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有關以前受過"建構式數學"教育的老師
以下分享一些想法
其實有興趣的人,可以翻翻數學教育(台灣或國際上)比較正式一點的文獻、期刊或論文
會發現,在數學教育正式的研究與討論上,並不會使用"建構式數學"這個term
(這個詞早先應是被某些人誤用,後來卻變成多數人的習慣用詞)
至於"建構式教學的方式來教數學" 這種說法
由於建構的主體在於學生本身,而非外在活動在建構
比較恰當的說法是:
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主動建構其知識(認知)基模
而非傳統地"灌輸"或"傳遞"知識給學生
上述建構這二個字是從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或建構論(constructionism)而來
所以上述另一個比較適當的說法為:
將建構主義(建構論)的數學哲學觀(或理念),體現於數學教學(活動)中
或者說:建構主義哲學觀下的(數學)教學活動
所以,在討論之前,一切必需回歸本源
無法避免下面問題的討論
也就是何為"建構主義"? 以及建構論之下,數學知識的本質?與數學知識如何形成等問題?
想要好好了解一下建構主義之於數學,其實可以先從
數學哲學派典(派典的概念請看孔恩的《科學格命的結構》)的轉移與以較看起
例如:建構論vs理性主義(或回推到最早的柏拉圖vs亞里斯多德)
或者討論以下哲學問題"數學知識是人的發明或是人的發現?"
以最極端的例子來看,柏拉圖認為數學知識是理型,絕對客觀而完美地存在理想世界中
數學知識是客觀地存在,不會隨時間而改變的
這也是理性主義的想法
因此,就傳統教學的方法(或數學哲學立場)而言,數學知識是客觀地存在
學習是一種從老師"灌輸"或"傳遞"這些知識給學生的歷程
教法的好壞,完全取決於他是否成功地"傳遞"了這些知識
因此,衍生出"行為主義"下的教學方法:
反覆地訓練、機械式地練習或死記,直到熟練這些客觀存在的數學知識
然而,這也是近幾時年來,國際數學教育所詬病的切入點
另一方面,唯心論的角度會認為,知識並非客觀地存在,而是與人的主體本身有關
同樣一件事,會隨不同的個體、隨不同時空以及感受接受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這正是建構主義的想法
知識的本質並不是客觀地存在,而是個體(人)主動建構而成
亦即知識即建構(我認為1+1=2是因為我心裡建構了這樣的知識)
每個個體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基模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來比喻:你們人類認為對的知識,怎知道外星人也會同樣這樣認為呢?)
一方面,知識的客觀性也從"絕對"降了下來,沒有絕對的標準,只有相對的客觀
另一方面,在此哲學理念下,
學生(學習者)反而成為"學習的主體",不再是被動地被"填裝"知識
當然,不同的哲學觀(派典)深深影響其相關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活動
教師的工作,不再是傳遞這些絕對而客觀的知識
反而是佈置適當的教學環境與活動,從而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建構知識的過程
知識的客觀性不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
例如目前國際流行的"社會建構主義"的理念上
知識的學習與形成是一種溝通、辯證的過程(老師與學生,或學生與學生之間)
教師佈置環境與活動,引領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後,透過溝通、辯解、協商的過程
最後達到共識(consensus),這即是社群或團體所認可的知識(知識的互為客觀性)
而這過程,教師也需要更包容與開闊的心,來接受學生的不同聲音與想法
當然,知識的"客觀性"便是建構主義教學現場的最大罩門
另一方面,適當的教學法來引領學生建構知識也是一大難題
最後,回到教學上
在此理念下
我們就不必像過去一樣,要求學生毫無理由地死記九九乘法表
(行為主義式,或說工具性理解)
而是更加強調有"意義的學習":包含注重學生的先備知識,以及有意義的教材與教學活動
當然,純粹(社會)建構主義下的教學是很難操作與經營的(例如合作省思教學法)
特別是現場的教師需要一定的經驗與認知
所以,比較折衷的方式是:
教師在學生形成(建構)知識的過程中,
幫助學生達到理解,理解數學概念,也理解數學式子與數學運算背後的原因
亦即在考量學生"先備知識"的基礎下,進行有意義地教學活動
也就是設法說清楚,講明白,
讓學生與舊經驗(先備知識)連結,了解知識與概念間的關係
達到理解而後能自然而然地有效地記起來,而不是沒有原因地死記起來
如此,學生不止達到學習的保留,在面對新的情況,或變化時
方能進一步學習遷移,解決新的未見過的問題(這也是評判學生學習的一個指標)
同時,教師也要秉持更包容的態度
包容學生所出現的不同(錯誤)想法,引領或是透過同儕之溝通(或其它適當的方式)
使學生達到理解,而非硬要充滿疑問的學生接受不可‥
另外,在此哲學觀之下,
數學學習,不應只是重視最後的結果,或是過份強調達成目標的速度
也應重視、反思學生的學習歷程本身,以及學習活動是否對學生而言有意義
不只是看學生有沒有得到正確答案,還應"關心"學生背後的想法與思維
以上,簡單分享一些"建構主義"的一些想法
亦不難發現,過去一些教師不了解或曲解了建構主義的理念精神
似乎而把幫助學生形成(建構)有意義知識的過程,當成了考試評分的目的
當然也為人詬病
若有謬誤之處,歡迎指教!!
大家提出想法,溝通、辯護、討論,最後形成共識,這也正符合建構論的精神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174.196
→
12/02 00:01, , 1F
12/02 00:01, 1F
推
12/02 00:04, , 2F
12/02 00:04, 2F
→
12/02 00:34, , 3F
12/02 00:34, 3F
→
12/02 00:34, , 4F
12/02 00:34, 4F
推
12/02 09:50, , 5F
12/02 09:50, 5F
推
12/02 10:51, , 6F
12/02 10:51, 6F
→
12/02 10:51, , 7F
12/02 10:51, 7F
→
12/02 13:33, , 8F
12/02 13:33, 8F
→
12/02 13:34, , 9F
12/02 13:34, 9F
推
04/27 18:57, , 10F
04/27 18:57, 10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25 篇):
-9
37
tutor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