上了這條路 : 再想辦法去改吧 : 想想演藝圈 : 就會懂我的意思 : 我是既得利益者 : 提供既得利益者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45.23
文章代碼(AID): #17swX0Q7 (interprete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swX0Q7 (interpr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