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Re: [新聞]台灣財富匯集黃金四縣市
在這跟大家拜個晚年
接下來..要傷大家眼睛了
---------------------------------------------------
首先我先定義一下何謂"高科技業"
免得又有人拿出理工 甚至製造業
以下所討論的"高科技業"
是指有投資抵減 或是員工股利乘上股價後高於薪水 或是役男可抵役期等制度
首先
我要指出的 是台灣只有高科技業最賺錢嗎 ?
我之前舉出幾個股王的例子 在於說明高科技業是高風險高報酬的產業
或許很多人會看到某某公司又賺多少錢?
那麼怎沒看到前幾年很賺錢的公司沉下去了?
或是今年這家很賺錢的產業可能明年會大虧?
這樣的例子在台灣股市是常常看到的
三年不開張 開張吃三年 不正是這個行業的寫照?
高科技業還有所謂的"百億俱樂部"咧
其實 我這段想說的重點是
台灣有太多"非高科技產業"的獲利是相當驚人的
甚至非製造業也有不少獲利驚人的公司
之前曾看到個故事 是家在宜蘭養殖吳郭魚的養殖場外銷日本(請上google查"台灣鯛")
或甚至有些果農跑去海外種植 結果報酬率也是相當優異
第二 接續第一點
我想說的是 台灣只有"高科技業"才賺錢嗎?
為何將一些社會資源留給"高科技業"?
十幾二十年的單一產業扶植政策該停了吧
正如我第一點所說的
台灣有太多"非高科技業"表現不輸"高科技業"
甚至風險平減之後報酬率高於"高科技業"
經濟學上或許可以說某某國家是以某某產業見長
但在國家產業上 能獨厚某個產業長達十幾二十年嗎?
1997年的金融風暴將三星變成燙手山竽
但該公司不到十年就變成一尾活龍 而且是世界級的
韓國的產業相當集中
扶植那幾家科技大廠 等於扶植整個國家
但台灣為何僅獨厚"高科技產業"?
如果政府一放手 該產業獲利還能如此驚人 那麼該產業就真的是競爭力十足
如果政府一放手 該產業獲利便一蹶不振 那麼該產業就不該享有社會這麼多資源
吸奶吸了十幾二十年了 該斷奶了吧
第三 我想指出的是人力資源
很多高中生在選填志願的時候
會受到一些高科技大廠的影響(這影響就像我第一點所說的 是錯誤的影響)
而選填所謂"熱門"科系
但有很多的賺錢產業 或是值得發展的產業
都需要優秀人力的投入
講到這我不禁又要提起韓國了
人家有三星 LG
還有冬季戀歌 大長今
還有連線遊戲
而且 請注意 這些產業關聯性相當低
在台灣 如果不是"高科技"產業
可能就得得靠企業主自己摸索以及培養人才
惟一的政府支援恐怕只有信保基金
但是如果企業成長的太快(營收三千萬以上) 可能信保基金也不能用了
第三 投資機會
繼續延續第一點
台灣的產業投資機會是否僅有高科技業?是否只有六輕?
我想這點是否定的
高科技業大廠還有石化業的投資都相當驚人
而且更重要的 是需要土地(沒有抗爭的土地)
土地這項資源在台灣是相當薄弱的
所以會給人一個假象....台灣沒有投資機會
但跳開這幾項重大投資 難道台灣就真的沒有投資機會了嗎?
這點我想舉日本來說明
除了一大堆的製造大廠?
日本還有相當多的中小企業是默默的賺錢
當你台灣許多家公司的年報的時候
你常常會發現上面的技術支援或上游工廠是你沒聽過的日本公司
日本的中小企業有本事賺這錢
台灣的中小企業一樣有本事賺這錢
這種製造業的技術錢或顧問錢是相當好賺的
而且很有趣的一點 台灣的中小企業跟日本一樣多 一樣遍佈各產業
為何政府幾乎不給中小企業資源?
