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In Search of a Role Model

看板interpreter (口語翻譯)作者 (昴機に近付くな!)時間17年前 (2008/03/25 17: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9 (看更多)
※ 引述《raylauxes (熱血的翻譯夢!)》之銘言: : 有點離題 : 因為看到M大的分享 : 上網查了一下有關日本譯者制度的資料 : 很可惜沒找到什麼「心路歷程分享」(可能是我日文還不夠好) 不知道您想要怎樣的心路歷程 譯者的部落格嗎? : 但我看到的幾個網頁(資料不夠完備 恐有偏頗) 如 : http://tinyurl.com/25ylb7 : (這裡的「翻譯者」指的是筆譯員) : http://tinyurl.com/2a828h : (「通譯者」指的是口譯員) : 似乎找工作的管道還是與台灣類似 : 都不外乎翻譯社、出版社、公司行號、派遣會社(有點類似我們的人力仲介、外包銀行) : 不過日本的人力派遣制度發展已經行之有年 : 雖然接案管道類似 : 但是實際情況、工作文化應有不同 我對日本翻譯界的了解多半來自這本書 http://0rz.tw/6c3Pt 裡面講了不少翻譯業界的情況,不過只有談到筆譯 而且是2000年的書,資料可能有點舊了 所以僅供參考 下面說的以出版翻譯為主 在找工作管道方面,日本跟台灣比較不一樣的 在於他們有翻譯學校(補習班)和通信講座(函授學校) 可以幫成績優秀的學生介紹工作 這些翻譯學校大約在七十年代出現 取代了原本師徒制的譯者培養方式 1998年時,翻譯學校的學生約有五萬人 不過根據作者的八卦消息 翻譯學校的學生最後真的能出版一本譯著的 一百個人中還不到一人 原因除了翻譯學校本身的問題 (例如翻譯學校就算知道學生不是譯者的料也不會說破,讓他們繼續交錢報名) 也顯示出整個市場本身已經呈現供過於求的狀態 而市場之所以會供過於求 主要原因是整個社會的高學歷化 (高學歷者的比例是二次大戰前的七倍) 使得具有一定外語能力和專業知識的人口大增 在僧多粥少的環境下陷入低價搶案的情況 (這點跟台灣很像) 也因此,在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待遇相當不錯的翻譯工作 陷入收入成長停滯甚至下滑的窘境 作者甚至引用某資深譯者的發言表示 全日本能夠光靠出版翻譯過活的人大概只有十個左右 (我覺得這滿不可思議的,不知道台灣情況如何) 專業譯者多半得設法找出自己的求生之道 例如專攻某個領域,或是設法打好關係或打出名號之類的 另外一個日本和台灣相異之處 就是他們的出版翻譯者多半是抽版稅(不像台灣是用買斷的) 所以譯者的收入可能會差到非常大 影響收入的因素也很多 例如書籍類型、出版社大小、計算時用的是印刷量還是售出量、稅率等 稅率一般是6%,最高8% 至於出版譯者的收入 作者引用某位有28年資歷之譯者的發言 該譯者在過去十年內的年收入介於400萬到700萬之間 我查了一下,2000年日本上班族的年收入平均為460萬 希望有回答到您的問題 ^^ : 有趣的是 : 筆譯的部分(「翻譯者」的網頁) : 網頁的說明也提到了做專職筆譯的話 : 往往要花2~3年收入才會開始穩定 : 而口譯的部分 : 兼職(教授、筆譯、文字工作者如作家等)的口譯員也大有人在 : (聽起來跟台灣很像啊) : 能力資格的限制 : 筆譯大多會看語言能力證明(如英語會看TOEIC成績) : 也有的會要求看「翻譯技能認定試驗」的成績 : 要求考試、試譯的雇主(出版社、翻譯社等)也所在多有 : 口譯的話 : (裡面竟然還說到「這是個靠實力的世界」 : 不就跟我們常在講的一樣嗎…) : 雖然也沒有特殊的資格限制 : 不過一般至少要大學畢業 : 而且很多的口譯員都在大學、研究所或通譯學校修過口譯的課程 : (通譯學校應該是沒有學位 只是讓你訓練翻譯技能的機構 : 學校也可能會介紹案子給你) : 就這幾個網頁看來似乎沒找到什麼特別不一樣的地方 : (再次申明 因為資料太少 沒辦法代表客觀事實 還望人智士補遺) : 倒是日本翻譯學會之類的機構、翻譯技能檢定制度好像發展得很可觀 : 這點似乎比台灣進步許多 : 日本通譯學會:http://wwwsoc.nii.ac.jp/jais/index.html : 日本通譯協會:http://www.jipta.net/ : ※ 引述《Mapleseed (Simple Gifts)》之銘言: : : 這已經超越技巧或語文能力的層次了 -- 人生苦短 戀愛吧 少女 趁著唇瓣的朱紅未褪 趁著澎湃的熱情未涼 只因青春歲月 餘日無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168.227
文章代碼(AID): #17wChNuU (interprete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wChNuU (interpr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