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科學中文化

看板Biology (生物學)作者時間23年前 (2002/03/02 09:2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8 (看更多)
==> Zygamann@kkcity.com.tw (老闆突然又稱讚我) 提到: > 對不起 > 我覺得這樣的說法是有問題的 > 中文譯本對知識的瞭解當然有幫助 > 但是對學習真的有幫助嗎? > 基本上我個人認為念原文書查字典查半天還是一樣看不懂 > 表示不會抓重點 查了一堆有的沒有的字 結果湊起來還是看不懂 > 這不是專有名詞的問題 這是英文有沒有學好的問題 > 大家都覺得自己英文"最強"的時候是在高三聯考前 > 以為背了一堆片語有的沒有的 以為英文作文拿高分就真的很厲害了 > 可是看科學原文書還是一樣看沒有 > 有學弟常常跟我說--我每一個字查起來都懂 可是湊成一章我就看不懂 > 要不然就跟我說--我都有看懂啊 > 但是要他找重點解釋來龍去脈 又是在那邊之之屋屋的 > 就算找出來了 也是一樣一點邏輯連貫也沒有 > 我想這就不是有沒有翻成中文的問題了吧 > 中文譯本有其用處 也可以幫助知識的瞭解與傳播以及對專有名詞的瞭解 > 但是我並不認為有了中文譯本 真會對真正的學習有幫助 我同意你的觀點, 然而, 不是因為我有什麼高深的見解(我對翻譯的市場完全不熟悉), 而是因為在我個人的學習歷程中, 有許多心得也和你頗類似.. 上大學之前, 雖然對自己的英文程度有信心, 但, 卻也是一本原文書也沒讀過, 第一本原文書, 就是大一上的Campbell, 當時, 拿了個翻譯機在手, 一個小時只能讀兩頁; 比起如今 - 一個小時至少十頁(同樣排版的書, 不用翻譯機) - 差別可真謂之不小啊! 我發覺, 這並不代表"英文閱讀"的能力有成等比例的提升, 主要的原因, 是個人在此領域所累積的知識, 以及學會了用英文做為記憶的元素, 所造成 在以往, 能被我放入短期記憶的, 只有中文, 因此, 看原文書時, 沒有經過大腦的編譯, 是無法放入記憶系統內的, 而這個, 就是除了翻字典的時間外, 最浪費時間的事情了.... 第一點, 屬於專業能力; 而第二點, 就較偏語文能力, 我個人以為, 這兩點可以互補有無, 但第一點是絕不可少的. 因此, 具有專業能力素養者, 讀什麼書, 都可以獲得一樣價值的知識, 只差在過程中耗費的時間及心力, 但, 其實不會差太多... 而專業能力不足者, 即使能對原文書一目十行, 那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就我個人價值觀, 我很強調養成閱讀原文學科知識的能力(且是用英文讀英文), 第一個原因, 是因為我認為翻譯的品質最好就是持平, 但卻有很大的機會遺漏資訊.. 第二個原因, 我們是在學習"概念", 而非學習"符號", 舉個例子: 今天, 看到一個單字 syphillis, 若是大一的我, 只會滿足於查到中文翻譯"梅毒", 但, 現在, 我會做的是去翻開英英辭典, 看它如何用一大段英文去解釋此單字, 甚至, 也會翻開重點整理式的內科學書籍, 用幾分鐘把這個"單字"吸收成自己的知識, 在以上的過程中, 翻譯的過程越少, 錯誤的可能性越少.. 當然, 倘若手上的工具書也是中文, 那也可以全用中文.... (只不過, 不爭的事實是, 最很好的工具書不會是中文) 第三個原因, 前面有人提過的, 就是期刊都用英文發表為多, 國際會議也是以英文為主 我提倡英文閱讀, 純粹是從實用性及個人便利性著手, 但, 其實, 我個人算是十足的中文使用愛好者.. 只要是對其它領域者解說我腦中曾吸收過的知識時, 我幾乎是完全使用中文, 對於不確定的翻譯, 就會附上原文, 以免誤讀.. 除了為人著想的因素在裡面之外, 我也認為, 倘若我無法用自己的母語將一樣概念解釋清楚, 那代表我自己都還不是十分瞭解... -- 我在無意之間,選擇了這份古老的職業, 然而,我願花一輩子的心力,去成就它。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61-216-180-234.hinet-ip.hin] [Login: **] [Post: **]
文章代碼(AID): #yW2Z300 (Biology)
文章代碼(AID): #yW2Z300 (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