第四 檢視與實證
這點是我想說的另一個重點
隨著時空的改變
十幾年扶植"高科技"產業的理由 還有手段
並不一定能當作現今持續扶持的理由
例如股票股利在當時或許是吸引人才的手段之一
但如今台灣就在進入已開發國家的門檻
企業財報就必須跟上已開發國家的標準
企業發給員工的薪資(包含總類繁多的Bouns) 就必須列入在費用之中
企業的稅後損益 就完全歸屬股東
當企業的稅後損益還有其他人來分食的時候
股東如何信任財報? 況且股票股利改以費用認列的話 還有抵稅的效果
如果你重新檢視一下這些扶植政策
你不得不提出下列疑問:
高科技業賺錢?難到其他產業不賺錢嗎?
高科技業需要人才?難道其他產業不需要人才嗎?
高科技業加班辛苦?難道其它產業加班有加班費嗎?
另外一點就是實證
很多人再推論的時候 其實是根據自己的認知來推論
例如有人覺得對台灣來說高科技業是最賺錢的產業
關於這樣的論點
除了推論有誤之外
我關心的不是結論
而是推論的過程
經濟學會有不同的學派彼此爭論
但是最終的裁判不就是"實證"
當別人提出證據證明你的推論有誤的時候
你是否該用"實證"的證據來捍衛你的論點 或是修正你的論點?
還是繼續用自己的認知來捍衛自己的論點?(其實我看到的是離題來捍衛自己的論點)
況且用自己的論點來討論的話 其實根本就不必討論了 因為根本沒交集
我在這也用一個實證的例子來回覆ealvis
如果中信銀不省那些錢找希臘的那家彩券程式設計公司
而付相當高的premium繼續使用鈦公司的程式的話 今天就不會搞到這樣了
第五Growth & Justice
我想這是相當多人關心的
我在英國念書的時候 常常會看到宿舍徵清潔工 或是酒吧徵服務生
時薪差不多是六磅起跳 現在台幣兌英鎊差不多快到65
以這樣算起來的話 將近四百塊錢 八個小時3,200 一個月就是65,000NTD
我之所以會舉這個例子
想說的就是當政府扶植一個產業的時候
是希望這個產業能做為國家經濟的火車頭 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更能夠承擔國家的稅收 做為國家建設其他產業的資金來源
當政府扶植一個產業 但這個產業卻不負擔社會責任的時候
那麼結果就是加大貧富差距 且這些高薪人民不負擔社會責任
貧富差距變大是資本主義的必然結果
但高薪人民不負擔社會責任 便是政府的過失
※ 引述《edkoven (阿調)》之銘言:
: ※ 引述《liton (歐吉桑留學生)》之銘言:
: 一分錢一分貨,人力市場也是如此,你或許可以說這種作法不公平不合理,但試問如
: 果你本身"條件"優秀,你會選擇底薪較高的工作,例如公務人員,但是底薪較低,可
: 是有員工分紅的工作,是吧。OK,這種作法不公平不合理,要加課稅、不能有比他們
: 本薪還要高的股利,員工預期實質薪資減少,吸引到的員工就是另一批人。
這個論點很詭調
如果一家公司賺錢 或是預期未來賺錢
那麼何必需要政府允許投資抵減?何必員工股利不課稅?
單靠公司獲利就能提供相當大的誘因
如果要靠這兩項制度來彌補底薪 那麼就是不賺錢的產業
除了底薪
公司還可以發股票選擇權
公司有賺了才付
如果公司不賺錢
那麼這個社會本來就該將人力資源分配到賺錢的產業
為何要靠補貼留在不賺錢的產業?
: 我比較好奇的是電子業投資抵減不好,央行一直維持新台幣超貶的幣值不好,那幹麻
: 還繼續幹這種蠢事呢?我記得日本也常常幹維持幣值超貶這種蠢事?
請去看看這十五年來的USD/JPY匯率的變動幅度
關於央行維持台幣超貶
我在Tue Jun 6 11:04:53 2006
還有Mon Oct 2 14:46:05 2006
以及Fri Sep 15 19:00:24 2006
發表過不少文章
我想說的事
政府常常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來Fool the People
在其他版我就懶得發表這些文章了
但一個學經濟的人
教授除了教妳理論之外
還教了妳許多工具(包括圖形還有論證與實證方法)
當政府又要愚弄妳的時候 你是否能夠利用你所學的 舉出這些理由的謬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225.154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2 之 36 篇):
Economics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101
180